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走出语言自造的神话(中国新诗论集)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李章斌近十年来的批评文章选集。主要聚焦于中国现当代诗人的语言意识与历史意识,对中国现当代的重要诗人如穆旦、多多、海子、张枣、朱朱等开展了一番细察的辨析,寻绎其语言意识、诗学理念的起源、动力以及历史关联。本书尤其关注先锋诗歌的“语言中心主义”倾向问题,分析其中存在的自我中心主义的痼疾以及写作伦理的困境,并探索走出“语言自造的神话”的若干理路。本书尝试着如何扎实、贴切地把握当代新诗在声音、修辞等方面纷繁复杂的语言细节特征,并探索、展望一种新诗的“声情批评”与“语言学批评”,开拓一种将当代诗评由虚入实、虚实结合的批评方法。 作者简介 李章斌,诗人、学者。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美国格林内尔学院访问教授。曾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亚太华文文学评论奖首奖、台湾第三届思源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奖首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等。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对象以新诗为主,著有学术专著《在语言之内航行:论新诗韵律及其他》 《“九叶”诗人的诗学策略与历史关联(1937—1949)》,诗集《像石头一样工作》,编著有《新诗细读》及A Century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An Anthology等,并在海内外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目录 第一辑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穆旦诗歌的修辞与历史意识 “怨气”与“常心”——关于多多诗歌写作“动力”的一种思考 “保持整理老虎背上斑纹的疯狂”——再读多多 “王在写诗”——海子与浪漫主义诗人的自我定位 “新浪漫主义”的短暂重现——骆一禾、海子的浪漫主义诗学与文学史观 第二辑 走出语言自造的神话——从张枣的“元诗”说到当代新诗的“语言神话” 从“刺客”到人群——关于当代先锋诗歌写作的“个体”与“群体”问题 成为他人——朱朱与当代诗歌的写作伦理和语言意识问题 颠倒的时间神话——从朱朱《月亮上的新泽西》说起 第三辑 “韵”之离散——关于当代中国诗歌韵律的一种观察 新诗律问题的再商略——十二封谈诗书札 现代汉诗的“语言问题”——叶维廉《中国现代诗的语言问题》献疑兼谈“语言学批评” 跋 水晶的凝成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走出语言自造的神话(中国新诗论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章斌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261053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1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33 |
| 出版时间 | 2023-01-01 |
| 首版时间 | 2023-01-01 |
| 印刷时间 | 2023-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66 |
| CIP核字 | 2022154372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