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灰尘的旅行(4下插画版)/小学生科普经典阅读书系/小学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阅读书目
内容
内容推荐
细菌是什么?它们是怎么生活的?灰尘里有什么?病毒是什么?疫苗是怎么回事?什么叫自然免疫?人工免疫是什么?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请跟随这本书,开启一趟神奇的微生物世界之旅……
本书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将深奥、神秘的科学讲得形象生动,明白晓畅,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精妙的科学世界,让读者在与其零距离接触的同时,又能沐浴文学的清辉,乐享知识滋养。本书设有“语文与历史”“阅读与写作”等栏目并配有精美插画,对关键情节进行提示和分析,以帮助孩子把握阅读重点,明辨阅读方向。
作者简介
高士其(1905-1988),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硕士,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1918年,高士其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获得多个科目的优等奖章。1925年被保送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1927年毕业,留校攻读医学博士课程。在研究脑炎病毒时,染上脑炎,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最后全身瘫痪。1930年回国后历任南京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顾问等职。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半个世纪中,他在轮椅和病床上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主要著作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菌儿自传》《我们的土壤妈妈》等。他的作品融科学、文学与政论为一体,夹叙夹议,既通俗浅显,又生动形象,并富有见地,别具一格,为中国科普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录
科学童话:菌儿自传
我的名称
我的籍贯
我的家庭生活
无情的火
水国纪游
生计问题
呼吸道的探险
肺港之役
吃血的经验
乳峰的回顾
食道的占领
肠腔里的会议
清除腐物
土壤革命
经济关系
科学小品:细菌与人
细菌的衣食住行
细菌的大菜馆
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祖宗
——生物的三元论
细菌学的第一课
科学趣谈:细胞的不死精神
细胞的不死精神
纸的故事
灰尘的旅行
镜子的故事
热的旅行
从历史的窗口看技术革命
我的读后感
序言
名师教你整本书阅读策

阅读一本书,不仅需要
读懂文本内容,还应在阅读
的过程中学会阅读策略,并
将其应用在其他的文本阅读
上,从而将阅读的规律和方
法有效运用,提升阅读能力
。为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使
用本套书,我们特邀名师指
导,为读者提供了以下几点
阅读策略:
预测就是指根据现有信
息对文章中人物命运的发展
、情节的变化、故事的结局
等进行合理的推测,并在之
后的阅读中对自己的预测进
行验证。预测是没有绝对的
对错之分的,我们可以在寻
求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自
己的预测。为了能更准确地
预测,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
想象,应该有一定的依据。
1 针对书名或篇名预测
无论是一本书的书名还
是一篇文章的篇名,常常体
现着整个文本的主旨,所以
我们可以根据书名或者篇名
来预测文本的主要内容。
2 联系生活经验预测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根
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预测后
文的发展。这样的预测依据
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我们将
所读文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 联系上下文,根据关
键句或者文字细节预测
文章中一些关键的语句
和细节也会暗示故事的发展
,当我们读到这些关键的地
方时,先弄懂作者暗藏的意
思,然后可以根据暗示的方
向对后文进行预测。如《神
笔马良》中,当读到开头部
分马良说的“正因为咱们太
穷,缺吃少穿,我才下决心
学画,为咱穷人争口气”时
,我们可以预测:如果马良
真的得到了一支神笔,他应
该会用这支神笔帮助穷苦的
老百姓改变命运。
二 善于提问
提问的过程就是思考的
过程,对文本进行提问,并
从中寻找答案,可以提高自
己的阅读能力。
提问的方向不是单一的
,我们可以从文本内容、写
作手法、启示等不同角度来
提问。如在读《爱的教育》
一书时,我们可以针对写作
手法提问:作者用第一人称
,用儿童化的语言和思维来
描述故事,对作品的呈现有
什么好处?
提问可以针对全文也可
以针对部分内容。如读到《
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爱丽丝
想安慰老鼠却不愿意说自己
不喜欢猫的情节时,我们可
以提问:爱丽丝为什么不愿
意说自己不喜欢猫?
我们可以将自己在阅读
中所提的问题写在一张提问
卡上,并在阅读后对提问卡
上的问题进行总结,看看哪
些问题引导你对文本有了更
深入的理解,哪些问题引发
了你对书中内容其他方向的
思考,哪些问题没有固定的
答案……从而锻炼自己提问
和思考的能力。
三 学会整合信息
整合信息就是将书中看
似散乱无序的信息整理为有
逻辑、有顺序的系统化的信
息,这是学生需要锻炼的重
要能力之一。整合信息能力
的培养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
程,是从提取单一信息到提
取多个信息,然后进行比较
、整理,并做出解释的过程

1 根据关键词句概括一
段话的大意
关键词句往往包含着文
本的线索,或者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情感和文章中一心。
要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我们
可以先找到本段的关键词句
,通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来概括。如《稻草人》中有
这样一段话: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
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
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
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
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
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
。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
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
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
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
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
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
稻穗的。他不吃饭,也不睡
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
,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这段话比较长,但只要
找到关键句“稻草人非常尽
责任”,我们就可以知道这
段文字主要是说稻草人是个
有责任心的人。
2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获得文本线索
小学生所阅读的书籍内
容多数是由主人公和事件等
要素组成的。找到书里的主
要人物,弄清围绕主要人物
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整理
这些内容,可以有方向、有
目标地处理自己在阅读过程
中获得的信息,摒弃掉不重
要的描写,从而获得一条简
洁、有条理的文本线索。
3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复述情节
在学会把握整本书的内
容后,我们可以试着锻炼自
己复述情节的能力。复述情
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个阶段只需简要复述,将自
己看过的书本的内容,经过
信息整理后,用自己的语言
把大致内容复述出来。第二
个阶段要求创造性复述,要
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复述
内容,可以使用有趣的语言
和丰富的表演,或者加入自
己的观点,等等。创造性复
述情节的形式多样,可以口
头叙述,可以改编成剧本并
表演,可以组织演讲活动,
等等。
4 注意梳理信息,把握
内容要点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
以尝试概括出所读内容的要
点、框架和故事梗概,或者
写出某一章节的提要和基本
内容,这样有助于培养我们
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对印象深刻的人物和
情节进行交流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与人
导语
高士其先生的作品以活泼清新、形象生动著称,集科学性、文学性于一体,叙议结合,见地独特。在《灰尘的旅行》中,作者的文笔活泼生动,将不易理解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原本高深莫测、拒人千里的科学知识在作者的笔下显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文章流畅舒展,既有诗意又有人情味,打破常规科学家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让人读起来亲切享受,扩大了读者受众面,对科学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精彩页
我的名称
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是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用笔记下来的。
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是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做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那是一个暂时的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作“茵儿”。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
自古以来,中国的皇帝都称自己为天子。这明明是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棵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蚯蚓、一只蜜蜂、一条大狗、一头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作“菌儿”——为“儿”,意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里作者理解有误,整个“茵桂”指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茵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哪!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哪。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好几十万个我们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人们始终没有和我面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名其妙,恐惧中总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然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也话长,我真是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辩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我,关于我的身世,都是道听途说,传闻失真,未免对我胡乱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呀。
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期内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灰尘的旅行(4下插画版)/小学生科普经典阅读书系/小学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阅读书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士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120886
开本 16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22-07-01
首版时间 2022-07-01
印刷时间 202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292
CIP核字 2022056010
中图分类号 Q939.1-49
丛书名 小学生科普经典阅读书系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