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创新者的大脑(一本教你从无到有的创新指南)
内容
编辑推荐

帕翠莎·哈蒙编著的《创新者的大脑》是关于创新思考和创意的,也是关于自我信仰的。很多时候,我们受到了限制而不自知,帮助我们打破界限、改变思维的鼓励却少之又少。本书代表着以下区别:当乐观主义者说杯子是半满的,悲观主义者说杯子是半空的,而创新者却说杯子需要重新调整大小。

本书在第一部分里,第一章到第三章,你能够深入到你的思维的底部,了解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在第二部分里,第七章至第十四章,主要讨论积极的思维技巧,探索许多挑战你现有思维模式的工具和方法。在第三部分里,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一章,你将得到来自一些战胜了阻碍、改变了世界的创新者的启发。

内容推荐

《创新者的大脑》是帕翠莎·哈蒙博士的书,是一本关于创新思维的全新指南,能够扩展我们思维的极限,并帮助我们看到之前不存在的可能性。这本《创新者的大脑》没有充斥着科学术语,相反,哈蒙在这本书中用了很多有趣的例子。此外,在每一章的结尾,会有练习给读者完成,这些练习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本书。这本书本质上并不是有关创新。它是关于创新和创意思维的基础。我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想学习如何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的人读。

目录

前言

导读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想象与知识

 第二章 思考我们如何思考

 第三章 情绪和创新思考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界线是用来被模糊的

 第五章 借用自然母亲的创造

 第六章 气候变化和自然选择:生物模仿以求生存

第二部分

 第七章 思维中的隐喻

 第八章 散乱念头的奇异组合

 第九章 从一个愿望开始

 第十章 用M.F.C拓展思维

 第十一章 形态学的乐趣

 第十二章 挑战的思维体操

 第十三章 环保:出售服务和所有权

 第十四章 沉默是金

第三部分

 第十五章 为更大的善而创新

 第十六章 突破阻碍

 第十七章 给自己一点时间

 第十八章 寻求天才

 第十九章 自我信仰是基础

 第二十章 在公司化的世界里运用创新

 第二十一章 为什么创意和创新很重要

尾声

附录

试读章节

想象一个年轻男人,一手拿镜子,端详自己的模样。另一只手则拿着手电筒,开开关关。光打在他的脸上,明明暗暗。很显然,他很专注。你就看他这样持续了好几分钟。

你会怎么看他?如果只是个小孩,你可能不会觉得突兀。小孩在探索周围环境时经常傲些实验,所以他们的举动有时候会有些奇怪。但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行为却实在古怪得很。你可能会认为那个男人很自恋,对自己的外貌过分在乎。你也有可能直接将他归结为“有毛病”。

好吧,的确有这么一个男人存在,许多人都觉得他奇怪。关于他的活动,美国联邦调查局保存了一份1427页的文件,并援引排异法案,建议移民局禁止他人境。他当时是德国公民。联邦调查局称此人相信、遵从、宣传或者教授某种信条。参照其他类似案例的用词,这种信条,从法律意义上来讲,“会导致无政府主义不受限制地滋长”。他们指的,当然是他在二十世纪早期与共产党的联系。

确实,这个男人不像是个正常人。但不考虑政治因素,只因为他盯着镜子里自己忽明忽暗的脸我们就可以说他是个怪物?

实际上,当时他正在沉思,想象自己骑着一束光往返于宇宙,试图解释光的速度以及它与时间的关系。他的名字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奇怪的举动和相对论有关。

正如爱因斯坦指出的那样:“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人们公认爱因斯坦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但他认为自己也是个哲学家。这,就是思维突破限制的关键点。

关于科学的常识是这样的:科学家是不偏不倚的观察家,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证明或证伪各种理论。此外,大家还认为科学家客观地搜集数据,然后逻辑地推演出理论。逻辑会判断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因为它是科学的方法。由这一系列的推理来看,科学没有逻辑以外的方法,知识就是这样构建的。这一切,听起来很合理,但实际上却几乎是完全错误的。

数据并不能完全地证明或者证伪理论,因为实际上证明或证伪的过程在实践中是相当主观的。此外,有的科学家甚至在数据不支持时仍然坚持自己的理论。实际情况是,科学是主观的。哲学思考与观察、测量、分析、寻找信息并形成理论一样重要。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知识仅限于我们已知的事物。逻辑会把你从A带到B,而想象力却可以带你到任何地方。是想象力引领你探索思维的新领域。

在企业界,让想象力带着你飞不是什么受待见的事。在分析清楚一个新创意的收入产出前景之前,搞清楚它怎么为你时间宝贵的客户服务之前,最好先不要把它公之于众。还有一些社会心理的基本规范,也是我们分享新鲜创意的阻碍。我们的雇佣价值存在于我们的智慧当中。我们的成功依赖我们的努力。正因为如此,我们避免一切可能影响我们在别人心耳中形象的言行。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批评另外一个人的想法,即便是错的,人们往往会认为批评者比被批评者聪明。这是因为人们会认为批评者看到了一些别人没有注意的东西。如果批评清晰而准确的话,那就更是如此了。

1865年,收音机刚问世时,《波士顿邮报》刊登了一篇评论说:“见多识广的人知道电报不能传输声音。既然不能传输声音,那这种东西就没什么价值。我们有很多代传口信的小孩。”

一个新创意或概念出现时,认识到它的不可行性比认识到它的可行性要更容易。

其他的阻碍可能不那么明显,但影响却不弱。考虑以下情景:想象你和老板,还有其他12个同事参加一个会议,会上,你被要求加入非正式的访谈组。你的公司生产宠物食品和用品,公司的一个市场专员将询问访谈组对一个新产品广告的看法。你将看到一段视频。视频里,三只狗并排拴在门后,准备赛跑。摄像机从狗吃狗粮开始拍摄。每只狗所吃狗粮的品牌都标注在狗的颈圈上。你公司的品牌在二号狗的颈圈上。音乐渐强,发令枪响,三只狗冲出门去。

赛跑结束后,市场专员问每一个人哪一只狗赢了。二号狗赢了。你是倒数第二个回答问题的人。在你之前的所有人都说二号狗赢了。你也这么说了。很明显,广告暗示二号狗赢了是因为你公司生产的狗粮最有营养。P2-5

序言

那天早上九点,由我主持的、一队医学专家参与的创新思考讨论会即将开始。当我观望着台下观众,等待司仪把我介绍给大家时,我无意中听到一个与会的医生扭头向邻座的同行不屑地说:“如今的人能把任何东西变成个作坊赚钱。”

在一段时间里。这种评价会让我感到丧气。如果我只是一个与会者,说不定我也会说些类似的话,即便我其实对创新思考一无所知。不过当时我没有气馁,只暗自笑了笑,我相信,一系列的实战思维训练之后,那位医生的态度一定会转变的。当年我的态度就曾经经历了这样的转变。

我期望看到那位医生的蜕变,而他也确实变了。他调笑的口吻和讥讽的评价很快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般的想象力,出人意料的创意层出不穷。想发生这个转变,所需要的不过是集中精力,耐心地学习一些和创新思考有关的技巧。

人们问我以什么为生,我总回答说创新思考和创意。不少人会回应说“很有趣”,但实际上他们不过是说说而已,心底其实满是怀疑。很少有人会再接着问问题。大部分人都会误会我的工作是无规则的、不科学的,甚至是完全没用的。创意当然很容易理解,但创新思考却往往让人糊涂。

如果当年你告诉我有一天我会以创新思考和创意为业,我肯定不会相信。当时我还是个雄心勃勃的商学院毕业生,对自己的分析思维十分自负。创新思考之类的,应该是某一天我会雇用的视觉艺术家干的事吧。

人生兜兜转转,近二十年前,一系列事件的合力让我学习了如何创新思考的课程。不过我承认,我参加那个课程唯一的原因是有人为我付学费,而我当时也急需调整生活步调。

那时候我兴趣匮乏,以为那个课程至少也会有些娱乐功能。但实际上,它改变了我整个人生轨迹。

在那个课程学到的思考技巧让我对生命和学习产生了持续的好奇心,并重新架构了我看世界的角度。这倒不是因为我从前看事情的方法有什么错误,只是非常之狭隘。以前看来不可能的,渐渐都变得可能了。我逐渐意识到我之所以看不到那些可能性,不仅因为我不能创造性地思考,还因为我给自己设定了界限。意识到这个,很让人难堪,但却难以置信地释放了我的头脑。

本书是关于创新思考和创意的,也是关于自我信仰的。很多时候,我们受到了限制而不自知,帮助我们打破界限、改变思维的鼓励却少之又少。本书代表着以下区别:当乐观主义者说杯子是半满的,悲观主义者说杯子是半空的,而创新者却说杯子需要重新调整大小。

最后。这还是一本关于重拾激情,让新创意奔涌,活力四射的书。

在内心深处,我自认是一个老师。与人分享我的学习经验。亲眼见到他人既惊讶又欣喜地用全新的方式思考,让我越发干劲十足。秉承这个精神,我把我的理论在这里呈现给您。也欢迎您与我分享您的阅读感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创新者的大脑(一本教你从无到有的创新指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派翠莎·哈蒙
译者 莫漠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59062
开本 32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04.4-49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0
14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Strategic Book Publishing&Rights Co.,LLC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6: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