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人的创世纪(任洪渊纪念文集)(精)
内容
内容推荐
2020年8月,诗人任洪渊的辞世引发无数诗人、学者的哀痛,我们失去了一位经典意义上的诗人。这本向诗人任洪渊致敬的纪念文集,由李静主编,收录了任洪渊先生生前友人和学生们的作品数十篇,集散文、诗歌、评论于一体,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任洪渊先生的学识、人格与性情。学者吴思敬、唐晓渡、王一川、赵勇、李怡,诗人伊沙、侯马、徐江、桑克、沈浩波等,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任洪渊先生深沉的哀思、敬意与怀念。
作者简介
李静,剧作家,《北京日报》高级编辑,任洪渊先生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9级本科生,1993级硕士研究生。著有话剧《大先生》《秦国喜剧》,批评集《捕风记》《必须冒犯观众》等。
目录
第一辑 当代诗歌中的踽踽独行者
吴思敬/滂沱大雨,送诗人任洪渊远行
王一川/纯正刚健的中国诗人——任洪渊先生二三事
方宁/活在记忆中的先生
布克/与任老师交往的三件憾事
黄伟林/怀念任洪渊老师
赵勇/侧身走过任洪渊身边
李怡/当代诗歌中的踽踽独行者——怀念任洪渊老师
桑克/与任洪渊先生相关的点点滴滴
老G/永远的任老师
王陌尘/你是大地上璀璨的诗心——纪念我的导师任洪渊先生
李静/时光的碎片——忆任洪渊老师
易晖/那位我敬仰的先生走了——纪念任洪渊老师
路翠江/怀悼我师任洪渊
南人/我与任洪渊老师的诗歌之缘
沈浩波/迎着死亡冲刺——记诗人任洪渊
里所/所有相见都是初遇——忆任洪渊老师
王少勇/最高贵的心灵——怀念任洪渊先生
李沚/任洪渊回乡记
席永君/从一本杂志到一册诗集——我与洪渊先生的交往
第二辑 写秋天的诗,行冬天的路,去往春天
李正荣/诗人之死——大雨送诗人任洪渊
伍方斐/任洪渊来信句读(选五)
宋晓贤/钻石般的语言——纪念任洪渊教授
伊沙/八月悼诗(组诗)——送恩师任洪渊先生
侯马/真正的诗人(外十三首)
徐江/写给任洪渊先生的八首《杂事诗》
桑克/在任师的告别会上
南人/任洪渊老师(外二首)
沈浩波/只有一个真的
里所/你的腹稿,我打字(外二首)
轩辕轼轲/他失守的只是城府——悼任洪渊先生(外一首)
盛兴/给我颁奖——悼念任洪渊先生
西娃/诗人之间(外一首)
韩敬源/悼念师爷任洪渊先生
李勋阳/传承
周瑟瑟/铡刀与心脏——悼任洪渊先生(外一首)
张文康/8月13日
马非/想起任洪渊的一件事
彭俐/悼诗人任洪渊
李海泉/任洪渊老师(外二首)
邢昊/黄河启示录
苏不归/对角线——致任洪渊老师
西毒何殇/悲悼——纪念任洪渊先生
张小云/听任洪渊读情诗
席永君/故乡:童年的启蒙词典——写给同乡诗人任洪渊的哀歌
第三辑 生命与美的双重拥抱
吕芳/最明亮的黄昏——怀念任洪渊老师
段从学/独行者拖曳着自己的时空“返乡”
伍方斐/生命与文化的诗性转换——任洪渊的诗与文人后现代主义随想
桑克/生命与美的双重拥抱——对任洪渊诗歌的适度理解
荣光启/从语言本身入手更新汉语言说方式——任洪渊诗的意义与问题
徐江/自己的人文,自己的诗学
南人/任洪渊老师诗作赏析
赵思运/任洪渊汉语文化诗学的本土性反思——兼及任洪渊的诗歌创作
导语
本书是向诗人任洪渊致敬的纪念文集。任洪渊(1937—2020),诗人,美学家,文化学者。1937年夏历八月十四日生于四川邛崃。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著有《墨写的黄河:汉语文化诗学导论》、诗与诗学合集《女娲的语言》、多文本书写的汉语文化哲学《汉语红移》、诗集《任洪渊的诗》。曾在台湾地区出版《当代大陆诗选·任洪渊诗选》一辑。作品被选入国内外多种选集、年鉴、鉴赏词典。部分诗作被译为德语、英语、法语、韩语。2020年8月12日于北京逝世。
书评(媒体评论)
诗有真诗、假诗之辨,
诗人亦有真诗人、假诗人之
分。任洪渊无疑是一位真诗
人,有个性,有棱角。他的
诗歌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袒
露。
——吴思敬(首都师范大
学教授)
任洪渊先生,一位洋溢
着纯正刚健诗风、生命不息
写作不止的中国现代诗人!
一个用全部生命热情去拥抱
诗歌的人,也就是爱诗如命
、拿诗当命的人。
——王一川(北京师范大
学教授)
任洪渊的抱负是要“汉语
红移”,“找回女娲的语言”
,进而去建造一座汉语文化
诗学的大厦。在任先生笔下
,一种特殊的文笔、文风和
文体呼啸而出,给沉闷的学
界送来了久违的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
——赵勇(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
任洪渊老师无疑是一个独具
才华的诗人。所谓“才华”就
是:他几乎是我见过的唯一
将诗歌体验彻底融进生命追
求的人。
——李怡(四川大学教授

任老师是向我启示“灵智
”写作道路的人。
——李静(剧作家、编辑

任洪渊身上保全着一种
理想化的诗人人格,一种当
代中国罕见的诗歌形象:干
净、纯粹、骄傲、天真、激
越、浪漫。作为一位老师,
他锻造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半
壁江山。
——沈浩波(诗人、出版
人)
精彩页
滂沱大雨,送诗人任洪渊远行
吴思敬
8月18日是送别诗人任洪渊的日子。当我赶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告别室的时候,瓢泼大雨下得正急,告别室外的凉棚被诗歌界的朋友和北师大的师生挤得满满的。告别仪式进行期间,大雨如注,天人同哀。望着躺在鲜花丛中任洪渊消瘦的遗容,我不禁悲从中来,想起他那坎坷而又散发着诗意光芒的一生。
我是1979年认识洪渊的,当时我们都在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分院执教,他教古代文学,我教文艺理论。那时他还没结婚,没有自己的家,就跟学校借了一间办公用房权当宿舍。那个阶段我们接触最多。我每到校上课、开会之余,常去他那蜗居里与他聊天,听他谈自己的新作,朗诵自己的诗。他有个习惯,每天醒得很早却不起身,而是在床上反复琢磨他的诗,等腹稿酝酿成熟,一篇完整的诗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了。他要结婚了,向学校申请房子,学校解决不了,他提出调到他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那里答应给他一居室的房子。他搬走后,我就难得听他背诵新作了,但我们还是能经常见面。我们都是北京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的成员,他是主任,我是委员,常有机会一起参加诗歌活动。后来北大诗歌研究院和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举行学术活动,也总会向他发出邀请。我们私下的交往一直未断。20世纪80年代,我住在王府井菜厂胡同7号,地处闹市,交通方便,我家遂成为诗人们常来常往的地方。诗人们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谈诗、朗诵诗。有一次我爱人下班回来,推着自行车刚进院子,就听见我屋子里传出高亢的朗诵声,一推门,原来是任洪渊诗情爆发了。
20世纪50年代,任洪渊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时代开始诗歌创作。他俄文非常好,酷爱普希金、莱蒙托夫、叶赛宁、帕斯捷尔纳克、阿赫玛托娃等俄罗斯诗人。他对诗歌的挚爱与早期积累,使他一旦找到出口,喷薄的诗情便夺口而出。1977年他开始发表诗歌,与朦胧派诗人差不多同时登上了诗坛。由于年龄与环境的限制,他未能像朦胧派诗人一样瞬间放出夺目的光彩。在诗坛他默默地坚守着。他极有个性与辨识度的诗歌与《女娲的语言》《墨写的黄河:汉语文化诗学导论》《汉语红移》等著作,标志着他在当代诗坛的独立存在。他不属于任何诗群或流派,却用自己的诗歌与理论著述为汉语诗歌注入了新的语言和活力。在朦胧诗论争中,他对朦胧派诗人保持了一种友好的态度。他知我与江河、顾城、杨炼等人交好,便让我安排在我家与他们相见。他对支持朦胧诗的谢冕先生十分尊敬,几次提出让我带他去看望谢冕。1983年8月10日,利用暑期,我和他一同前往北大。我骑车,他坐公交车,我比他先到了20分钟。此时正是批判“三个崛起”的高潮时期,谢冕的处境很困难,他说下学期要给研究生开“近年来诗歌创作”。对于当时的诗歌论争,谢冕说已经认识清楚的问题再退回去,是可悲的。他表示决不后退,直到嘴被完全封上为止。洪渊赞赏谢冕的见识与人格,自此与谢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诗有真诗、假诗之辨,诗人亦有真诗人、假诗人之分。任洪渊无疑是一位真诗人,有个性,有棱角,他的诗歌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袒露。同时,任洪渊又是性情中人,诗人的傲骨、狷介的个性,工作中难免会得罪人,从而使他职务、职称的解决一再蹉跎,而他却坦然面对,我行我素。由性格导致的生活中的逆境,通过潜意识的酝酿,升华到诗歌创作中,使他常常与诗坛固有的东西逆向而行。日本学者在《中国古典诗的春秋与夏冬》一文中指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古典诗歌中写春秋的诗要比写夏冬的诗多得多。在他看来,这是由于春秋蕴含着变化流逝的属性,因此被人们认为是更适合诗歌表现的季节。但任洪渊却与古代诗人大异其趣。他偏偏钟情于夏天,他有一首诗的题目就叫《我选择夏天》。在诗人看来,夏天是蕴藏着无限生机的季节,一切都在生长,一切都在膨胀:洪水在泛滥,云在翻涌,雷“已经轰轰隆隆地长大了”,雨点“也结得不能再饱满”。就在这万物竞生,连天空都感到拥挤的背景下,诗人重点描绘了充溢着生命力的莲荷:那又大又圆的荷叶,“风一样飘起,追逐所有张开来的翅膀”;那箭一样的一枝枝花苞,“对直地射向青天/在蔚蓝的深处,铿然有声地/溅落了,溅落成/一团团的白雪/~团团的火焰/星一样盛开的莲”。在这里,莲荷不只是一种夏日盛开的名花,更是旺盛生命力的一种象征。由此可见,“选择夏天”,不只是任洪渊对季节的偏好,更是他艺术独立的宣言。 任洪渊结婚很晚,他的爱人小方,是洪渊诗歌的崇拜者,也是他诗歌的第一读者。1983年9月,我出席了他们在新侨饭店宴会厅举行的婚礼,记得还有邵燕祥、刘再复、谢冕、江枫等朋友为他们祝福。洪渊非常爱小方,他的副标题“给F.F”的爱情诗就是写给小方的。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知识界开始流行呢子大衣,我托同院在红都服装厂工作的郑景森师傅在该厂定做了一件。洪渊看了,觉得做工、款式都好,便请我帮忙联系郑师傅给他和小方各做一件。我们约定在红都服装厂门口见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人的创世纪(任洪渊纪念文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李静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63647
开本 32开
页数 39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22-06-01
首版时间 2022-06-01
印刷时间 202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86
CIP核字 2022081651
中图分类号 K825.6-53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6
146
3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