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薪火相继(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口述史第2辑)
内容
试读章节

我做记者之后,一个是喜欢写批评报道,一个是喜欢写通讯。

通讯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无论我去到哪边,都会选择写通讯报道。写通讯最重要是有细节,到第一现场,细节需要靠挖掘,不然写出来就干巴巴的。我写的每一篇通讯都会有几个细节。我在汕头记者站,观察生活的时候发现了《山中棋手》的主人公,我们还住在一起,他是住在山上的。我们为了专门采访他,在山上住了十多天,积累一些材料,然后就写成了《山中棋手》一文。当时反响很大。

我在汕头当记者站站长的时候,接触当地的干部群众,与当时的地委书记关系很好,他是管农业的,我经常给他打下手,我发现他的作风很朴实很艰苦,然后专门采访了他,写成了《地委书记》这篇通讯,在全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篇通讯里面有很多细节。但是现在的同志好像不太喜欢写通讯了,我们报纸也已经很少通讯了。

1963年回来南方日报(总部),1967年我当采编组的组长,我是第二采编组,管经济、农业这块,我也写了不少报道,但是当时报道不允许署名,因为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采编组到阳江,经过一个点,广州政治部的一个点,写了很多报道,在那里一年多,那些报道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楚了,都没有署名。当组长之后任报社党委常委兼总编辑室主任,1979年担任副总编辑,也是管经济这一块。1987年,我就当“第一把手”,当时我已经58岁了,按照现在的政策,我是不可能当的。当时陈培是总编辑,后来他发现了肺癌,然后住院就不可能工作了,就由我代替他工作,代替了大概一年就把我提成了总编辑,陈培逝世的时候是61岁。当时南方报很坎坷,连续好几个同志相继逝世了。陈培、海南记者站站长曾庆松,还有陈树生相继逝世。

我的胆子够大,一定要坚持批评报道,因为是南方日报的传统,不但要坚持,还要发扬光大。我主持南方日报的工作,把批评报道当成一个重要的项目,一定要抓好,每个周会都会研究有什么好批评的。来信部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很多批评线索。来信部每个礼拜都会做出汇报,发现线索后,就组织人力下去采访。

批评报道不仅要胆子大,心还要细;光胆子大没用,心不细很容易出问题。有些批评报道还要送当地审查,每一篇我都要看过之后才能见报。当时的报纸不像现在的报纸要经过宣传部,由省委书记直接管,所以我就绕开它,直接请示省委书记。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我那时候没有送宣传部的。

那时候宣传部对报纸一般人事那些是管的,具体报道它不管。具体报道省委书记管,省委书记林若比较开明,他是支持批评报道的。当时宣传部长有些意见,我不管。我不怕他。反正犯错误我最多乌纱帽不要了,正厅级够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现在情况不可想象。当时很顺利,当时我们批评报道占了主角,实事求是,重要的批评报道有些还要给他本人看。当时《南方日报》威信比较广,下面不敢说你不要批评,有省委书记支持。

当时批评报道的对象不光是批评一般的小干部,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照样批,有时是地委委员、厅局级别。也有一些来找我的,比如批评统战部的一个干部,我批评他违反财政纪律。他们很有意见,甚至有副省级领导找我。我说这个是事实。幸亏我们批评了他们,不然错误越犯越大。有人开了个公司,公司发“金卡”给各个领导,这是不合法的嘛。我让报纸批评这个事情。后来公司出了问题,他们也知道理亏不敢再多提意见。

批评报道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领导的胆识。如果领导不敢抓批评,就不会有批评报道,不重视这方面怎么做批评报道。光是胆识还不够,心要细,工作要做得很细,采访一定要很深入,具体事实要站得住。稿子要交当地审阅,或本人审阅,总编辑要把关,有些东西该见报的见报,不该见报的放开一点。

另外,我处理批评报道有几个窍门,批评报道往往是和正面报道、表扬的报道放在一起,做对比。批评这个县以权谋房的,表扬另外一个县有关部门不以权谋私,对比报道说服力很强。搞批评报道我们没有官司,这是个奇迹,没有跟人打过官司。现在看来,搞批评报道寸步难行,不可理解。

批评报道,从报纸的公信力来说,我们这方面行。1988年和1990年广东省纪委两次写信给南方日报,都是为了表扬报社在惩腐倡廉中做出了贡献。打击以权谋房,是当时省委抓的中心工作,《南方日报》批评了恩平以权谋房。当时王宗春做省纪委书记,这个人比较尽职,支持批评报道,第一次写信表扬我们,我们把省纪委表扬信登到第一版报纸头条。第二次是1990年就集中弄以权谋房的报道,有些省纪委查出不是合理的,我们报纸报道后就解决了,省纪委很高兴,写信表扬我们。这个是空前绝后的,我们当时跟省纪委配合得很好。

当时《南方日报》的威信很高。一次纪委在办案的时候,一边挂着纪委的牌子,一边挂着南方日报的牌子,在查案的现场,联合办案。

P4-7

目录

张琮:重视搞批评报道,但更注重搞正面报道

 一、从随军记者到党报记者

 二、黄文俞真的很爱护下属

 三、批评报道往往是和正面报道放在一起

 四、复刊《广东农民报》和参与创办《南方周末》

 五、搞经营管理非常得力

 六、干活方式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

 七、继承传统,批评报道和政策宣传都要抓

 附录 张琮谈典型报道、新闻改革和队伍建设

刘陶:一手抓报纸,一手抓银纸

 一、填志愿,写了十二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二、羊晚岁月,难忘麦扬、秦牧、杨奇

 三、化解《南方周末》停刊危机

 四、舆论监督,省委支持很关键

 五、一手抓报纸,一手抓银纸

 六、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的艺术

 七、传统与希望

 附录 刘陶谈报社管理、党报优势

李孟昱:任上做了五件事

 一、办南方都市报“顶住了很大的压力”

 二、组建报业集团

 三、自办发行“下决心,担下风险”

 四、办《21世纪经济报道》

 五、启动竞聘上岗

 六、要敢于说明、敢于据理力争

 附录:李孟昱:探索1+1>2的规模效应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南方报业以《南方日报》为母体,不断发展,衍生出《南方农村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一家报社变成一个报业集团,逐渐成长为一家国内领先,乃至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传媒集团。

风正帆悬之际,总是免不了要“瞻前顾后”。2012年底,为传承南方报业发展基因,弘扬南方报业历史文化,南方传媒学院向集团提出申请立项“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口述史”。旨在通过对离退休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的访谈,记录他们任职南方报业领导时的经历和事迹,努力再现南方报业一甲子多的峥嵘岁月,留下一份难得的南方报业、广东报业乃至中国报业发展的实录。同时,该项目的开展,也将有利于南方报业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发挥改革创新精神,对整个集团凝聚共识、转型发展有促进作用。

我们认为,“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口述史”意义有三:一是历史学价值。南方报业的历史,就是广东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发展的一面镜子;以小见大,以一隅窥天下风云,南方报业社长口述史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二是新闻学价值。南方报业六十多年弦歌不辍,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充分证明其在中国新闻史上的独特地位;云山珠水,岭海领潮,南方报业历届掌舵人的口述史不仅是时代的见证,更是新中国新闻发展的缩影。三是社会学价值。社会风云变幻,南方报业始终站在时代潮头,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背后被撑开的都可能是重逾千钧的压力。时代如何破冰前行,作为新闻的亲历者和新闻事件的见证人,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口述史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视角。

最值得庆幸的是,提出该建议时,南方报业的两位奠基者,即《南方日报》的两位主要创办者——杨奇(创刊副社长)和曾彦修都还在世。2015年3月3日,《南方日报》首任总编辑、第二任社长曾彦修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曾老的去世,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抢救历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015年我们出版了“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口述史”第一辑,主要记录了杨奇、曾彦修两位在南方日报任上的所作所为所感,还有陈鲁直、成幼殊伉俪的“第三方视角”。通过几位老人的回忆,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中共香港办报团队遗留下来的唯一集中的主干力量,返粤的华商报人经历了从中共领导下的“文人办报”转向“党委办报”的改造和自我改造,而延安来的总编辑曾彦修除带来“党委办报”的经验外,还对原华商报人进行了一番关于党报、机关报政治属性的新洗礼。正是这种南北两地办报风格的激荡与融合,为《南方日报》的发展植入独特基因。

本书是第二辑。不幸的是,由于时间的不可抗力,曾彦修、杨奇之后的南方日报老社长、老总编,诸如赵冬垠、李超、王匡、黄文俞、丁希凌、陈培等前辈均已驾鹤仙去,嘉言懿行如今已是雪泥鸿爪。幸运的是,本书的三位,张琮、刘陶、李孟昱,薪火相继,带领着南方日报从20世纪走进21世纪,也带领着南方日报从一家报社走向一个报业集团,为“南方”后来的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南方日报》创刊以来,四个版三十多年。和其他地方的省委机关报比较而言,尽管有一定的特色,但棱角或许也并不是那么的鲜明,特点也并不是那么的突出,正是在张琮、刘陶、李孟昱的持续努力下,《南方日报》和后来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才风生水起。

——在《南方日报》的发展上,他们各有作为。张琮,坚持在《南方日报》上开展舆论监督,每周头版刊发一篇批评报道,突出地凸显了省委机关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刘陶,在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期间,提出“一手抓报纸,一手抓‘银纸’”的经营理念,将党报走市场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李孟昱,在全国率先成功推行省委机关报自办发行,使全省90%以上的乡镇当天可以看到《南方日报》。

——在系列报的培育上,张琮,1984年参与创办《南方周末》。刘陶,1995年主持创办《南方都市报》。李孟昱,将《南方都市报》由周报改为日报,在三年内扭亏为盈;创办《21世纪经济报道》,按照“党委办报,经营者持股”的理念,集团连同该报经营者共持股60%,成为全国第一家尝试建立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报纸。

所有发展成果的获得,都应该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今日之《南方日报》,也没有今日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是为序。

内容推荐

吴自力、曹轲、罗永新编著的这本《薪火相继(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口述史第2辑)》是李孟昱、刘陶、张琮关于《南方日报》初创时期的口述历史。

2012年12月底,为传承南方报业发展基因,弘扬南方报业历史文化,南方传媒学院新闻研发部启动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口述史项目。该项目的意义在于:一是历史学价值。南方报业史,就是广东发展史,也是中国新闻发展的一面镜子,以小见大,口述史项目有相当的史料价值。二是新闻学价值。南方报业60多年弦歌不辍,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充分证明其在中国新闻史上的独特地位。历届掌舵人的口述史不仅是时代的见证,更是新中国新闻发展的缩影。三是社会学价值。南方报业作为新闻的亲历者和新闻事件的见证人,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口述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

编辑推荐

吴自力、曹轲、罗永新编著的这本《薪火相继(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口述史第2辑)》旨在通过对离退休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的访谈,记录他们任职南方报业领导时的经历和事迹,努力再现南方报业一甲子多的峥嵘岁月,留下一份难得的南方报业、广东报业乃至中国报业发展的实录。本书共分三部分,采访了张琮、刘陶和李孟昱三位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薪火相继(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口述史第2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自力,曹轲,罗永新编
译者
编者 吴自力//曹轲//罗永新
绘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79897
开本 16开
页数 1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2016196778
中图分类号 G219.246.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