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罪责问题--论德国的政治责任(精)/雅斯贝尔斯著作集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本政治哲学小册子。在雅斯贝尔斯对政治的思考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彻底的自新道德与哲学,他针对二战时德国人的“集体犯罪”,把罪责细分为刑事罪行、政治罪行、道德罪行、形而上罪行四种,认为后三种是当时所有的德国人都逃避不了的。政治罪行须承担赔偿义务,道德罪行、形而上罪行只能经由每一位德国人以及全体德国人民通过“内在转变”,在道德与政治思维方式的“自新”的过程之中,才能清偿。作者在后记中指出:这本书应该用来自我反省。借由此书明确认识罪责、并接受罪责的同时,找到通往尊严之路。 作者简介 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20世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哲学家,存在主义的杰出代表。曾任海德堡大学、巴塞尔大学教授。他是汉娜·阿伦特的老师及终生挚友,深刻影响了海德格尔、萨特、伽达默尔、加缪等重要思想家。著有《时代的精神状况》《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我们时代的理性与反理性》《世界观的心理学》《生存哲学》等。 目录 序言 德国精神状况系列讲座导言 罪责问题 第一章 分殊的模式 一、四种罪责概念 二、罪责的后果 三、暴力、法律、恩赦 四、谁来审判?要审判何人何事? 五、辩护 第二章 德国的罪责问题 第一节 德国罪责的区分 一、刑事犯罪 二、政治罪责 三、道德罪责 四、形而上的罪责 五、总结 第二节 道歉的可能性 一、恐怖主义 二、罪责与历史关联 三、他人的罪责 四、所有人的罪责? 第三节 我们的净化 一、回避净化 二、净化之路 后记:关于我的《罪责问题》 解说 人名索引 事项索引 译后记 序言 本书内容来自1945至 1946年冬季学期关于德国 精神状况的系列讲座,该 讲座探讨的是罪责问题。 我所有讨论的目的都在 于:作为德国人中的一员 ,促成澄清事实并达成共 识;作为人类的一员,共 同致力于探求真相。 海德堡,1946年4月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罪责问题--论德国的政治责任(精)/雅斯贝尔斯著作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
| 译者 | 译者:安尼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603405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58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115 |
| 出版时间 | 2022-12-01 |
| 首版时间 | 2022-12-01 |
| 印刷时间 | 2022-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44 |
| CIP核字 | 2022214536 |
| 中图分类号 | K516.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5.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5 |
| 宽 | 155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