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学/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学》是《礼记》的篇目之一,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所作。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大学》、《中庸》看作与《孟子》、《易经》同等重要的“经书”;宋代“二程”、朱熹祖述这种观点,竭力推崇其在经书中的地位,旨在弘扬理学。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大学》着重讨论个人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由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编委会主编的这本书是《大学》的注译本,由原文、注释、译文和札记四部分内容构成。

内容推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是专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学代表作。

由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编委会主编的这本书是《大学》的注译本,依据教育部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试读章节

大学之道,就是人生之道

德,做人的根本。《尚书》云:“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在古代,贤人志士崇尚德行,以道德感化、教化民众,从而使社会和谐,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中国传统哲学对于生命问题的思考,其功用不在于增加外界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大学》开章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其修养的方法,则在于“三省吾身”、“反躬求诸己”,每天拷问自己的良知,以生命付诸道德的实践。

古代典籍中有“蘧伯玉寡过知非”的记载。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姓蘧名瑷字伯玉。他二十岁的时候,个人的修养就已经达到相当高深的程度,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言行做出反省,从而使自己每天都有所体悟,而不迷失自我。“逐日如是,日日自检。”天天坚持自省,天天自我作出评判与检讨,日日不息。于是他每天都能发现自己以前的失误。

世间没有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错事并不怕。只要知错能改、改过自新就行。怕的是不能自我反省,自己不知错,还不愿意别人批评指出。尤其不可救药的是对自己错误不能够充分认识,还自以为是,并强制别人也以为是。而蘧伯玉数十年如一目,每天都在做着自省的功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改过迁善,常见前非,至五十岁时,犹追咎四十九年之非”。可见,德行的修养,在于坚持,在于诚笃。一个人一天不做坏事,是容易做到的;一月不做不合规范的事,也可以做到;但是,一生不做~件违心的事,则就极为难得而令人敬佩了。人生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结果。

“明明德”的功用,表现为外在的行为,就是提高全民素质,造就新的高素质的民众。其最终的目的是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实现和谐。

人类是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发展的主体因素,但是个人在历史长河中又是微乎其微的。从人的心理上来讲,人们都想出人头地,争做先锋。这是人的欲望之一。可事实上呢,由于受到个人性情、教育程度、环境机会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总是不那么让人乐观。少数人出类拔萃,叱咤风云;个别人自甘堕落,作奸犯科;而绝大多数人都平平庸庸,安于现状。这是一种规律,谁都无法改变。然而,无论如何,从自己做起,淡泊明志,洁身自好,静心修身,提高素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这是历史前进所呼唤的,更是人类文明所要求的。而这一点,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讲,应该是不难做到的。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重要的是先有进取的意识,有敬业的精神。这就是“明明德”的根本。

人生的静悟

动与静是生命的基调。动是进取的姿势,是积极奔赴、有所承担的形象;静是心灵的常态,是回归心灵的栖居。动是行为的实践与择取,使我们求证、拥有;静给我们以休憩与颖悟,让我们思考、品味。动是不甘固守而打破庸常的奋然前行,静是休养德行的必由之路。

在喧哗而又忙碌的尘世,很难分出一点闲情来体悟生命之本源。于是,喧闹、纷争,甚至于碌碌无为渐渐占据了我们所有静谧的生命空间!常有一种疲惫、焦虑的不安,袭向心灵深处,让人茫然无所寄处。

静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当你闲居独处于静雅陋室,抛却一切世事纷扰,品一杯香茗,任思绪随袅袅轻烟飘飞,不经意间静由心来,这是一种淡淡而惬意的静。如果还能够有一曲喜欢的旋律陪伴,抑或敲出一段心情文字,自是“小静”有所“小得”了。

真正的静,其实是一种境界。诸葛亮有“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睿智哲言。意思大概是保持心灵的宁静,不事张扬,向着心中那个目标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从而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怀着恬淡自在的心境,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自然的滋养,在宁静淡泊中,渐渐走近人性的真正本源。“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人们在树立了自己所要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的志向时,应当心怀宁静,使浮躁的心绪回归透明纯净,不要让过多的杂念干扰我们的思考。这种静的境界,应该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修行,让我们不断反观自己的内心,在熙熙攘攘的尘世中,不断认识并超越自己,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创造人生道德的至高境界。

静不仅是一种美,更是一种智慧的心境,是看穿人生沉浮的顿悟。那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从容与安适,总令人感佩。静而生境,则绝虑忘忧。怒云狂飙,终为雨露,归于静美。倘若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心灵里存留下宁静的一角,不仅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寄留,也使我们能够从简单麻木的庸常状态中走出,在喧闹忙碌中分出一点闲暇去体悟生命的真正本源。

当摒弃世间尘俗的杂念,挣脱掉所有缘于物欲的吟哦,在心绪的骚动平静下来之后,在动之侧冥想静之优越,在动之畔沉思静之空灵,静便自心而生。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沧海中的一粟。然而就是这每一粒粟,装点着精彩纷呈的世界,使得世界如此的神奇微妙。那么,就让我们的心灵从蓝天白云、幽谷山林般的安谧中获取一份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走过,然后静静地离去。

P2-4

序言

经典的乐园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标志,古今中外,在书籍的哺育下,人们创造出了灿烂的精神文化。那一部部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一粒粒耀眼的明珠。

“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将这些明珠拾缀在一起,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前人对社会、时代的洞见,对人生的观察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这套书无疑是献给青少年朋友的最好礼物。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次阅读,都像一次新的探索,都能增添独特的滋味和意义。当你翻开一本本书,便好似步入了一个个崭新的世界。有时候,你会进入芬芳的花园,享受恬静与美好;有时候,你会走人冒险世界,进行奇妙的探险;有时候,你会开始沉思,思考自己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世界名著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的青少年敞开着大门,这座殿堂是最迷人的乐园,你每走出一小步,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收获奇异的果实。今天,你在希腊观赏蓝天白云下奥林匹斯山众神与人们的生活;明天,你又在中国随着孔子周游列国,感知儒家学说的教诲;你既可以上天揽月,也可以在两万里的海底自在地航行;你会看到丑恶的人性,也会感知最善的温情,这个世界任由你邀游。

这就是伟大的经典,属于每一个阅读者的乐园,永远放射着异彩,永远以历久弥新的魅力吸引着你。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这个召唤来自于你,年轻的阅读者,当你的心灵与它共鸣,便能产生新的智慧与力量。

当你看到经典名著的繁多的书目时,不必为难,不必对着它浩若烟海的知识兴叹,可从你喜欢的出发,慢慢走进这个世界。阅读,并不在于数量,而在于从中受到启发,收获思考。

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阅读“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会让你站在巨人们搭建的高梯之上,不断攀登,看得更远!

圆家教育部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评审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张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学/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963773
开本 16开
页数 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6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36
CIP核字 2013160002
中图分类号 B222.1-49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39
169
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