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良此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或者说,他的写作是“有为之作”,是“忧患之作”,而不是“无聊之作”,更不是“游戏之作”。他看到了现在人们心理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自己的写作,来探询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策略。《度行天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所论列的事例和观点,能够近取诸身,根据自己的感受或自己的熟人的经验来讲道理。
图书 | 度行天下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徐国良此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或者说,他的写作是“有为之作”,是“忧患之作”,而不是“无聊之作”,更不是“游戏之作”。他看到了现在人们心理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自己的写作,来探询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策略。《度行天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所论列的事例和观点,能够近取诸身,根据自己的感受或自己的熟人的经验来讲道理。 内容推荐 徐国良看世界、分析问题的时候,力求秉持一种客观、辩证的态度,特别强调做人做事的克制力和分寸感。这本《度行天下》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与节制和适度有关的道理。徐国良不厌其烦地告诫人们,凡事一定要有度,有度则诸事顺遂,无度则一事难成;一个人如果缺乏克制力,缺乏分寸感,疾而不能徐,热而不能温,躁而不能静,那么,结果必然是欲修其身则身不祥,欲齐其家则家不幸,欲治其国则国遭殃,欲平天下则天下一团糟。 目录 序言: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人 1 “粉”度 2 牛度 3 美度 4 直度 5 忧度 6 义度 7 骂度 8 色度 9 精度 10 贪度 11 私度 12 闲度 13 强度 14 赢度 15 和度 16 玩度 17 严度 18 吹度 19 欲度 20 善度 21 批度 22 爱度 23 “奴”度 24 仇度 25 敌度 26 嫉度 27 乐度 28 奖度 29 宠度 30 友度 31 斗度 32 孝度 33 仁度 34 谎度 35 绩度 36 实度 37 洁度 38 急度 39 逗度 40 “秀”度 41 福度 42 荣度 43 寿度 44 股度 45 酒度 46 食度 47 “浪”度 48 配度 49 俗度 50 官度 51 情度 52 名度 53 权度 54 怒度 55 谦度 56 术度 57 神度 58 勇度 59 热度 60 奢度 61 赌度 62 裸度 63 发度 64 网度 65 抠度 66 瘾度 67 逼度 68 财度 69 顺度 70 智度 71 尊度 72 度后说度 试读章节 “粉”度 从中文的“迷”,到英文的fans,再到汉语音译的“粉丝”,其实都是同义词。只是如今这年头好玩了,年轻人总想追求最佳玩点,哪个好玩玩哪个,哪个方便玩哪个,哪个刺激玩哪个。就说这“粉丝”吧,本来是一个词的完整音译,拆成“粉”和“丝”什么都不是,但他们照用不误,而且派生出许多“粉”的支脉。“超女”活动,给中国带来PK这个新词,还带来了许多诸如“凉粉”、“玉米”之类的“生造”词汇。“凉粉”是2005年超级女声季军张靓颖的“粉丝”的省略“靓粉”的谐音。“玉米”是李宇春的歌迷“宇迷”的谐音。 当今社会的“粉丝”大军,热热闹闹,浩浩荡荡。从编制结构看,有“玉米”、“凉粉”、“花生”等兵种,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粉丝集团军;从专业看,由早期的“歌粉”、“戏粉”、“舞粉”、“网粉”、“球粉”,发展到现在的“文粉”、“画粉”、“车粉”、“衣粉”、“鞋粉”、“房粉”、“食粉”、“游粉”等,连穿衣要穿什么牌,坐车要坐什么牌,吃食要吃什么牌,生活中无处不“粉”。 哈根达斯在美国是一种很普通的冰激凌,肯德基在国外是最常见的快餐,可它们到中国后就成了年轻人青睐的高档食品,成为都市时尚潮流的一种象征。这些食品之所以能够从稻草变金条,身价倍增,主观上讲是我们中国人把“粉丝”心理引到了进口食品中,在盲目好奇、崇拜与虚荣心的作用下,吃这些东西不再是为了饱口福,而是为了饱面子。 在今日之中国,为啥“粉”味如此之浓,“粉”劲如此之大,皆因咱们民族有肥沃的“粉丝”土壤。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当年就是毛泽东、周恩来和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领袖和英雄们的“粉丝”。我们对偶像的崇拜度、虔诚度是当今“粉丝”望尘莫及的。红卫兵到北京见到毛主席时那种忘我的、疯狂的、激情喷烧的神情,现在的年轻人恐怕也不易学会。 当年我们对样板戏中英雄的崇拜,比起今天的粉丝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见到京剧中的郭建光,我们三个同学从学校走到余家村广州军区造纸厂,摸黑走了七十里路,磨破了两双草鞋。为了演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我胆敢把三个鞭炮中最大的钢炮与石灰捆在一起,在舞台上点燃,既炸出了火又炸出了烟,还差点把眼睛炸瞎。 一个人若有许多“粉丝”,这是本人社会价值和凝聚力的综合体现;一个社会若有许多“粉丝”,这是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一种表现。这个“粉”既不完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也不完全是被人尊敬的需要。被人尊敬是礼节性、习惯性、传统性、伦理性的并非完全自觉自愿的,而被人“粉”着,则是人们心灵深处情感泉流势不可挡的喷射和奔腾。 随着年龄的增长,理智代替了狂热,事业代替了玩乐,“粉”劲淡去,责任渐生。瞧瞧当今“粉丝”,想想昔日自己,高兴之余,忽然觉得,“粉丝”也要把握好“粉”度。 当今社会,“粉丝”比任何一种事物都要发展得快,不少“粉丝”如痴如醉,走火人魔,不仅影响了学业、事业,也影响了婚姻、健康、人身安全和安定团结。“粉丝”们胜利时的狂欢尖叫,失败时的嚎啕大哭,不但成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也成了千万父母的心病和社会安危的元素。需要提醒把握“粉”度,既是前人始料不及的,又是今人无可争议的。 做明星的“粉丝”,首先要把明星当人看。明星同样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喜乐愁哀、长处短处、优点缺点。听说明星结婚成家了,“粉”们何必心痛得不得了?难道你要他(她)打一辈子单身呀。听说明星讲了一句错话,做了一件错事,“粉”们何必气得咬牙切齿呢?明星不是星,更不是圣人。中国有句古语叫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连伟大领袖也只能有个七三开的功过评价,对明星的要求总不能比领袖还高吧?怎能企望他们统统是“雷锋式”抑或“圣贤式”,一点缺点都没有,一句错话都不说,一件错事都不做呢?明星有缺点错误,就像大树有枝权疤痕一样,纯属正常,完全没有大惊小怪之必要。 我劝“粉丝”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明星身上,要留点给自己。“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绝大多数明星表现很好。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他们便开始捐款。有些“粉丝”没有看到哪个明星捐款的名字,就沉不住气了。翁虹在央视“爱的奉献”赈灾晚会上捐款五千元,被人痛骂“太小气”;王宝强因为捐款一千元的不实报道,不得不向公众发表声明;李连杰出钱出力,带着筹得的千万巨款奔向灾区时,有人批评他不掏自己的腰包;刘德华为灾区捐了巨款后,又将心爱的奥运火炬义拍所得的一百九十万元全部捐给灾区,再以七十五万元竞拍到一个火炬。当他向驻守在重灾区的一万多名士兵敬礼时,又被人认为是作秀;李宇春向灾区献血时,竟被说成弄虚作假……我们是否对明星们太苛刻、太不公平了? 其实,明星们也有许多难处。树大招风,堤长遭浪,明星不好当。当明星不能没钱。因为出了名。找他们要募捐、拉赞助、求救济的亲朋戚友、老师、同学、单位、政府、社会团体纷至沓来。身上没有几许银两,如何打发如此庞大的开支?他们不给钱,不又多了一条新闻、一个毛病:“忘了本,忘了根,忘了父老乡亲!” 近年关于明星代言、广告作假的事儿频见报端,难道都怪明星?我们做“粉丝”的就没有责任?这些年,为啥有些问题产品一借助明星效应,就能成功推广到消费群体中去,主要是我们太迷信明星,太把明星的话当真了。企业利用明星,明星利用“星粉”,“星粉”再受企业的骗,这是一个连环套。那个为三鹿婴幼儿奶粉代言的女星在广告中不厌其烦地重复“选奶粉我很挑剔,专业生产,品质保证,名牌产品,让人放心,还实惠,三鹿慧幼婴幼儿奶粉,我信赖”后,我们就跟着无条件信赖了。凭啥要信任她呢?她没生孩子没当保姆,电视中那个可爱的婴儿也不是她的,她为谁“挑剔”“选奶粉”?她又不是食品质检专家,我们凭什么相信她“品质保证”、“让人放心”的谎言?凭什么跟着她的虚假广告走?这些明星把为商品做的代言广告当做电影电视中的戏言,把做广告当做演戏,我们怎能把它当做食品质检证,被他们欺骗、误导呢?现在想起来,连演戏做戏的广告也相信,只能说明我们好傻好天真,还能说明什么? P1-4 序言 序言: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人 李建军 近读顾随先生谈陆机《文赋》的讲稿,看到一段关于“爱”和“爱好”的话,很是喜欢。因为这些话与徐国良先生和他的作品有些关系,所以,不妨先把它抄录下来: 一个人活着必有所爱好始不致上吊、跳井、自杀。假如在世上一旦失掉爱好,就失掉生活的勇气和兴趣了。……对生命的留恋生于爱好,故爱好对人生增加不少的勇气和兴趣,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不少幸福。一个没有爱好的人是人世间最没福的人。但我们既有爱好必有所求。若求而不得岂非痛苦?但余以为“爱一求一不得”之苦,比那“无爱一无求一无失”之苦还小。前者较后者幸福,后者痛苦更大。一个人能做到无爱无求无失,叫他圣人、仙人、佛,但总之不是人。而今天所要讲是怎样做一个人。人宁可爱而不得也要有所爱有所求,绝不可无爱无求。这样有所爱,不但增加人勇气,而且是福气。人有所爱有所求时是最向上向前的。 顾随先生论文学,见解独到,妙论迭出,往往能发人所不能发,言人所不能言,功夫实在是很深的。他谈文学,很内行,但却不是一个“纯文学”论者,而是将文学与人生视为一体,故能在谈文学的时候,品尝出人生的真滋味,揭示出人生的真面目。例如,关于“爱”和“爱好”的这段话,就是直指人心的见道之论,读来犹如在寒冷的暗夜向火,让人既感到了温暖,又看到了光明。 那么,顾随先生所阐发的关于“爱”和“爱好”的道理,与徐国良先生又有什么关系呢? 徐国良先生不仅是一个有“爱好”的人,是顾随先生“爱好”理论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而且,还是一个“为人生”的作家,——他取法乎上,高尚其事,把写作当做有益于他人、服务于社会的事业。 徐国良先生,湖南沅江人,戍边海南,垂三十七年。少小时候,爱好文学,喜欢读书,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作家,叵耐造化弄人,阴差阳错,握在手中的,不是笔杆子,而是枪杆子。虽说“革命”离不开这“二杆子”,但此“杆子”毕竟不是彼“杆子”。所以,他手握枪杆子,心怀笔杆子,对于文学的爱好,从来不曾放弃,公余闲来,便发愤读书,勤奋写作,收获颇多。 徐国良是一个关注世道人心的作家。他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在一个价值混乱和行为失范的时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人。在他看来,做人应该有德性,于是,便写了一本《德行天下》;做人应该有诚信,于是,又写了一部《诚行天下》。他的这些书,着眼于时代的道德危机和伦理问题,通过循循善诱的说理,阐明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诚信原则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无疑的,世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做人,最难的事情也是做人。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做起事情来,认真努力,苦心焦虑,很是成功,但做起人来,却恣肆妄为,无法无天,失败得一塌糊涂。虽然在形势紧迫的时候,需要“唯才是举”,需要有能力、会做事的人,但是,从长远看,更需要有德性的人。当然,既有德行又会做事,最好。能力可以于短时间内学会和掌握,但德性的修养和提高,却是一件需要毕生修炼的极其艰难的事情。常见的情形是,一个人有获得事业成功的能力,却没有创造幸福的德性;他凭着“才能”千辛万苦谋得的成功,却因为“德性”的败坏而毁于一旦。 做人必须有度,应该适可而止,不要过甚其辞,更不要过为已甚。然而,过度与不及,却是人类行为中最常见的问题。所以,适中和适度、节制和克制,就是古今中外的哲人经常谈论的话题。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德性”。他把克制与适度当做德性的本质。所以,他说:“不及与过度都同样会毁灭德性。这就像体力与健康的情形一样。锻炼得过度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同样,饮食过多或过少也会损害健康,适量的饮食才造成、增进和保持健康。节制、勇敢和其他德性也是同样。一切都躲避、都害怕,对一切都不敢坚持,就会成为一个懦夫;什么都不怕,什么都去硬碰,就会成为一个莽汉。同样,对所有快乐都沉溺,什么都不节制,就会成为一个放纵的人;像乡巴佬那样对一切快乐都回避,就会成为一个冷漠的人。所以,节制与勇敢都是为过度与不及所破坏,而为适度所保存。” 同那些计深虑远的哲学家一样,徐国良看世界、分析问题的时候,力求秉持一种客观、辩证的态度,特别强调做人做事的克制力和分寸感。他的《度行天下》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与节制和适度有关的道理。徐国良不厌其烦地告诫人们,凡事一定要有度,有度则诸事顺遂,无度则一事难成;一个人如果缺乏克制力,缺乏分寸感,疾而不能徐,热而不能温,躁而不能静,那么,结果必然是欲修其身则身不祥,欲齐其家则家不幸,欲治其国则国遭殃,欲平天下则天下一团糟。 同那些空洞玄远而不切实情的高论相比,徐国良此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或者说,他的写作是“有为之作”,是“忧患之作”,而不是“无聊之作”,更不是“游戏之作”。他看到了现在人们心理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自己的写作,来探询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策略。有必要指出的是,这些问题虽然着眼于日常生活的细节(诸如“食度”、“酒度”、“沽度”、“逗度”和“瘾度”等),但却指向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指向整个社会的文明状况的改善。有些信息和观点,具体而微,对于读者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用的金针良药,例如《食度》里关于食物结构和烹调方式的观点,就很有科学性和指导意义。 《度行天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所论列的事例和观点,能够近取诸身,根据自己的感受或自己的熟人的经验来讲道理。他在此书最后总结中说自己人生“最大的教训就是不善于把握度”,所以,这部书“权当是我献给大家的一份心灵检讨吧。通过检讨我及许多人生命中失度的教训,唤起人们对度的认识和认同,也算是我对自己心灵的一点慰藉,对社会的一点贡献”。态度诚恳得令人感动。推己及人,由此及彼,他常常将观察的目光和反思的焦点,延伸到身边的同事和朋友身上。例如,在谈到“牛度”的时候,他就以自己的同学陈春芳做例子,又引了自己的朋友作家杜光辉的观点——“女性过度的整容和修饰,是种不自信的表现”。在谈到《闲度》的时候,他发现“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人不是不会休息,而是闲得要命,休息得过度”,而这种无所事事的闲散,不仅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和人格病变,所以,建议人们“要学会克制闲度,找点事做”,并以自己勤奋读书和写作为例,说明了有所为的生活的充实和快乐。在《福度》一节里,他又从儿子的缺乏“幸福感”说起,揭示了幸福的真谛:富有并不一定幸福,贫穷不一定不幸;只有心境平静,而且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并知道顾及他人的人,才有可能是幸福的。 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信息量大,也是《度行天下》的一个特点。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徐国良先生很爱读书,不仅读得多,而且读得很用心,很注意知识的积累。这样,他的文章就因为征引弘富而拓宽了读者的知识面。例如,他谈《福度》时引用了马斯洛的《幸福心理学》中的话:“从享乐主义来定义幸福是错误的,因为真正的幸福一定包含着困难和挫折。”马斯洛一针见血,一语破的,令人击节,发人深省。 徐国良先生的这部著作,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朴实而亲切的文体风格,幽默而风趣的讲述方式。例如,在《敌度》里,他由“文革”的“到处都是敌人”,说到“化敌为友”,说到“对手是成就我们事业的另一只手”:“比如说情敌吧,没有他,你不会懂得珍惜爱情,还有可能把爱情当游戏。有情敌在,使你的婚姻有了危机感,逼你扎紧篱笆,提高素质……”他又用“感冒”作譬:“人们大都把感冒当做身体的敌人,谁都不想自己感冒发烧,然而有研究资料证明:不患感冒的人,得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患感冒者的六倍。感冒时发烧打喷嚏,虽然令人身体不舒服,却能杀死不少癌细胞。一个人每年感冒一两次不是坏事,所以人们要容忍甚至感谢‘感冒’这个敌人。”读来令人不禁莞尔。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人?应该理性、克制、“有度”地做人,只有这样,才能不仅让自己活得充实、幸福,而且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这就是我从《度行天下》中找到的答案。 2009年1月28日,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度行天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国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747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4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2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2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7 |
宽 | 159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