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埃及史(精)/贝克知识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发源于尼罗河,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辉煌的建筑及其他成就。在本书中,作者以凝练的笔法简要梳理了古埃及四千年的历史,除了法老的统治,施勒格尔还极为生动地描绘了尼罗河流域地区的宗教、文化和人们日常的生活情况。为权贵的光芒所掩盖的普罗大众由此变得血肉丰满,而关于权贵的生平,我们也可以从书中获取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简介
曾悦,现为北京大学德语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德语近现代文学,已发表德语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数篇。
目录
一 引言与基本信息
1.古埃及简况
2.罗塞塔石碑与埃及文字
3.神祇与国王
4.古埃及的社会结构与形态
二 早期时代与古王国时期
1.史前时期及其遗址
2.早期时代:统治之基
3.岩石之国:金字塔时代的开端
4.第四王朝:建筑与造型艺术的繁盛期
5.第五王朝的太阳王们
6.国家倾覆:从安乐到灭亡
7.文学上的回应
三 中王国时期
1.国家的新生与复苏
2.伊特塔威的王都
3.塞索斯特利斯一世与稳固的内政
4.贸易与交流的拓展
5.开发法尤姆
6.造型艺术的高峰:塞索斯特利斯三世和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时代
7.国家衰落与异族统治:“希克索斯人”
的压迫
四 新王国时期:荣耀的第十八王朝
1.解放者雅赫摩斯
2.阿蒙诺菲斯一世治下的文化繁荣
3.成为大帝国
4.运动员与实用主义者:阿蒙诺菲斯二世和
图特摩斯四世
5.阿蒙诺菲斯三世和巨像
6.阿蒙诺菲斯四世——埃赫那吞治下
诸神的黄昏
7.一个时代的尾声
五 拉美西斯时代
1.万象更新
2.拉美西斯二世和外交的艺术
3.从麦伦普塔国王到赛特纳赫特国王
4.杰出的统治者拉美西斯三世
5.德尔麦迪那的工人居住区
6.埃及的没落
六 古埃及后期
1.来自布巴斯提斯利比亚国王
2.法老王座上的异族统治者
3.第二十六王朝的复兴
4.尼罗河流域的波斯与希腊统治者
5.埃及成为罗马的行省
古埃及王朝及国王世系表
文献拓展
导语
自古以来,古埃及便以其宏伟的建筑、璀璨的艺术珍品、不可估量的文字遗产以及神秘的宗教令世人着迷。在本书中,作者梳理了古埃及从史前时期到克里奥帕特拉女王自尽为止四千年的历史,以期为读者呈现出古埃及的清晰轮廓。
精彩页
1.古埃及简况
古希腊历史及地理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曾在公元前450年游历埃及,他称这片土地为“尼罗河的馈赠”,这番话的确道出了事实:这条河流是该国生存的基础。
尼罗河全长逾6000千米,其水域从非洲腹地一直绵延至地中海。白尼罗河发源于非洲近赤道湖区,在距离苏丹首都喀土穆(Khartum)两千米处与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abessinischen Hochland)的青尼罗河交汇。最后汇入尼罗河的还有水流湍急的阿特巴拉河(Atabara)。汹涌的河水一路向北奔腾,将六处石障拦腰斩断,形成了瀑布。最后一处急滩出现在阿斯旺(Assuan)。而如果自北向南数,阿斯旺附近的瀑布应当是第一瀑布。
自古以来,阿斯旺瀑布就是埃及南部与努比亚地区(Nubien)之间的天然分界线,自公元前1550年始,努比亚就被埃及法老称为库施国(Kusch)。尼罗河的落差从这里开始变缓,向北流淌冲刷着柔软的钙质土,切割出一处宽广的谷地。但由于一片山峦陡峭的荒漠逼近河道,使得河流两岸适于居住的土地最宽处不超过25千米。尼罗河将这片土地分为三段。从阿斯旺向北行约900千米直至一处开阔地带,这一整片尼罗河沿岸的狭长地带被称为上埃及。沿着河流继续向北,在埃及中部偏西处有一片被连绵的丘陵隔开的湖区,这就是法尤姆(Fajum),此地在法老统治时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有一处运河系统将尼罗河水引向此地,于是形成了一个大湖,今天残存水位低于海平面40米的湖区就是戈伦湖①。
最终,尼罗河在古城孟菲斯(Memphis)北部,即今天的首都开罗地区分为七条支流,汇入地中海。河水带来的冲积土堆积成支流之间的土地,形成三角洲,这片地方被称为下埃及。如今尼罗河的七条支流只剩下两条,西边那条位于罗塞塔(Rosette)附近,东边的支流则在达米埃塔(Damiette)附近流入大海。
热带地区及埃塞俄比亚高原夏季持续的季风降水使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的水位每年此时都会大幅升高。6月底,河水开始逐渐上涨,一直到9月末,埃及都为河水所淹没,河流两岸也因此堆积起了肥沃的淤泥。尼罗河泛滥作为一年一度的盛事令许多居民大为获益。建造大坝能保护村庄和田地免受洪灾,同时人们建起了大型蓄水池储存洪水,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在洪峰过后取用储备水。为了分配水源,人们开凿运河;水轮和升降装置将珍贵的水资源引向地势较高的地方。有序的灌溉工作构建出超越了纯粹血缘宗族的共同体,这有利于统一文化的形成。
如果尼罗河没有泛滥,或是泛滥的规模有限,那么就会导致灾难性的饥荒。埃及人称丰饶的耕地为“黑土地”,与之相反,沙漠则被称为“红土地”。这一对比会在人们的脑海中呈现出一个具体的画面,因为耕地与沙地在尼罗河流域并存,就像是用直尺绘制的一般。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埃及史(精)/贝克知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赫尔曼·亚历山大·施勒格尔
译者 译者:曾悦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72117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20-11-01
首版时间 2020-11-01
印刷时间 202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08
CIP核字 2020184797
中图分类号 K411.2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0
138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