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时晴》是一部匠心独到、精致格物的文集。以细腻的笔触、隽永的情感以及作者渊博的知识为基础,将作者刘铁骝学习、生活中的思考诉诸笔端,把忧伤、迷惘、幸福、收获汇成一篇篇美丽文字,给读者带来温暖的阅读感受。
图书 | 快雪时晴 |
内容 | 编辑推荐 《快雪时晴》是一部匠心独到、精致格物的文集。以细腻的笔触、隽永的情感以及作者渊博的知识为基础,将作者刘铁骝学习、生活中的思考诉诸笔端,把忧伤、迷惘、幸福、收获汇成一篇篇美丽文字,给读者带来温暖的阅读感受。 内容推荐 《快雪时晴》是作者刘铁骝历年心路凝结而成的作品,是一部匠心独到、精致格物的随笔。以细腻的笔触、隽永的情感以及作者渊博的知识为基础,将作者学习、生活中的思考诉诸笔端,把忧伤、迷惘、幸福、收获汇成一篇篇美丽文字,给读者带来温暖的阅读感受,仿佛雪夜围炉、山路小亭。 《快雪时晴》适合所有喜欢思考的朋友们。 目录 序 — 1 有我之心,无我之境 — 1 精神的基因 — 3 灵魂的忧郁 — 6 信仰的深处 — 9 窗课 — 11 浩渺国家事,城春草木深 — 13 汉字 — 15 长城 — 19 李白 — 23 包拯 — 27 三希堂 — 31 西风晓月,汉家音尘 — 35 大汉威武 — 37 敦煌——汉代的名字 — 46 秦砖汉瓦的西安 — 49 古道之心 — 54 望不尽冉冉斜阳 — 57 世间已无张居正 — 59 由胡雪岩到盛宣怀 — 68 圣人孔子 — 71 李斯的哲学 — 74 宁古塔的知己 — 77 悲剧荆轲 — 80 人生若只如初见 — 83 作别清华 — 85 凡人一命 — 87 夜游神 — 95 豆娘哉! — 99 不思量,自难忘 — 101 听听佳木斯的雪声 — 103 哈尔滨的随想 — 108 我和银行的“士兵突击” — 111 横素波,干千云 — 115 戈壁的眼睛 — 116 电影故事 — 119 天籁和天使——小议莫扎特 — 126 生活、时间、哲学 — 129 谨慎的阅读 — 132 书店 — 134 国家大剧院的交响乐 — 136 风声独予隔江人 — 139 爱是果实 — 140 最爱你的人也只有一个 — 143 美丽女人的真相 — 146 逝者如斯夫 — 149 今生的水泡杯前世的茶 — 152 文心可以雕龙砌玉 — 155 书香满屋月正明 — 157 书香满屋月正明 — 159 《史记》 — 160 《追风筝的人》 — 162 《曾国藩家书》 — 165 《二月河系列》 — 168 《老西安》 — 170 《高兴》 — 172 《袁氏当国》 — 176 《穆斯林的葬礼》 — 178 胡雪岩 — 180 《资治通鉴》 — 181 《经济学原理》 — 183 《活着》 — 185 《傅雷家书》 — 187 《狼图腾》 — 190 《聊斋志异》 — 192 《菩提树》 — 195 《人间词话》 — 197 《巨流河》 — 199 夕阳西下,人独醉 — 201 心动 — 203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 206 男人的命,女人的运 — 208 此爱不关风和月 — 211 如果我是段誉 — 214 思念成魔 — 219 人生的爱恋 — 223 拔剑四顾心茫然 — 225 《青灯》 — 226 我们的一生 — 228 今宵醉于华夏的酒 — 230 丽江的小诗 — 235 梦里有飞鸟路过 — 237 爱人的天涯 — 241 梨花一枝春带雨 — 245 跋 — 250 试读章节 一、凤阳之后天赋异禀 张居正生长于湖广江陵即现在的湖北荆州,人称张江陵,但其祖上张关保却是安徽凤阳人,参加老乡朱元璋起义军离开家乡,后被封为千户,来到湖广。凤阳乃人多地少贫瘠之地,然自古民风强悍英雄辈出,张居正其实也算做凤阳后人。 张居正自幼聪慧擅诗文,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名闻一时。荆州知府李士翱称赞此子为“国器”,并将他的名字“张白圭”改为张居正。湖广巡抚顾磷看到张居正的文章,解下腰中象征地位的犀带相送,并告诉张居正:我这犀牛角的腰带还配不上你,日后你定会用上玉带,意指其必会位极人臣。那时张居正十三岁。 中国地域广袤,民风迥异,人的性格思维因地理环境的不同也存在很大差异。一朝的权力系统通常会偏爱某一地域的人才,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时代通常会涌现一批乡党集团,这里有乡里观念的根深蒂固,而更多实在是因为思维禀赋相投,所以更能够同仇敌忾。而有地方人擅经商、有地方人擅治国、有地方人能隆御天下,也是在历史的脉络中可以看清楚大概的。 纵观天下英雄,除去改天换地的一代枭雄以外,能够在相对稳定的时代,规矩森严的文官统治集团里执牛耳者,通常是少年聪慧学习优异的早慧之人。 因此,张居正的籍贯和天才应该说是他走向权力核心的天命安排。 二、几经历练少年老成 张居正没有像大多天才一样恃才傲物自命不凡,有三点重要原因:一是其出身卑微,其祖父是荆州辽王府里的普通护卫,父亲只是村里的穷秀才,他的出身决定其人心思敏感,遇事守规矩。二是虽有神童之誉,但其秀才考了两次,进士也考了两次,所以功名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小有挫折使张居正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三是政治上出师不利。张居正二十三岁进士及第,在翰林院编修的几年他开始步入政治旋涡,这期间他得以结识了徐阶、高拱等当朝大元,当时严嵩当权,朝廷斗争残酷,初出茅庐的他或是看不惯这些或是不习惯这些,总之并不得志的张居正七年后请病假离开京城,一走就是三年。 一个平凡家世的人要想功成名就、傲视同侪,没有非常的历练磨难是万万不能的,无论你是何等天纵之才、神来之器。 有一句话说,年轻时经历的一切都是可以享用一生的财富。所有这些,都是张居正人生之初最重要的历练,也使这个少年天才学会深沉、包容和准确的判断。 天才的成熟需要付出更残酷的代价,但是一旦天才走向智慧成熟,就会有凤凰涅槃的巨大力量。当张居正三十三岁回到翰林院的时候,左右逢源、审时度势、进退有度,他开始得心应手。 三、风波乍起平步青云 明史自来被认为腐朽不堪、黑暗龌龊,是因为明朝政治斗争的激烈、宫闱争权的残酷,的确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之最,而张居正政治上成长的历程,就是明朝政治斗争最为复杂狰狞的阶段。严嵩、严世蕃、徐阶、高拱都是明朝最顶尖的政治人物,每一个人的政治生涯都是风云变幻、几起几落、血腥无比,随着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更迭,当真是波诡云谲叵测丛生。然而张居正正是在这样的局势下明哲保身、步步为营,从三十三岁回京到四十三岁进入内阁,十年里,张居正在严嵩、徐阶、高拱三个死对头之间长袖善舞、游刃有余,的确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智慧。 任何一个政治强势人物的崛起必然会经历天人之变,也会经历泯灭人性的殊死较量,最后决胜的才是人中之主。这样,劫后余生的英雄才会具备举重若轻、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王者气度。 入阁后,徐阶、高拱斗得你死我活,徐阶告老还乡,高拱两起两落,张居正不但毫发未损,反而在两虎相争中壮大了自己的势力,最后关头联合太监冯保釜底抽薪做掉高拱,真正做上首辅之尊。这一年,他不过四十八岁。 张居正所处的政治形势不可能做到论资排辈、依次接班,反而是不进则退、生死之争,因此,这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长起来的政治领袖应该具备了铁血宰相的素质。 四、权相门生两朝帝师 是凡底层官僚能够得以步步高升、平步青云,首先要做到“跟对人”,也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一旦站错队,结果就是万劫不复,就算你是功勋卓著、本领通天;其次周遭要具备肥沃的政治权力土壤,可以逐渐培植自己的势力圈子;最后就是要直达天庭,就是抱着大树的同时还要得陇望蜀,让更高层的领导知道你、赏识你,一旦政局有隙还可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张居正是幸运的,二十三岁进入翰林院庶吉士学习,当时的翰林院掌院就是内阁大学士后来的首辅徐阶,同学里又有李春芳等后来的内阁要员,无疑张居正获得了徐阶的青睐并且初步获得了日后的政治人脉,由此也进入了明朝官僚集团的候补序列。 三十六岁的张居正任国子监右春坊右中允,虽然只是六品官,但是因为国子监为朝廷人才出仕前学习场所,他为自己日后的晋升拉拢了一大批青壮年人才。况且当时掌管国子监的是高拱,地位仅次于徐阶的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可以说先抱住了徐阶的大腿而后又用尽心机不被高拱这条线所排斥,正是在水火不相容的徐高二人中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才得了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差使,四十岁的他成为裕王的讲官,给日后极可能承继大统的裕王传授功课,与裕王朝夕相处。由此,张居正虽然官职不高但位居要津、前途远大,他已经具备了笔者上述三点,已然成为明朝政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三年后,张居正进入内阁,随即成为太子朱翊钧的老师,至此其深厚的政治资历和官场人脉可以傲视大明群臣成就一代名相了。 P60-63 序言 1.记忆 记忆是生命的一部分,回忆是生活的一部分。 记忆不见得靠谱,回忆也未必不靠谱。 其实所有的梦想都会变成过往,凡是称为“现在”的都是昙花一现,人没有回忆,也不能流畅地生活在未来里。回忆没有早与晚。 人的命是站在一座孤悬于时空之界的桥上,凭栏远眺,江河奔腾,一面汹涌而来,一面渐行渐远渐无音。能回忆的就是桥上邂逅的缘分,是命里的侥幸。南宋杨万里有首诗:“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格局小了些,却也珍爱。 我们一生见过的河流很多很多,有的静水流深,有的激扬豪迈,有的气壮山河,有的婉约细致;我们在不同的季节与他们偶遇,或者明月如钩,或者风雪连天,或者烟花三月,或者冬寒料峭。可是,无论有多少河流,都是时空那条大河的支流,甚至是支流的支流而已。 回忆是一次有关废墟的重建,灵魂是木料,思念是人工,记忆是窗棂,而时间就是那扇待推开的沉重的门。 暮霭沉沉,一束摇曳的光亮,一张平静的书桌,一个心思流淌的人,就是回忆好境地。 于是,生活若烟灰弹落,任意东西。 2.文 即便美文,大致还分三个层次:一是还不错的文字,二是上好的字,三才是最好的文章。现在的我,大多数只能算作第一种,偶尔才会有些闪亮,至于最好的文章,那是古人说的“文章本天成”。 好的创作可以比作大树的生长,四个字至关重要,根、境、时、缘。根就是要在这世上扎最深的根,从而可以体验抗拒更多的风雨,有经历有智慧有坚持有执拗,才有好文字。境,经酷暑严寒深山老林才能长成肃然神木,小村浅岭闹市公园不会看见参天格物的气派之材。好的创作要下得了决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沧桑,要么一方栋梁,要么落寞千年,那是一种抉择气度。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作要时间要心血,要磨砺要精工,气贯长虹千古传颂的名篇成于一时,无不浸透作者漫长的思索和坎坷的奔波,正所谓文章憎命达。缘,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王勃远赴交趾途经江西才有《滕王阁序》,苏轼流贬黄州才有《赤壁赋》,骆宾王揭竿舍命才有《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好文章要风云际会月圆之夜,天空和大地的气息贯通相逢一笑,才会横空出世。 上中学的时候,看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那是《平凡世界》的创作札记,钦佩那种熬得起心血的作家,他们是神圣赋予使命感的作家。 有那样的人在,我的创作总是谨小慎微,不敢张扬,这文字大抵是有神灵附体的,蹑手蹑脚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不是惧怕,而是内心诚意的礼敬。 从来说“文章千古事”,没令最好的文字跃然纸上,总是心底的债。 3.酒醉 李清照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醉酒的人感性器官都发达,记起的都是心头真性情。 醉酒的人一定是归家的人,即使那归家的路已经伤心得影踪难觅。 酒能助兴,未必解忧。 酒是最好的发酵品,人的兴致一有些苗头,酒就推波助澜,挥洒那份惬意或失意,淋漓尽致地蒸发到周边的风月里。 酒是上好的宣纸,每次秉笔写下文字,都要焚香洗手运气提神毕恭毕敬,那是一次庄严的仪式,供奉的是心底的魂灵。 酒于人,其实也是知己,好比苏东坡和佛印师傅,你来我往机锋不断,那也是人生的一种斗趣。酒与人绝对有一种默契,叫做棋逢对手。 酒于人,其实也是向导。人生漫漫,偶尔忘记家园何处,忘记路往何方,有壶酒,孤独的心迷惘的脚步还不至于迷失于纵横的阡陌里。只为圆泽一诺,李源守望三生轮回,千里赴会。有种约定,只为信守而已。 不遇子期,伯牙弦断无人赏。 不遇知己,好酒不尽兴,哪有醉酒的人。 有知己,有好酒,有兴致,有文章。 4.创作 写的每一本书都有遗憾,只要警敏,世上从无完美。从来把持着呵护的心、敬畏的态度,希望这本书可以达到最少的遗憾。 完成这本书磕磕绊绊耗费不少精力,感觉自己又是独立风宵中,踽踽云山里。精力的过度消耗得到一种思想上新陈代谢的快感。 但是也轻松了,每一本书总是寄托心愿的。天随人愿,别无他求。 写作有两个好处,一就是强迫我约束自己的作息习惯,以便体力和智力处在最佳状态。有一种说法,没有充沛的体力就没有最好的文思,保持充沛的体力、精力和智力是优良创作的前提。任何创造从来都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学习人家凯恩斯先生,日写千文,可以历练思维,也是每天难得的自省。 有个别作家说创作很轻松,看看其所谓的文字,不能鄙视,只能哭笑不得。 总而言之,最后完成这本散文集是一季很好的收成,大地对于耕耘的回馈,谁人都欣慰不已。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瑞雪兆丰年,虔诚祈福万象更新。 5.感恩 感恩是人的本能,与天俱来,但很脆弱,修行差点意志薄弱点就会失去。 很多人忘记了感恩,感恩就从本能变成了品质,不是太常见,也不是太流行。 现在的人,都讲人情,其实人情来源于感恩的本能,只不过,人情是交易,感恩是道德;人情是暂时的,感恩是需要和生命同龄的。人情是人们交际中的规则,感恩是人与自然万物交际的规则。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一个人不能神游万物,不能与天地精神独往来,就不能兼济天下而又独善其身。没有感恩的心,就没有敬天畏人的修养;没有感恩的心,绝难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 暴雨刚过,明月高悬,森林里一如万年前的清澈,依偎在帐篷里,看着营地中央的小火堆,那是驱散寒冷和黑暗的光明之源,自然的火焰真是充满灵性,我仿佛看见阳光和月光相拥而舞,一种自然的爱与恩赐在崇山峻岭里升腾。 天大地大,其实,感恩的心最大。 自己的文字寻常,只是生活中的信笔琐碎。 读者是偶遇的朋友,文字侥幸做了中介机锋。 对于每一个读者,都心存感恩,诚惶诚恐。 我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 后记 1.题 哈佛大学的一个声学实验室公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人类听到的声音分两种:一种是持续的高音,是神经系统的声音;另外一种是有节奏的低音,这是血液循环的声音。而能够打动我的显然是后者,比如古琴。我相信这种低回婉转的乐器可以帮助我接近澄怀观道的境地,因为这是身体作为一个生命存在的声音。 古人是讲究意境的,所以中国的民族乐器基本不能发出高亢孔武的肃杀之声,都是在空灵清雅中寻找身心愉悦的平衡。 写下的这些文字其实也是在追寻一种平衡的愉悦,我所追求的生活的情绪总是时时刻刻环绕周围,我幸福着,无论那叙述是纠结,是坚定,是欢乐,还是悲伤。 喜欢丰子恺的意境图画,他的处女作和收山之作是同一副题材,题目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所羡慕的意境从来都清新如斯,松月下,花鸟间,泉石之间,明窗清风,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渔火,清谈款语,心淡泊,神致远。 于是,想起王羲之酒醒后信手挥就的传世信札:快雪时晴,佳。想安善。 忐忑心,掠人之美,为书题。 2.缘 泰戈尔在《吉檀迦利》有一段话,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天刚破晓,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袤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徒步在泰国东北部的雨林深处,偶然遇到一处人迹罕至的河床,沿岸走去数公里,忽见一处咆哮的瀑布扑面而来,数十米的落差使得本来温顺的河水波澜激烈,急切的隘口让这处瀑布先是冲天而去再腾空而落,岸边方圆一公里都是雾霭沉沉水汽蒙蒙。河边散落着虔诚信徒的贡品,那一刻,我顿起敬畏之心,魂魄悠悠,如见神灵。行走的目的不是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而是告诉自己身在何方。 人的生命总是要在路上,要么是旅行的跋涉,要么是灵魂的冥思,生的意义应该在此吧?总是在探求一种前所未有的奇遇,那是开启你心灵尘封密码无数钥匙的一把。逐一打开,才是泰戈尔所说的“最深的内殿”。 这书的文字源于“在路上”的遐思和探寻,如果,你和我都是这种追求的共鸣者,此番偶遇肯定是要欢呼雀跃了。 3.谢 钱钟书先生说: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 写字当然是一种快乐,分享也是快乐。这快乐来之不易,即便不比钱先生说的忍受许多痛苦,也是付出了真诚、坚持和努力。当然不是我一个人,还有为这本书出版付出努力的诸位,在此,一并致以衷心谢意。因为大家,我们希望快乐来,希望快乐留,希望快乐再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快雪时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铁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28250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4 |
出版时间 | 2012-04-01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印刷时间 | 2012-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8.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8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