图书 | 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2)/美好生活蓝皮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考察了民众美好生活需要和需求满足体验的基本状况,基于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数据库,使用国家社会、家庭关系和个人物质三个层面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体验测量工具,构建了美好生活需要和体验指数,分析了美好生活需要和体验在代际、社会地位、家庭情况、地理区域和城市发展水平等因素上的差异性特点,探讨了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国家认同、社会信任、社会公平感、主观社会流动、内外目标价值观、社会参与行为等社会心态指标与美好生活需要和体验之间的具体关系。 作者简介 王俊秀,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智库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项目批准号16ZA231)首席专家;2008-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目录 Ⅰ 总报告 1 民众美好生活需要与体验测量报告(2019~2020) 王俊秀 谭旭运 一 美好生活需要基本状况与指数建构 二 美好生活需要调查的群体差异 三 社会心态与美好生活需要和体验的关系 四 讨论与建议 2 美好生活需要与体验的测量研究 刘晓柳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四 讨论与结论 Ⅱ 指标建构篇 3 美好生活指数构建及分析报告(2019~2020) 张衍 谭旭运 刘晓柳 朱莎 Ⅲ 群体差异篇 4 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体验的代际差异分析 刘洋洋 5 不同社会地位群体的美好生活调查报告 王颖 董洪杰 6 不同家庭情况民众的美好生活差异分析 刘娜 7 不同区域及城市间美好生活比较研究报告 崔雨晴 Ⅳ 相关因素篇 8 “民生三感”与美好生活需要 吕邈 谭旭运 9 民众国家认同与美好生活需要和美好生活体验的关系 苗瑞凯 10 民众社会信任与美好生活需要和美好生活体验的关系 张舒 11 社会公平感对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体验的影响 裴福华 12 主观社会流动对美好生活的影响 董洪杰 曹悦 13 美好生活需要和美好生活体验与内外目标价值观的关系 刘晓柳 14 公众美好生活需要和美好生活体验对社会参与行为的影响 周迎楠 Abstract Contents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2)/美好生活蓝皮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王俊秀//乌云特娜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0325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8 |
出版时间 | 2022-07-01 |
首版时间 | 2022-07-01 |
印刷时间 | 2022-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40 |
CIP核字 | 2022109797 |
中图分类号 | D669.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6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