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子@你(读懂道德经)(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依据总共八十一章内容,每章以原文、译文、经典对话、精彩拓展等版块展现给大家。其中,经典对话和精彩拓展是本书的精华部分,是与市场同类书不同之处,也是读者朋友最容易理解和受益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作者精心创作,且与众不同的地方。
目录
第一章 有无之名:道中有乾坤
第二章 有无相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三章 圣人之治: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第四章 道之所用:解纷挫锐、和光同尘
第五章 道之境界:万物平等、阴阳无极、生生不息
第六章 道之根本:空性与明性
第七章 天长地久:只有爱,才是基业长青之道
第八章 上善若水:谦柔处下成江海之器,虚怀若谷容乾坤之量
第九章 物极必反:留白才有天地宽
第十章 道之玄妙:万物有道,道道相通;明德为玄,微妙玄通
第十一章 无我自在:空无,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第十二章 为腹去目:守住生命的内核
第十三章 超然物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第十四章 不皦不昧:“不着相、不我执、不落两端”的实修
第十五章 不盈新成:成为心的主人,成就生命的王者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常识是最高的真理,没有什么比常识更高
第十七章 功成身退:管理的最高境界
第十八章 仁义孝慈:这个社会越强调的,其实是因为失去了
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见素则识定,抱朴则神全
第二十章 愚人之心:像大海一样辽阔,像风一样自由
第二十一章 恍惚窈冥:惟(唯)道是从,坚定自己的信念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求知若渴,抱朴守拙
第二十三章 证道德行:将智慧融入生命
第二十四章 有道不处:放下自我,才能开启明心见性的实修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通晓天地规律,故能随顺天地、顺势而为
第二十六章 圣人持重:沉静清明、镇定自若
第二十七章 以道为根:在做事中修行,在修行中完善自己的道
第二十八章 知守常德:知白守黑,知荣守辱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以道为基:其事好还,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第三十一章 以道铸器:保有战力,是为了有能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三十二章 道在天下:遵道而行,知其所止,万物自宾
第三十三章 明者修身:人生最根本的动力源,是内在的光明
第三十四章 道之品质:不自以为大
第三十五章 大道至简:成功就是从头到尾坚持做好一件事
第三十六章 大智微明:洞悉全局,守柔藏拙,韬光养晦
第三十七章 无名之朴:自化自治的生命境界
第三十八章 居厚处实:淳朴通达,去伪存真
第三十九章 得道抱一:一是万物之始,亦是事物的整体与全局
第四十章 相反相成:这混成而又秩序井然的人生
第四十一章 善贷且成:将“我”修到混沌,没有人我之分
第四十二章 负阴抱阳:常怀谦下、虚空、敬畏的心
第四十三章 柔能克刚:在轻松的状态下才能出业绩
第四十四章 孰轻孰重:拎得清轻重,才能做常胜将军
第四十五章 清静为正:得自在,才能真正地圆满
第四十六章 无祸无咎:一心外求,奈何苦
第四十七章 道行万里:足不出户便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要在花花世界里守住本心
第四十九章 大道为公:心有多大,就能装下多少事
第五十章 摄生之道:强大自己的终极意义,就是练就金刚不坏之心
第五十一章 万物遵道:不要把精力浪费在末端,在根源上努力生长
第五十二章 袭常之明:掌握洞悉一切的能力
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不要轻易舍弃大道,转而追求施和迤
第五十四章 不拔不脱:治国先从修炼自己开始
第五十五章 和常益生:开放、和谐、共生
第五十六章 玄同天地:明道之人均复万物
第五十七章 治国用兵:怎么才能得天下
第五十八章 直而不肆:无限接近圆满的为人处世思想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创建正向的价值体系,种下积极的能量种子
第六十章 道临天下:这个世界,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伤害你
第六十一章 大国下流:正确的人生值得拥有“下”的品质
第六十二章 善人之宝:谨记谦卑与敬畏,君子披褐而怀玉
第六十三章 无为无事:只要你用心,没有做不成的事
第六十四章 千里之行:你再能干,做事也得一步步来
第六十五章 道者治民:没有大智慧,必然无法做好管理
第六十六章 百谷之王:越是王者,越与世无争
第六十七章 守持三宝:慈、俭与不敢为天下先,就是管理者的道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在真正需要下功夫的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
第六十九章 兵法权谋:谋的是大局观,是眼界,是格局
第七十章 被(披)褐怀玉:不信口雌黄,不肆意妄为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体验病痛,认识病痛真相,当可消融病痛
第七十二章 自知自爱:高明的领导者一定懂的道理
第七十三章 繟然(从容)善谋:天道,从不辜负每一个在道上持之以恒的人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法出必行,就是树立威信、树立榜样
第七十五章 贤于贵生:为上者不要得寸进尺
第七十六章 或柔或强:不能光看表面
第七十七章 补损得当: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菩萨心肠,还得有霹雳手段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保护传统与民俗,尊重民主与民权
第八十一章 圣人之道:一生所求,不过是内心光明坦荡004~
序言
《道德经》, 并不论述道德。关于老子我们知道
的其实并不多, 只知道 他老人家姓李,名耳,字聃,
春秋末期楚国人。连生卒年份都不甚清楚,传 说很多
,反而使其真相不明:寿年大概很高,有说百岁以上的
,也有说超过 两百岁的,也有说三百岁 … …
我相信他高寿,因为他的思想;不过我不相信他会
特别高寿,毕竟他身 处那个战乱年代,可谓生灵涂炭

老子的思想朴素不失深邃,可谓博大精深,意蕴深
远。从他的经文里, 我看到的是一位睿智通达、胸怀
天下又虚怀若谷的哲思大家。他老人家如此 心胸豁达
,又是“贵生、厚生”之人,若非天灾人祸,必然高寿

《道德经》分上下篇,共八十一章。传说老子要出
关,官吏劝他留下一 些言论,他才口授,别人记下的

后世奉《道德经》为道家的圣典、兵家的韬略、法
家的理论 …… 我把 它看作什么呢?
先讲我的认知论。它的顺序是这样的:宇宙观→世
界观→人生观。可能 有人会说,这谁不知道,不都这
样吗?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些现象,在我们身 边,哪些
人具有相对完善的人生观?他们的人生观从哪里来?依
据是什么? 是其世界观呢,还是宇宙观?我的回答
是:
1. 不从宇宙观而来的世界观,你的世界在哪里?
2. 不从世界观而来的人生观,难道你不活在这个
世界吗?
飞禽走兽不需要“禽生观、兽生观”,但它们一样
地飞, 一样地走,这 是它们的福气,可人没有这样的
福气。我们当中有很多人成了知识分子、艺 术家 ……
这不免就特别需要一个能正确指引我们人生方向的观念
,否则将
C&一 1
老子 @ 你:读懂《道德经》
使自己陷入人生僵局,且少不了以悲剧收场。
没有人敢蒙着眼睛过马路。可是我们当中的大多数
人,却选择蒙着眼睛
过一生,即使他们所有的意识都并不这样认为。
完善的人生观源自成熟的思想体系,使我们拥有完
整的思考和成熟理智
的判断力;就像一盏明灯,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指引
人生方向,普通人比艺术
家更需要完善的人生观。
读万卷书之后,真的要行万里路,更需阅人无数
…… 否则,你的人生
观、世界观充其量只是“闭门造车”的“一己之见
”。
因此,回到前面的话题,我把《道德经》当什么呢
?当作自己人生观的
参照物。
老子的哲学特别清楚地把宇宙观渗透世界观、融入
人生观。我认为其根
本原因就在于,他有清晰明确的宇宙观。
用一个最简单的比喻来形容老子的逻辑:你要收获
,先种下种子,而后
用心耕耘。
期待你和我一样有收获。
刘琬骑
导语
本书是根据当代社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各领域的实际需求,作者另辟蹊路以新颖的方式对《道德经》的精心解读,如把传统国学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传统国学文化与互联网文化相结合,传统国学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等。在解读国学文化的同时,并对各行业在实际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方面指明方向,使读者在领悟到国学文化魅力的同时,又在其所处行业中受益匪浅。
书评(媒体评论)
能够担任本书的译者是幸福的,这是一份幸福
的礼物。我们也希望将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更多的父
母,共力培养更多未来领袖。
——译者 周建华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包括我曾经迷茫
的、希望的、期盼的。我想,如果我小时候父母按
照这个方式教育我,我会更开朗。如果周围的人都
这样教孩子,孩子就会更加宽容、积极、外向。所
以我把书寄给了我好友,他是准爸爸了,祝福哦。
我很喜欢约翰·格雷这个心理学博士。非常好。
——读者
针对家庭教养,鼓励积极教育。现实中,孩子
的问题,原因很可能不在孩子,而在于家庭的氛围
,家庭成员的态度和处事策略、交往策略。父母在
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从自己的角度看看,
或许你的一些行为态度,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
孩子的思想。
——读者
 
很欣赏本书的观点,很多时候父母不是做得太
少了,而是做得太多了。更多的时候,父母需要做
的是陪着孩子一起走过成长这条路,这样孩子轻松
,父母也会享受这个过程。
——读者
精彩页
号 老子 @ 你:读懂《道德经》
传统译文
可以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最根本最恒久的道。可以命名的,都不是事物
的本质。天地最初始的状态是无,而有则是世间万物的开始。所以要以无欲
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以有欲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有”和“无”这两者
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都可以称为玄妙。但又不是一般的玄妙,而是玄妙中
的玄妙,是世间所有奥妙的门径。
经典对话
朱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一句我更喜欢的是另一个
版本: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道可道:条条道路通罗马。想讲述一个道理,它在不同的环境和人身
上,可能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阐述;想完成一件事,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或用
不同方法去打造。非常道:但人不能认死理。想用一个亘古不变的标准来应
对变化的环境,这是行不通的。有很多人会喜欢用看到的一些“道理”,去
要求别人,殊不知他人与自己经历各不相同,认知也不相同。同一句话也许
对自己有用,换一个人,他不一定接受和认可。
名可名,非常名:当某些人物或事情(件)被人为定义了,我们反而容
易对其所具有的定义外延理解得更加狭隘。而有些从来没上过学的人,脑子
里没有条条框框,很多时候反而更能把握住某些事物的本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万事万物本来是没有“名”的,当 我们不去定义它的时候,在使用的时候反倒能意识到它的潜能;当它被定义 为 ×××,有了称呼、有了功能描述时,“名”就开始延伸扩展了。正反、 高低、长短、好坏 …… 就像家里有一把扳手,我爸爸可以用它完成很多事; 而有的人看到扳手,只能理解其作用为扭螺丝,所以就买锤子、起子、梅花 刀 …… 从而产生更多“名”,更多定义,也就带来了更多否定,继而遮住了 自己运用智慧看到本质的眼帘。
002 ~9
第一章 有无之名:道中有乾坤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这里我理解的 是“不用心思考”,而是去感受“道”的更多妙用。在不同的环境与条件下, 它可以通过对不同人或事的信手拈来,以效果为前提,产生自己需要的效 用。常有欲:代表有意识地观察,观察到凡事都有边界,有局限,凡事都会 在一定的规律中运作,因而我们要有意识地捕捉其边界在哪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和无,万事 万物不会因为还没有被“(命)名”,或打上标签,它们就不存在。有句话 叫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一切事物都在按其规律运作。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理 解, 一切事物都可以为己所用,当我们意识到某些人物或事情之“名”时, 其实只是一种对其理解的表象。而我们透过这个“名”(有),又可以延伸 出(通过逻辑的联系)它的内核意义所在(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 之玄。
张倩: 夫子说我们讲的这个“道”是可以被说、被理解、被读懂的 “道”。它和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那种道路是不一样的,还有生活中那些有 形的事物,它们可以被定义、被命名,但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那个意思 (玄之又玄)。比如说“道”,(参考《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 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 字之曰“道”)我只能勉强将它叫做“道”这个名字。由此可见“道”是一 个名字。它是被我们定义的。这个被我们定义出来的“道”已经不是我们通 常意义上讲的那个道了(非常名)。这个被定义出来的“道”,可以让我们 接近那个真正意义上的道,去认识那个真正意义上的道。
再比如说“无”和“有”,我们把天地之始,天地的源头叫做“无”, 把孕育万物的母亲叫做“有”,这其实也是名。“无”和“有”分别代表了原 始本真的状态,以及现实中那些可以认知本质的物理存在。我们通过“无” 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来体味到这个世界的真相及奥妙,以“有”的视角 来看这个世界,能够看到无限接近本质,了解本质。因此夫子说,“无”和 “有”实际上是一回事。“道”,只不过叫了两个不同的名字,它们都很玄妙; 但正是这种玄之又玄的微妙,才是打开宇宙奥妙的大门啊!
问道感悟:
这一章让我对“名”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我们现在说的话,表达的文 字等这些都是名,是名就会有徼。因为名是被定义的,就会受到去定义它的
C&一 003
老子 @ 你:读懂《道德经》
这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学识与认知等的限制。名,出现是为了让我们去接近真
相,但不是真相本身。因此,我们不能执着于名,而是要通过名去无限接近
真相。
心兰:《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指宇宙之道、自
然之道,更指个体修身之道;“德”是修道者应必备的以“道”为根的世界
观(以道莅天下)、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法。
第一章是《道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子@你(读懂道德经)(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琬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7032029
开本 16开
页数 42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52
出版时间 2024-03-01
首版时间 2024-03-01
印刷时间 202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730
CIP核字 2024014639
中图分类号 B223.1-49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