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可思议的科学史
内容
内容推荐
都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场人类探索自身奥秘的伟大博弈到底经历了什么?它就像一部部科幻大片,令人震撼又充满了曲折艰辛。
从被遗忘半个世纪的DNA双螺旋之母,到疯狂单挑6国科学家的“人造生命之父”,如今神经控制的仿生四肢已能让截肢病人恢复如此,作者用诙谐而通俗的语言,带你走过人类基因探索全历程,了解那些掌控人类生命的隐形力量。
前方高能!跟着超燃超有趣的“芳斯塔芙”,一起探寻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带你了解一个个重大发现背后的故事,展现科学的趣味与力量。
作者简介
鬼谷藏龙,原名唐骋,笔名鬼谷藏龙,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博士,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B站账号“芳斯塔芙”,B站2019、2020年百大UP主。
从2014年起从事关于神经科学、基因编辑、科学史和古生物领域的科普,致力于为学术界与大众架起桥梁,扩大中文世界的科普作品的受众,让大众了解科学家,了解学术运作规律,了解前沿科学理论。撰写了科普文章100余篇,参与编写科普书籍《大脑的奥秘》,翻译科普书籍《科学速读脑内新世界》。
目录
part 1 生命科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第一章 双螺旋开启生命科学时代
第二章 单挑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三章 探秘人类嵌合体现象
第四章 克隆风云录
第五章 iPSC发展史:当你谈干细胞时,你总会谈到什么?
第六章 神经操控的研究史
第七章 基因编辑
part 2 世界顶尖生物实验室的科研突破
第八章 精确操控小鼠猎杀模式
第九章 辅助生殖技术能拯救濒危动物吗?
第十章 基因编辑技术新用场,这次是敲除染色体
第十一章 修修补补,动物器官一样用?
第十二章 基因编辑与脱靶逸事
第十三章 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为什么不一样?
第十四章 绿色荧光蛋白的前世今生
第十五章 中国科学家首创孤雄小鼠震惊世界
参考文献
导语
被遗忘半个世纪的DNA双螺旋之母,未获诺奖只因女性歧视?
疯狂单挑6国科学家,“人造生命之父”向造物主发起挑战?
探寻神秘人类嵌合体现象,你的身体原来并不完全属于你自己?
一读就上瘾,看人类对生命的探索有多匪夷所思!
带你洞察世界的奥秘和生命的本质,了解那些掌控人类生命的隐形力量,激发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上知基因下知克隆不是梦,见过更大的世界,才能抵达更好的未来。
精彩页
第一章 双螺旋开启生命科学时代
如果让我说,现代生命科学是从何时开始的,那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在二十世纪中叶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的那一刻。”
然而诡谲的是,最早打开新时代大门的科学家,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是两个门外汉。
1947年,剑桥大学迎来了一个年轻人,他的名字叫作弗朗西斯·克里克。
坦白讲,三十一岁的克里克当时的处境有些尴尬。大部分科学家在这个年纪已经有所建树了,但由于克里克的求学之路比较坎坷,所以他一直默默无闻。他原本在伦敦大学学习物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他被迫中断攻读博士的学业,当时整个英国危在旦夕,自然也顾不上搞学术了。
而克里克作为高才生,也必须响应国家征召,从事一些对国家安全有利的工作,于是他就稀里糊涂地被调到了隶属于军队的某个研究部门研究水雷,这份工作克里克完成得相当不错,据说经过他改进的水雷对德国的军舰会更加敏感,也更难清扫一些。
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军队的预算当然也随之停止,于是克里克又失业了。好在英国政府还算厚道,没有忘了他在战争中的功劳,所以推荐他到剑桥大学重新开始自己的求学之路。
可是应该再去研究什么呢?
正在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本书进入了他的视野,那就是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写的《生命是什么》。坦白讲,薛定谔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对于生命科学也不见得有多了解,只不过那个年代的生命科学也很难称为科学,所以诸多人发表见解。在《生命是什么》中,薛定谔根据自己在量子力学领域的探索,类比性地预测了生命的一些“应该有的”特征。同是研究物理学出身的克里克对此也是大为赞同,但对他而言,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书里面的一句话:
二十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这句话成了克里克转向生命科学领域的最重要的信条,促使他在剑桥大学选修了不少生命科学的课程,而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他就是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杜威·沃森。
1951年,二十三岁的年轻遗传学家沃森从美国到剑桥大学做博士后时,就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和他干大事的合伙人,沃森的目标很明确,他要破解承载着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DNA的分子结构。在那个时代,人们已经通过化学方法知道,DNA的本质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或者说多聚脱氧核苷酸。DNA由无数被称为脱氧核苷酸的小分子聚合而成,而更精细一些的话,每个脱氧核苷酸都是由一份磷酸、一份脱氧核糖和一份含氮碱基构成的。这个含氮碱基有四种可能性: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但是这些化学零部件具体是怎么合成DNA这种大分子的,则是众多科学家要研究的关键。
与此同时,DNA的重要性确实日益浮现。比如,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只有DNA可以将光滑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粗糙型肺炎双球菌。许多类似这样的实验不断间接证明,DNA是编码生命底层代码的物质。因此,当时的人们普遍相信,解析了DNA的物质结构,就可以了解生命的终极规律。但是DNA代码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当时年轻气盛的沃森与克里克两人可谓相见恨晚,于是一拍即合,决心要将此作为自己一战成名的契机。
只是他们忽略了一件事,他俩不是这个专业的,沃森本来是搞病毒的,克里克本来是搞物理的。
还有一个更糟心的消息,他们的竞争对手刚好就是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结构生物学家——菜纳斯·卡尔·鲍林。
鲍林之前曾经破解过蛋白质的结构,了解生物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蛋白质的结构可比DNA复杂多了。因此,有着十几年破解蛋白质结构经验的鲍林要破解DNA结构,可以说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战胜这个强大的对手,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杜威·沃森这俩门外汉找来了一个强力外援,他的名字叫作莫里斯·威尔金斯。威尔金斯的专业是做x射线衍射,这在当时几乎是破解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唯一手段。
有了威尔金斯这个外援,门外汉二人组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
而在另一边,鲍林其实基本没怎么把这个课题放在心上,毕竟自己在结构生物学领域早就无敌了,但他大概忘了自以为无敌的人通常的下场。可能是基于对蛋白质结构理解的惯性思维,他一直认定DNA是一种三螺旋或者四螺旋结构,而开着上帝视角的小伙伴们当然知道,DNA是双螺旋结构,外侧是磷酸骨架,内侧的碱基互补配对。鲍林犯的更严重的错误是在他的模型当中,DNA的磷酸骨架位于DNA链的内部,而碱基则叉在外部,这种错误足以令鲍林这种级别的化学家身败名裂。因为磷酸基团一般都带有非常多的负电荷,三股多聚磷酸链拧到一起,彼此会出现极其强烈的电荷斥力,足以让这样的DNA当场散架。
但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一般的年轻科学家还真的不怎么敢质疑鲍林,所以鲍林那明显有问题的模型在一开始也误导了沃森和克里克。他们跟在鲍林身后亦步亦趋,苦思冥想着能在鲍林的DNA三螺旋结构上寻求突破却不得其解,然而真正的创新者必须破除迷信,敢于向权威挑战。
P2-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可思议的科学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鬼谷藏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991693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8
出版时间 2022-08-01
首版时间 2022-08-01
印刷时间 202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58
CIP核字 2022077211
中图分类号 Q1-0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