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度行天下
内容
编辑推荐

徐国良此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或者说,他的写作是“有为之作”,是“忧患之作”,而不是“无聊之作”,更不是“游戏之作”。他看到了现在人们心理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自己的写作,来探询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策略。《度行天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所论列的事例和观点,能够近取诸身,根据自己的感受或自己的熟人的经验来讲道理。

内容推荐

徐国良看世界、分析问题的时候,力求秉持一种客观、辩证的态度,特别强调做人做事的克制力和分寸感。这本《度行天下》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与节制和适度有关的道理。徐国良不厌其烦地告诫人们,凡事一定要有度,有度则诸事顺遂,无度则一事难成;一个人如果缺乏克制力,缺乏分寸感,疾而不能徐,热而不能温,躁而不能静,那么,结果必然是欲修其身则身不祥,欲齐其家则家不幸,欲治其国则国遭殃,欲平天下则天下一团糟。

目录

序言: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人

1 “粉”度

2 牛度

3 美度

4 直度

5 忧度

6 义度

7 骂度

8 色度

9 精度

10 贪度

11 私度

12 闲度

13 强度

14 赢度

15 和度

16 玩度

17 严度

18 吹度

19 欲度

20 善度

21 批度

22 爱度

23 “奴”度

24 仇度

25 敌度

26 嫉度

27 乐度

28 奖度

29 宠度

30 友度

31 斗度

32 孝度

33 仁度

34 谎度

35 绩度

36 实度

37 洁度

38 急度

39 逗度

40 “秀”度

41 福度

42 荣度

43 寿度

44 股度

45 酒度

46 食度

47 “浪”度

48 配度

49 俗度

50 官度

51 情度

52 名度

53 权度

54 怒度

55 谦度

56 术度

57 神度

58 勇度

59 热度

60 奢度

61 赌度

62 裸度

63 发度

64 网度

65 抠度

66 瘾度

67 逼度

68 财度

69 顺度

70 智度

71 尊度

72 度后说度

试读章节

“粉”度

从中文的“迷”,到英文的fans,再到汉语音译的“粉丝”,其实都是同义词。只是如今这年头好玩了,年轻人总想追求最佳玩点,哪个好玩玩哪个,哪个方便玩哪个,哪个刺激玩哪个。就说这“粉丝”吧,本来是一个词的完整音译,拆成“粉”和“丝”什么都不是,但他们照用不误,而且派生出许多“粉”的支脉。“超女”活动,给中国带来PK这个新词,还带来了许多诸如“凉粉”、“玉米”之类的“生造”词汇。“凉粉”是2005年超级女声季军张靓颖的“粉丝”的省略“靓粉”的谐音。“玉米”是李宇春的歌迷“宇迷”的谐音。

当今社会的“粉丝”大军,热热闹闹,浩浩荡荡。从编制结构看,有“玉米”、“凉粉”、“花生”等兵种,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粉丝集团军;从专业看,由早期的“歌粉”、“戏粉”、“舞粉”、“网粉”、“球粉”,发展到现在的“文粉”、“画粉”、“车粉”、“衣粉”、“鞋粉”、“房粉”、“食粉”、“游粉”等,连穿衣要穿什么牌,坐车要坐什么牌,吃食要吃什么牌,生活中无处不“粉”。

哈根达斯在美国是一种很普通的冰激凌,肯德基在国外是最常见的快餐,可它们到中国后就成了年轻人青睐的高档食品,成为都市时尚潮流的一种象征。这些食品之所以能够从稻草变金条,身价倍增,主观上讲是我们中国人把“粉丝”心理引到了进口食品中,在盲目好奇、崇拜与虚荣心的作用下,吃这些东西不再是为了饱口福,而是为了饱面子。

在今日之中国,为啥“粉”味如此之浓,“粉”劲如此之大,皆因咱们民族有肥沃的“粉丝”土壤。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当年就是毛泽东、周恩来和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领袖和英雄们的“粉丝”。我们对偶像的崇拜度、虔诚度是当今“粉丝”望尘莫及的。红卫兵到北京见到毛主席时那种忘我的、疯狂的、激情喷烧的神情,现在的年轻人恐怕也不易学会。

当年我们对样板戏中英雄的崇拜,比起今天的粉丝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见到京剧中的郭建光,我们三个同学从学校走到余家村广州军区造纸厂,摸黑走了七十里路,磨破了两双草鞋。为了演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我胆敢把三个鞭炮中最大的钢炮与石灰捆在一起,在舞台上点燃,既炸出了火又炸出了烟,还差点把眼睛炸瞎。

一个人若有许多“粉丝”,这是本人社会价值和凝聚力的综合体现;一个社会若有许多“粉丝”,这是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一种表现。这个“粉”既不完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也不完全是被人尊敬的需要。被人尊敬是礼节性、习惯性、传统性、伦理性的并非完全自觉自愿的,而被人“粉”着,则是人们心灵深处情感泉流势不可挡的喷射和奔腾。

随着年龄的增长,理智代替了狂热,事业代替了玩乐,“粉”劲淡去,责任渐生。瞧瞧当今“粉丝”,想想昔日自己,高兴之余,忽然觉得,“粉丝”也要把握好“粉”度。

当今社会,“粉丝”比任何一种事物都要发展得快,不少“粉丝”如痴如醉,走火人魔,不仅影响了学业、事业,也影响了婚姻、健康、人身安全和安定团结。“粉丝”们胜利时的狂欢尖叫,失败时的嚎啕大哭,不但成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也成了千万父母的心病和社会安危的元素。需要提醒把握“粉”度,既是前人始料不及的,又是今人无可争议的。

做明星的“粉丝”,首先要把明星当人看。明星同样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喜乐愁哀、长处短处、优点缺点。听说明星结婚成家了,“粉”们何必心痛得不得了?难道你要他(她)打一辈子单身呀。听说明星讲了一句错话,做了一件错事,“粉”们何必气得咬牙切齿呢?明星不是星,更不是圣人。中国有句古语叫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连伟大领袖也只能有个七三开的功过评价,对明星的要求总不能比领袖还高吧?怎能企望他们统统是“雷锋式”抑或“圣贤式”,一点缺点都没有,一句错话都不说,一件错事都不做呢?明星有缺点错误,就像大树有枝权疤痕一样,纯属正常,完全没有大惊小怪之必要。

我劝“粉丝”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明星身上,要留点给自己。“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绝大多数明星表现很好。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他们便开始捐款。有些“粉丝”没有看到哪个明星捐款的名字,就沉不住气了。翁虹在央视“爱的奉献”赈灾晚会上捐款五千元,被人痛骂“太小气”;王宝强因为捐款一千元的不实报道,不得不向公众发表声明;李连杰出钱出力,带着筹得的千万巨款奔向灾区时,有人批评他不掏自己的腰包;刘德华为灾区捐了巨款后,又将心爱的奥运火炬义拍所得的一百九十万元全部捐给灾区,再以七十五万元竞拍到一个火炬。当他向驻守在重灾区的一万多名士兵敬礼时,又被人认为是作秀;李宇春向灾区献血时,竟被说成弄虚作假……我们是否对明星们太苛刻、太不公平了?

其实,明星们也有许多难处。树大招风,堤长遭浪,明星不好当。当明星不能没钱。因为出了名。找他们要募捐、拉赞助、求救济的亲朋戚友、老师、同学、单位、政府、社会团体纷至沓来。身上没有几许银两,如何打发如此庞大的开支?他们不给钱,不又多了一条新闻、一个毛病:“忘了本,忘了根,忘了父老乡亲!”

近年关于明星代言、广告作假的事儿频见报端,难道都怪明星?我们做“粉丝”的就没有责任?这些年,为啥有些问题产品一借助明星效应,就能成功推广到消费群体中去,主要是我们太迷信明星,太把明星的话当真了。企业利用明星,明星利用“星粉”,“星粉”再受企业的骗,这是一个连环套。那个为三鹿婴幼儿奶粉代言的女星在广告中不厌其烦地重复“选奶粉我很挑剔,专业生产,品质保证,名牌产品,让人放心,还实惠,三鹿慧幼婴幼儿奶粉,我信赖”后,我们就跟着无条件信赖了。凭啥要信任她呢?她没生孩子没当保姆,电视中那个可爱的婴儿也不是她的,她为谁“挑剔”“选奶粉”?她又不是食品质检专家,我们凭什么相信她“品质保证”、“让人放心”的谎言?凭什么跟着她的虚假广告走?这些明星把为商品做的代言广告当做电影电视中的戏言,把做广告当做演戏,我们怎能把它当做食品质检证,被他们欺骗、误导呢?现在想起来,连演戏做戏的广告也相信,只能说明我们好傻好天真,还能说明什么?

P1-4

序言

序言: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人

李建军

近读顾随先生谈陆机《文赋》的讲稿,看到一段关于“爱”和“爱好”的话,很是喜欢。因为这些话与徐国良先生和他的作品有些关系,所以,不妨先把它抄录下来:

一个人活着必有所爱好始不致上吊、跳井、自杀。假如在世上一旦失掉爱好,就失掉生活的勇气和兴趣了。……对生命的留恋生于爱好,故爱好对人生增加不少的勇气和兴趣,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不少幸福。一个没有爱好的人是人世间最没福的人。但我们既有爱好必有所求。若求而不得岂非痛苦?但余以为“爱一求一不得”之苦,比那“无爱一无求一无失”之苦还小。前者较后者幸福,后者痛苦更大。一个人能做到无爱无求无失,叫他圣人、仙人、佛,但总之不是人。而今天所要讲是怎样做一个人。人宁可爱而不得也要有所爱有所求,绝不可无爱无求。这样有所爱,不但增加人勇气,而且是福气。人有所爱有所求时是最向上向前的。

顾随先生论文学,见解独到,妙论迭出,往往能发人所不能发,言人所不能言,功夫实在是很深的。他谈文学,很内行,但却不是一个“纯文学”论者,而是将文学与人生视为一体,故能在谈文学的时候,品尝出人生的真滋味,揭示出人生的真面目。例如,关于“爱”和“爱好”的这段话,就是直指人心的见道之论,读来犹如在寒冷的暗夜向火,让人既感到了温暖,又看到了光明。

那么,顾随先生所阐发的关于“爱”和“爱好”的道理,与徐国良先生又有什么关系呢?

徐国良先生不仅是一个有“爱好”的人,是顾随先生“爱好”理论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而且,还是一个“为人生”的作家,——他取法乎上,高尚其事,把写作当做有益于他人、服务于社会的事业。

徐国良先生,湖南沅江人,戍边海南,垂三十七年。少小时候,爱好文学,喜欢读书,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作家,叵耐造化弄人,阴差阳错,握在手中的,不是笔杆子,而是枪杆子。虽说“革命”离不开这“二杆子”,但此“杆子”毕竟不是彼“杆子”。所以,他手握枪杆子,心怀笔杆子,对于文学的爱好,从来不曾放弃,公余闲来,便发愤读书,勤奋写作,收获颇多。

徐国良是一个关注世道人心的作家。他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在一个价值混乱和行为失范的时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人。在他看来,做人应该有德性,于是,便写了一本《德行天下》;做人应该有诚信,于是,又写了一部《诚行天下》。他的这些书,着眼于时代的道德危机和伦理问题,通过循循善诱的说理,阐明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诚信原则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无疑的,世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做人,最难的事情也是做人。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做起事情来,认真努力,苦心焦虑,很是成功,但做起人来,却恣肆妄为,无法无天,失败得一塌糊涂。虽然在形势紧迫的时候,需要“唯才是举”,需要有能力、会做事的人,但是,从长远看,更需要有德性的人。当然,既有德行又会做事,最好。能力可以于短时间内学会和掌握,但德性的修养和提高,却是一件需要毕生修炼的极其艰难的事情。常见的情形是,一个人有获得事业成功的能力,却没有创造幸福的德性;他凭着“才能”千辛万苦谋得的成功,却因为“德性”的败坏而毁于一旦。

做人必须有度,应该适可而止,不要过甚其辞,更不要过为已甚。然而,过度与不及,却是人类行为中最常见的问题。所以,适中和适度、节制和克制,就是古今中外的哲人经常谈论的话题。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德性”。他把克制与适度当做德性的本质。所以,他说:“不及与过度都同样会毁灭德性。这就像体力与健康的情形一样。锻炼得过度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同样,饮食过多或过少也会损害健康,适量的饮食才造成、增进和保持健康。节制、勇敢和其他德性也是同样。一切都躲避、都害怕,对一切都不敢坚持,就会成为一个懦夫;什么都不怕,什么都去硬碰,就会成为一个莽汉。同样,对所有快乐都沉溺,什么都不节制,就会成为一个放纵的人;像乡巴佬那样对一切快乐都回避,就会成为一个冷漠的人。所以,节制与勇敢都是为过度与不及所破坏,而为适度所保存。”

同那些计深虑远的哲学家一样,徐国良看世界、分析问题的时候,力求秉持一种客观、辩证的态度,特别强调做人做事的克制力和分寸感。他的《度行天下》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与节制和适度有关的道理。徐国良不厌其烦地告诫人们,凡事一定要有度,有度则诸事顺遂,无度则一事难成;一个人如果缺乏克制力,缺乏分寸感,疾而不能徐,热而不能温,躁而不能静,那么,结果必然是欲修其身则身不祥,欲齐其家则家不幸,欲治其国则国遭殃,欲平天下则天下一团糟。

同那些空洞玄远而不切实情的高论相比,徐国良此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或者说,他的写作是“有为之作”,是“忧患之作”,而不是“无聊之作”,更不是“游戏之作”。他看到了现在人们心理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自己的写作,来探询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策略。有必要指出的是,这些问题虽然着眼于日常生活的细节(诸如“食度”、“酒度”、“沽度”、“逗度”和“瘾度”等),但却指向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指向整个社会的文明状况的改善。有些信息和观点,具体而微,对于读者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用的金针良药,例如《食度》里关于食物结构和烹调方式的观点,就很有科学性和指导意义。

《度行天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所论列的事例和观点,能够近取诸身,根据自己的感受或自己的熟人的经验来讲道理。他在此书最后总结中说自己人生“最大的教训就是不善于把握度”,所以,这部书“权当是我献给大家的一份心灵检讨吧。通过检讨我及许多人生命中失度的教训,唤起人们对度的认识和认同,也算是我对自己心灵的一点慰藉,对社会的一点贡献”。态度诚恳得令人感动。推己及人,由此及彼,他常常将观察的目光和反思的焦点,延伸到身边的同事和朋友身上。例如,在谈到“牛度”的时候,他就以自己的同学陈春芳做例子,又引了自己的朋友作家杜光辉的观点——“女性过度的整容和修饰,是种不自信的表现”。在谈到《闲度》的时候,他发现“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人不是不会休息,而是闲得要命,休息得过度”,而这种无所事事的闲散,不仅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和人格病变,所以,建议人们“要学会克制闲度,找点事做”,并以自己勤奋读书和写作为例,说明了有所为的生活的充实和快乐。在《福度》一节里,他又从儿子的缺乏“幸福感”说起,揭示了幸福的真谛:富有并不一定幸福,贫穷不一定不幸;只有心境平静,而且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并知道顾及他人的人,才有可能是幸福的。

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信息量大,也是《度行天下》的一个特点。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徐国良先生很爱读书,不仅读得多,而且读得很用心,很注意知识的积累。这样,他的文章就因为征引弘富而拓宽了读者的知识面。例如,他谈《福度》时引用了马斯洛的《幸福心理学》中的话:“从享乐主义来定义幸福是错误的,因为真正的幸福一定包含着困难和挫折。”马斯洛一针见血,一语破的,令人击节,发人深省。

徐国良先生的这部著作,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朴实而亲切的文体风格,幽默而风趣的讲述方式。例如,在《敌度》里,他由“文革”的“到处都是敌人”,说到“化敌为友”,说到“对手是成就我们事业的另一只手”:“比如说情敌吧,没有他,你不会懂得珍惜爱情,还有可能把爱情当游戏。有情敌在,使你的婚姻有了危机感,逼你扎紧篱笆,提高素质……”他又用“感冒”作譬:“人们大都把感冒当做身体的敌人,谁都不想自己感冒发烧,然而有研究资料证明:不患感冒的人,得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患感冒者的六倍。感冒时发烧打喷嚏,虽然令人身体不舒服,却能杀死不少癌细胞。一个人每年感冒一两次不是坏事,所以人们要容忍甚至感谢‘感冒’这个敌人。”读来令人不禁莞尔。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人?应该理性、克制、“有度”地做人,只有这样,才能不仅让自己活得充实、幸福,而且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这就是我从《度行天下》中找到的答案。

2009年1月28日,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度行天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国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4785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4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