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讲义)/新商务系列之发现规则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开设的《互联网前沿思想》课程的讲义。作者力图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在大尺度上观察互联网究竟根植于什么样的文化土壤。作者选择了复杂性、社会网络分析、公共空间这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为读者呈现出了脱胎于工业时代的互联网继承了哪些思想,并对哪些思想做出了彻底的颠覆。本书对于互联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段永朝,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编委。此外,他还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兼任硕士生导师,也是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教授,还曾任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中国计算机用户》《软件世界》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央视《互联网时代》大型纪录片学术顾问。 主要著作:《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讲义》、《新物种起源——互联网的思想基石》(与姜奇平合著)、《互联网:碎片化生存》。 目录 第一讲 思想的尺度 1 共在的思想 2 大尺度看互联网:人的重启 3 谁是互联网思想家? 4 课程概述:领略思想的丰度 第二讲 互联网的思想土壤 1 夹缝中的阿帕网 2 六十年代思潮 3 互联网早期思想家 4 无处不在的2.0,到底指什么? 5 互联网结构主义 第三讲 理解消费社会 1 惬意的消费者 2 消费社会到底“干了些什么”? 3 消费社会:一个不断祛魅的进程 4 后消费时代意味着什么? 第四讲 社会系统的重塑 1 从假设系统看问题 2 社会建构的假设系统 3 为什么会有现代性? 4 反思现代性 5 互联网:现代性抑或后现代? 第五讲 互联网与复杂性 1 为何讨论复杂性? 2 思想的“带毒状态” 3 复杂性的故事 4 美妙的集异璧 5 术语浅释 6 复杂性的特征与流派 7 复杂性告诉我们什么? 第六讲 社会网络分析 1 “社会学的绞肉机” 2 社会网络分析 3 从结构到行为 第七讲 隐私与知识产权 1 “没有秘密的社会” 2 从侵权事例看隐私 3 自由,还是版权? 第八讲 公共领域的转型 1 公共领域理论的三个人 2 阿伦特的公共思想 3 “大门打开了”——哈贝马斯的思想源泉 4 理论的逃逸 第九讲 互联网与新媒体观察 1 热身问题 2 格局与态势 3 从媒介转型看路径之变 4 案例分析 5 媒介走向何方 第十讲 思想的“千高原” 1 什么是“思想”? 2 回到身体 3 互联网思想的源泉和动力 结束语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讲义)/新商务系列之发现规则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段永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0748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2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考试-计算机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82 |
CIP核字 | 2014223108 |
中图分类号 | TP393.4 |
丛书名 | |
印张 | 28.75 |
印次 | 5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