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上的那些事
内容
编辑推荐

五千年的历史浩繁而宏大,博大精深。本书针对现代读者想要了解历史的渴望,截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影响历史进程与文明的事件进行介绍,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以及生动经典的历史大事向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历史。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同时。大量的清晰、精美、罕见的图片更能让每一个读者轻松愉快地了解历史,并能吸取其精髓,导航人生。

内容推荐

一部历史,就是由无数的事件汇演而成。在奔腾不息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这些影响人类历史的大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链条,正是它们影响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了解历史事件,就是了解历史。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必须熟悉那些历史上的大事。相信本书以特有的视角为你讲述的那些历史事件是你最想知道的。

本书针对现代读者想要了解历史的渴望,截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影响历史进程与文明的事件进行介绍,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以及生动经典的历史大事向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历史。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

目录

中国历史概述/1

盘古开天辟地/7

涿鹿大战/8

尧舜禅让/10

大禹治水/12

夏朝的兴亡/14

盘庚迁殷/16

武王伐纣/18

国人暴动/20

城濮之战/22

卧薪尝胆/24

三家分晋/26

战国七雄/28

商鞅变法/30

负荆请罪/33

长平之战/35

秦灭六国/37

秦修长城/39

焚书坑儒/41

陈胜、吴广起义/43

楚汉之争/45

平定三秦之战/47

文景之治/49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1

张骞出使西域/53

苏武牧羊/55

昭君出塞/57

王莽改制/60

绿林赤眉起义/62

光武中兴/64

党锢之祸/66

黄巾军起义/68

官渡之战/71

三国鼎立/73

三分归晋/75

八王之乱/77

淝水之战/79

孝文帝改革/82

早期道教/84

侯景之乱/86

修建大运河/88

玄武门之变/90

贞观之治/92

武则天改唐为周/94

安史之乱。/96

牛李党争/98

藩镇割据/101

陈桥兵变/103

杯酒释兵权/105

澶渊之盟/108

活字印刷的创立/110

王安石变法/111

靖康之变/114

岳飞抗金/117

元朝的建立/120

文天祥抗元/123

行省制度的形成/126

红巾军起义/128

靖难之变/130

明成祖迁都北京/133

郑成功收复台湾/135

清军入关/138

三藩之乱/141

康乾盛世/143

林则徐虎门销烟/146

第一次鸦片战争/149

南京条约的签订/151

太平天国运动/153

辛酉政变/156

洋务运动/158

中法战争/161

中日甲午战争/163

戊戌变法/166

义和团运动/169

辛亥革命/172

新文化运动/174

五四运动/177

中国共产党成立/180

五卅运动/18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87

南昌起义/189

八七会议/19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4

九一八事变/197

遵义会议/199

西安事变/202

七七事变/205

百团大战/208

抗日战争的胜利/211

三大战役/213

新中国的成立/216

抗美援朝/219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222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席位/224

十一届三中全会/227

香港澳门回归/230

北京申奥成功/23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35

众志成城战非典/239

神州五号发射成功/241

试读章节

中国历史概述

远古时期与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将近4000年。

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近60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了用火。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的稻谷和粟粒及农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其势力和影响已达到黄河南北。并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继夏而兴起的商、西周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之后是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大约在5000年前,中国人已知道了冶炼铜的技术。3000多年前的商代,开始使用铁器;在制陶方面,有了白陶和彩陶;丝织生产也相当发达,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丝织技术。到了春秋时期。制钢技术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空前活跃,涌现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孔子、孟子和军事学家孙武等人物。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和他的帝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结束了长达250多年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秦朝。秦始皇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建立了郡县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国家框架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们沿用着。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组织30多万人在中国北部修建了绵延5000公里的长城,并生前就开始修筑庞大的坟墓。1974年发现的守护秦始皇陵的秦兵马俑震惊了世界。8000个如真人大小的陶俑、陶马和战车栩栩如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汉代(公元前206一公元220年)和“丝绸之路”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强大的汉王朝。汉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极大发展,人口达到5000万。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公元前140~前87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他使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从中原扩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他派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东岸的道路,被称为“丝绸之路”,中国绚丽的丝织品经此源源西运。随着东西交往的密切,佛教也于公元1世纪时传人中国。公元105年,官员蔡伦总结民间造纸的经验.发明了造纸术。使人类的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唐代盛世(618~907年)

汉之后,经历了三国、晋、南北朝、隋等朝代,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李渊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实行一系列开明的政策,把中国封建时期的繁荣昌盛推向了顶峰: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纺织、染色、陶瓷、冶炼、造船等技术也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国水陆交通纵横交错。7世纪60年代,中国的力量不仅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伊犁J河流域牢牢扎根,甚至扩展到中亚的许多城邦。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波斯、阿拉伯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宋、元、明、清(960~1911年)

唐亡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频繁的时期。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了宋朝(960—1279年)。宋朝曾先后有北宋、南宋,南宋时政权南迁。将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推广到南方,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开发。宋代天文、科技以及印刷术均居世界前列.毕舁发明的活字印刷.堪称人类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其孙子忽必烈1271年入}主中原,建立元朝(1271—1368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i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多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包括新疆、西藏及云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统一。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至宋元时期相继传人世界各地,为世J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1368~1644.年)。其子朱棣(1360-1424年)即位后,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池和宫殿,并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405年至1433年,他派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七次规模巨大的海上远航.途经东南亚各国、印度洋、波斯湾、马尔代夫群岛,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是哥伦布时代以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航程最远的海上探险。

明朝后期,中国东北部的满族人迅速崛起,于1644年建立清朝(1644~1911年),定都北京。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1661~1722年在位)统一了台湾.遏止了沙俄的入侵。他还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制定了由中央政府最终决定西藏地方领袖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在其统治下,中国疆土面积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

近代(1840~1919年)

19世纪初,清王朝迅速衰败。英国在这一时期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清政府力图查禁鸦片。英国为保护鸦片贸易。于1840年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最后同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后,英、美、法、俄、日等国家不断强迫清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自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思想源头。其直接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款。强烈的爱国主义导致了这场由学生发起进而发展到全国各阶层的抗议运动。它同时引发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毛泽东等13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起)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汇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在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90%以上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公顷的土地。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8.9%以上;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

从1957年到1966年,是中国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3倍,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增长;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1976年10月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到现代化建设上,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呈现出政局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外交活跃的鼎盛局面。

P1-6

序言

中国,世界的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在这个古老的国度里留下了一个辉煌民族永恒的记忆诗篇,如万里长城般曲曲折折,如滚滚江水般奔腾不息,又如珠穆朗玛般突兀峻拔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宛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每当我们置身其中,耳旁都是金玉珠玑的历史回音,眼前尽现琳琅满目的历史胜景。或厚重或警醒或震撼或多彩,让我们回味也让我们深思。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也是每个中华子孙引以为傲的灵魂所在。五千年的变迁,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浩瀚的历史,也承载着文明的印记。

五千年的历史是浩繁而宏大的,而古今中外的历史典籍、史学著作更是汗牛充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尽兴、尽览文明与历史的精髓,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能够有所选择地阅读最有价值的文献,最想知道的历史,最想了解的名人,无疑是无数读者梦寐以求的事情,而这也正是本书编辑的初衷。该书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参阅的读本。也可以是学生在教材之外更清晰深入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更是所有渴望让心灵和历史对话的读者的最好的选择。我们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获得大家的厚爱。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而历史却在远离我们而去,只是对某些人和事的记忆不会随时间湮灭。文明出现了、消亡了,文明崛起了、衰落了,这此起彼伏的历史话剧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没有导演,只有包括我和你在内的演员,没有谁告诉人类该怎么做,只知道这一切天天都在上演,其间的是非功过、恩恩怨怨,或令人抚掌击节,或捶胸顿足,或扼腕叹息。这一出出,一幕幕,皆风卷残云俱往矣,作为历史渤行渐远,就像人的面貌愈远愈模糊。但是回首再前行,人类脚下的路会越走越清晰。也正如唐太宗李世民的那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走进中国的历史,烟波浩淼,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仅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更令许多外国人对它的神秘产生了好奇。它对我们的吸引就体现在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历史事件中。历史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每一天都在变化,每一天都有赦事发生,但是现代的生活节奏让我们很难有时间去细读历史。

本书正是针对现代读者想要了解历史的渴望,截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影响历史进程与文明的事件进行介绍,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以及生动经典的历史大事向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历史。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同时。大量的清晰、精美、罕见的图片更能让每一个读者轻松愉快地了解历史,并能吸取其精髓,导航人生。

现代许多西方国家都把中国的历史经验应用到了现代,对它进行发展和延伸,并且取得了可人的成绩,可见中国的历史影响是巨大的,而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更应该认识到这点,不要只看到眼前外国的发达与文明,便去盲目地效仿。老祖宗留鲐我们的不仅仅是尘封的历史,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影响与启示。

当然,影响中国进程与文明的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所不一,本书也只是尽量从多角度选取,其中也会有不足,不过,这其中的每一个事件都是经过认真选取和斟酌的.希望每一个读者读后都会有所启迪。

                           编者

                         2006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上的那些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跃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829612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8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