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赋通论(增订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古代的各类文体中,诗、文、赋是资格最老的正统文学形式。虽然如此,赋的地位与诗文比起来,总有无法摆脱的尴尬。因为它在文人正统的文学观念之中,获得的始终是暧昧的地位和暧昧的评价。正是这样的尴尬,不仅影响到赋体文学的创作,影响到赋体文学的历史地位,也影响到古代的赋学研究,更使建国后的赋学研究一度陷入窘境。

  赋体文学的尴尬,始于赋体文学产生的汉代,并在古代与它一同走向终极;汉赋的研究,因而不可能回避这一问题。对这一现象的回顾与研究,不独有助于对赋学史的反思,有助于当代赋学研究的深入,即对古代文学观念与文学史的整体研究,也有极大的认识意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赋的文体功能及其历史地位

文体论

第二章 赋称原始

 一 时空铺衍——赋义之一

 二 不歌而诵——赋义之二

 三 赋称始于战国末

第三章 班固分类原则试析

 一 班固分类,遗则莫明

 二 章、刘所论,犹有不足

 三 班固人格二重性与分类原则的确立

 四 司马迁、扬雄不入“温雅”类辩

第四章 汉赋分类史述略

 一 汉人析赋

 二 刘勰析赋

 三 挚虞、肖统析赋标准失于统一

 四 祝尧析赋

 五 汉赋三体

第五章 汉赋三体溯源及变迁

 一 四言赋

(一)荀赋与隐语

(二)荀赋与诗三百

(三)荀赋与铭文

(四)汉人四言咏物赋

(五)汉人四言俳谐赋

(六)四言赋的变体

 二 骚体赋

(一)楚骚的语言节律

(二)汉初骚体赋的语言节律

(三)骚赋变体

(四)骚赋句型的规范化与文人心态

 三 散体赋

(一)诸家论散体赋

(二)散体赋与北方诗歌

(三)散体赋与先秦散文

(四)散体赋与楚辞

(五)小结

第六章 汉代颂赞箴铭与赋同体异用

 一 颂

 二 赞

 三 铭

 四 箴

第七章 祝尧论汉宋古赋

 一 祝尧的古赋观

(一)屈赋:骚人之赋

(二)汉代骚人之赋

(三)汉代词人之赋

 二 宋元人以古赋、文赋互称

 三 祝尧对宋人古赋的批评

 四 汉宋古赋之比较

流变论

 序

第八章 汉初文化心理与骚体赋

 一 汉初黄老之治

 二 汉初文学内容与形式的不同趋向

 三 先秦文化板块与地域文化心理的形成

 四 楚人文化心理

 五 汉初楚文化的蔓衍与骚体赋的兴起

第九章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

 一 黄金时代

 二 文化大一统

 三 赋家的时代精神

(一)枚乘《七发》的启示意义

(二)从《子虚赋》到《上林赋》

第十章 赋家地位与赋的繁荣

 一 汉代并无考赋献赋制度

(一)汉代以经术取士

(二)汉代以举荐取士

(三)汉代以阀阅、赀产取士

 二 赋家地位

 三 鸿都门学

 四 汉赋繁荣的原因

第十一章 汉赋与汉诗、汉代经学

 一 赋的文化史地位

 二 汉代经学与诗的经学化

(一)汉代经学简说

(二)诗经学的兴起

(三)汉代文人诗歌的萎缩

 三 汉赋与汉代经学

(一)经学的文学规范

(二)经学家之赋

(三)赋的艺术探索意义

(四)赋的题材开拓意义

(五)小结

第十二章 赋的抒情化与小品化

 一 汉人的抒情之文

 二 汉人的抒情之赋

(一)失志之赋

(二)牢骚之赋

(三)刘歆《遂初赋》

(四)班彪《北征赋》

(五)冯衍《显志赋》

 三 汉末文人心态

(一)仕路的阻塞

(二)信仰的危机

(三)文人行为、心理的自我调整

 四 汉末赋的抒情化与小品化

(一)小品化的成因

(二)赋的诗化

(三)庄老入赋

(四)“诗人的愤怒”

第十三章 帝王之思,抑文人之思?

——司马相如《大人赋》献疑

 一 释“大人”与“真人”

 二 “大人”乃得道之人

 三 帝王之思,抑文人之思?

 四 “悲士不遇”的新归宿:思玄与游仙

第十四章 《神乌赋》与汉代俗赋

 一 汉代俗赋概说

 二 《神乌赋》释文补订

 三 《神乌赋》的内容与主旨

(一)《神鸟赋》的作者和内容

(二)“神鸟”的文化解读

(三)《神鸟赋》的主旨和意义

 四 《神乌赋》在赋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故事之赋

(二)禽鸟意象

(三)文字的特点

(四)语言的特点

(五)俗赋史的地位

艺术论

第十五章 文学描绘与描绘性文体

 一 赋义之一:描绘性

 二 文学描绘的产生

 三 先秦文章的描绘性及其赋体因素

(一)先秦文章描绘性概说

(二)宏观与写意相结合

(三)空间全方位式描绘

(四)铺叙式的物象描绘

(五)描绘的美感追求

 四 汉代描绘性文体的诞生

(一)汉人文章的描绘性

(二)汉赋的描绘特征

 五 余论

(一)面对新文体的惶惑

(二)汉赋描绘性的文学史意义

(三)关于文体多样性发展的思索

第十六章 汉赋的图案化倾向

 一 汉赋图案化的构成

(一)“合綦组以成文”

(二)“列锦绣而为质”

(三)超时空的艺术构思

 二 汉赋图案化的成因

(一)“控引天地,错综古今”

(二)“赋兼才学”

(三)汉人崇尚图案关

 三 余论:汉晋审美意趣比较

第十七章 汉赋的类型化倾向

 一 文学类型化

 二 汉赋类型化的几种形式

(一)咏物类型化

(二)建筑描绘的类型化

(三)人物类型化

 三 汉赋类型化的成因及评价

(一)先秦两汉已有文学典型

(二)汉赋类型化的形成

(三)汉末与魏晋文学的蜕变

第十八章 汉赋用字造语之谜

 一 汉魏六朝人对汉赋语言风格的评价

(一)汉人肯定赋的语言美感

(二)魏晋人肯定赋的语言美感

(三)刘勰对汉赋语言的批评

(四)小结

 二 汉赋对楚辞语言风格的继承

 三 汉赋与汉代文字学

(一)汉赋好罗列具体名词

(二)汉代文字学与文人复古心理

(三)文字的进化:从具体名词到抽象名

(四)汉赋语言的复古倾向

 四 汉赋的口诵性质与其语言风格

(一)汉人从诵赋中获得语言美感

(二)口诵文学的语言要求

(三)赋家造字借字

(四)汉赋的听觉与视觉效果

(五)结语

附录

汉赋今存篇目叙录

 序

 西汉之什

 东汉之什

 建安之什

后记

再版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赋通论(增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万光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82526
开本 32开
页数 5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04-10-01
首版时间 2004-10-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8
143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