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批判理论纪事》是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发与国内外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发展、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等有关的论文及译本。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者面对理论和现实双重危机所进行的探索和突破皆以铺陈为纸面上的惊涛骇浪。打破不同的学科界限,广泛地引介相关领域的社会批判理论,积极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自身的发展,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本书为《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
| 图书 |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是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发与国内外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发展、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等有关的论文及译本。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者面对理论和现实双重危机所进行的探索和突破皆以铺陈为纸面上的惊涛骇浪。打破不同的学科界限,广泛地引介相关领域的社会批判理论,积极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自身的发展,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本书为《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 目录 曼弗雷多·塔夫里:建筑与意识形态批判 批判的历史计划:曼弗雷多-塔夫里及威尼斯学派 《球与迷宫》及其他 建筑史的极限 历史的废墟:“计划”危机 走向建筑的意识形态批判 《建筑与乌托邦》序言 意识形态批判与历史实践 论批判性历史 建筑与意识形态批判 文化市场 ——瓦里采访塔夫里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的再思考 文献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科学立场 ——答鲁克俭先生和大村等日本学者 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资本论》形成史上的意义 从文献考证与文本解读统一的视角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写作中的主导作用 ——析广松涉“恩格斯主导论”的文献学依据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篇的文本结构问题 ——马克思学实证方法与思想史科学方法的根本对立 社会批判理论经典拾遗:阿多诺 自然历史观念(1931) 哲学的现实性(1932) 胡塞尔与唯心主义问题(1940) 论音乐的社会情境(1932) 域外之声 “第二自然”:卡尔·魏特夫的社会批判哲学 海外名家:托尼·安德烈阿尼 从否定辩证法到肯定辩证法:革命路径的转换 社会主义的模式 英文目录 中文摘要 稿约 第3辑专题预告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一兵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11478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6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80 |
| 出版时间 | 2007-12-01 |
| 首版时间 | 2007-12-01 |
| 印刷时间 | 2007-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3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C91-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3.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60 |
| 高 | 1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