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是距今约7000~5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称之为仰韶文化。它是中国发现最早、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它揭开了中国新石器考古事业第一页,书写了中国田野考古史新篇章,具有里程碑意义。
书稿讲述了仰韶文化被发掘的来龙去脉,仰韶时代社会的人口和社会特点,聚落与墓葬,信仰与艺术特点等。本书的出版有利于总结百年来关于仰韶文化的研究情况,为理清仰韶文化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和开拓新的研究范式和范围提供了思路。
图书 | 大仰韶(黄土高原的文化根脉)(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7000~5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称之为仰韶文化。它是中国发现最早、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它揭开了中国新石器考古事业第一页,书写了中国田野考古史新篇章,具有里程碑意义。 书稿讲述了仰韶文化被发掘的来龙去脉,仰韶时代社会的人口和社会特点,聚落与墓葬,信仰与艺术特点等。本书的出版有利于总结百年来关于仰韶文化的研究情况,为理清仰韶文化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和开拓新的研究范式和范围提供了思路。 作者简介 王仁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先后受聘为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史前考古学,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发表论文300余篇、专著及其他著作60余部,主要有:《拉萨曲贡》《临潼白家村》《中国史前文化》 《人之初——华夏远古文化寻踪》《饮食与中国文化》《饮食考古初集》《往古的滋味》《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等。并主编有《中国史前饮食史》《中华文明之旅》及大型考古学丛书《华夏文明探秘》40种等。 目录 第一章 仰韶的发现与大仰韶体系的建构 世纪求索:从仰韶村开始发现史前中国 命名:一个头绪纷繁的文化共同体 追溯源头:一步三回首 辨识:文化分布范围的变化 仰韶三段论:半坡·庙底沟·西王村 第二章 仰韶文化的年代 先后之争:半坡和庙底沟的早晚 绝对年代:比较研究和C—14数据分析 第三章 仰韶文化的聚落、建筑和埋葬习俗 原始聚落:结构严谨的社群 捐弃:一个特别的史前房屋习俗 亡灵归宿:埋葬制度的变更 魂灵归途:史前墓葬的方向 亡灵再抚:二次合葬的动机 第四章 仰韶居民的人口与社会 天地之间:人口、婚姻与社会 归属难定:“母系与父系”之争 性比:两性在倾斜中的平衡 第五章 仰韶时代的生业、信仰与艺术 营生:农作与手工业 信仰:共同的精神家园 艺术:造神运动中涌起的浪潮 中国彩陶文化的起源 第六章 进展与瞻望:仰韶还在面纱后面 附录一 初酿与仰韶尖底瓶 附录二 玉器有与无:悬璧的猜想 后记 永远的仰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仰韶(黄土高原的文化根脉)(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仁湘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11376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21-03-01 |
首版时间 | 2021-03-01 |
印刷时间 | 202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94 |
CIP核字 | 2020190171 |
中图分类号 | K871.134 |
丛书名 | |
印张 | 2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37 |
宽 | 176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