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 | 清华校长给教师的建议 |
| 内容 | 商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教师及师范院校师生 1.跟随清华老校长、知名教育家,“亲历”如何治身、治学与治校 2.校园文化x学术管理x教育改革,高屋建瓴式中国教育行思录 3.23堂教师修行进修课,承载着清华老校长们的教育理念、人生阅历与读书感悟 4.指导领袖人才之养成,分享清华之教育方针 5.笔墨酣畅,生动披露清华大学与中国教育的黄金时代; 6.32开小开本,现代简约装帧,封面烫金,打造质感典藏。 内容简介 融合清华老校长们教育智慧和人生体悟的真诚建议。 本书精选清华校长曹云祥、罗家伦、梅贻琦关于教育、教学、读书等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以及3位在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演说词等一些关于教育的演讲词,集中反映了他们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治教理念,饱含对教育、治学、治校的深度洞察,再现清华校长与中国教育黄金时代。 作者简介 曹云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21年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参事。1922年10月至1928年1月任清华学校校长,被誉为“清华之父”。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928年8月至1930年5月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梅贻琦,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年至1948年,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 目录 曹云祥 体、智、德三育并重(1924年) 领袖人才之养成(1925年) 教育的宗旨(1925年) 清华之教育方针(1926年) 清华大学将来之发展(1927年) 制度与人才(1934年) 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与现代教育问题(1935年) 罗家伦 杜威博士的《学校与社会》(1919年) 杜威博士的《德育原理》(1919年)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1928年) 读标准的书籍,写负责的文字(1932年) 中国大学教育之危机(1934年) 知识的责任(1938年) 学问与智慧(1938年) 文化的修养(1939年) 目的与手段(1939年) 《文化教育与青年》自序(1942年) 梅贻琦 清华学校的教育方针(1927年) 大学的目的(1931年) 大学的意义(1932年) 教授的责任(1932年) 在总理纪念周上的讲话(1934年) 大学一解(1941年)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清华校长给教师的建议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曹云祥、罗家伦、梅贻琦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612550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03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140000 |
| 出版时间 | 2021-08-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8-13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4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