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一种。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等学说,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数年来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书作者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多年从事中医学及中医典籍研究,著有《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等专著。
| 图书 | 黄帝内经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一种。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等学说,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数年来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书作者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多年从事中医学及中医典籍研究,著有《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等专著。 作者简介 刘鹏,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执教之余,行医于三甲医院中医专家门诊。主要从事中医学术史、中医药文化和古籍文献研究。 主要著作有《中医学身体观解读:思想史视野下的肾与命门研究》《〈红楼梦〉贾瑞之死与明清医学社会文化》《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渐晓中医:中医是什么》等。 目录 《黄帝内经》:被“封神”的中医法源 一 《黄帝内经》的成书 1 《汉志》著录与今本《黄帝内经》 2 谁是宗师? 3 君臣问答与学说异源 4 拼盘还是融合? 5 篇章结构与内容主旨 6 被建构的经典 二 《黄帝内经》知要 1 宇宙:善言天者,有验于人 2 生命:与天地参,与日月合 3 疾病:百病始生,能知其情 4 养生: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三 《黄帝内经》的流传、整理与影响 1 《素问》与《灵枢》的版本与流传 2 《黄帝内经》的历代注释 3 《黄帝内经》的价值与影响 4 市井社会中的《黄帝内经》 结语:从《黄帝内经》到现代中医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经典常读常新,一代有 一代的思想,一代有一代的 解读。“中华经典通识”系列 丛书,邀请当今造诣精深的 中青年学者,为读者朋友们 讲授通识课。希望通过一本 “小书”,轻松简明地讲透一 部中华传统经典。 本系列丛书由复旦大学 陈引驰教授主编,每本书的 作者都是该领域的名家,他 们既有深厚的学养,又长于 深入浅出,融会贯通。每本 书都选配了大量相关的图片 ,图文相生,能增强阅读的 趣味性。 希望这套丛书,能成为 人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可 靠津梁。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黄帝内经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鹏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6600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4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30 |
| 出版时间 | 2024-05-01 |
| 首版时间 | 2024-05-01 |
| 印刷时间 | 2024-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66 |
| CIP核字 | 2024077860 |
| 中图分类号 | R22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8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