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货币从哪里来
内容
内容推荐
货币体系的运行对普通大众的生活、金融体系的稳定、货币政策的效果都至关重要。但货币究竟是如何被创造和分配的,中央银行能否精准调控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到底在货币创造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对此,普通大众不清楚,业界众说纷纭,理论上也一直存在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外生主导和信贷需求内生主导的争议。
本书围绕“货币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这一重大问题,基于一线资料以及专家访谈,在梳理货币银行理论以及相关历史争论的基础上,全面阐释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各国政府在货币创造中的作用。基于翔实的分析,本书提出了颠覆传统认知的观点,即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大部分是由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投放创造出来并进行分配的,并指出货币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因为银行信贷的发放规模、是用于生产性活动还是投机性目的,都难以得到有效监管。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全面理解货币体系运转、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提高金融监管效力,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一 货币是信用问题李扬
序二 货币供应的本质查尔斯·古德哈特
第1章 导言
第2章 银行如何运转?
第3章 货币、银行的性质与历史
第4章 今天的货币和银行业
第5章 货币创造和分配监管
第6章 政府财政与外汇
第7章 结论
序言
序一 货币是信用问题
李 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货币从哪里来?》是由4位英国学者合作撰写的引导
性读物,旨在介绍英国货币与银行体系。这本书浅显易懂,
讨论了若干重大的理论问题。虽然,以“导论”来讨论大问
题有“微言”之虞,但由于所涉问题重大,且结论简明,无伤
“大义”,还是值得一读。
一、 金融领域中的英国文献值得特别关注
我之所以愿意为这本书作序,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这
本书是由几位英国学者,主要根据英国货币银行界的新实践
撰写的。读者或许要问,为什么要强调“英国学者写的”,
这一点很重要吗? 同样是英文文献,难道不是美国学者的作
品更前沿和更有价值吗? 然而,我的学术经历告诉我,在金
融领域, 英国学者的文献往往更有价值。这首先是因为,
金融作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产物,在根源上发端于英国
,因此,要理解金融的本质,了解很多复杂事务的来龙去脉
,常常需要“返回”英国。例如,要研究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仅仅研究1913年美联储的成立以及《联邦储备法案》肯
定是不够的;认真回顾英格兰银行的成立过程,分析1844
年《英格兰银行法》(《皮尔条例》)的立法精神,或许更
具借鉴意义。这是因为美联储的形成过程、产权架构和治理
机制,几乎可以说世上无双,极难对照;而在体制、功能、
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实施路径等方面,英格兰银行显然都更
具可比性——若想“学点什么”,当然还是看看英国的研究
为好。再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后,“宏观审慎”成
为一时风尚。然而,在美国一方,我们只看到虚与委蛇;在
英国,英格兰银行则围绕宏观审慎勾勒出一套独特的目标、
手段等体系,基本构建出这个新机制的框架并为全世界所效
法。笔者在2013年访问英格兰银行时,对此印象深刻。或
许更重要的是,关注来自英国的文献还有一层更为现实的意
义,这就是:英国的金融系统以金融机构为主,其中包含若
干实行“总分行制”的大银行,基于这种体制产生的制度安
排和理论概括,肯定与中国的实践更为接近,因而其中的经
验可能更容易为中国理解和借鉴。在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
过程中,研究来自英国的文献,肯定会让我们有所收获。
其二,本书是“作者广泛查阅了500多个中央银行、监
管机构和其他权威机构的文档、手册、指引和论文中的信息
”写成的。这一点尤为重要。作为金融研究者,我很早就深
深体会到:金融理论的前沿,从来就不在研究机构里,更不
在大学课堂上,而是存在于那些直接与客户接触的柜台和业
务谈判桌上。这些产生于金融活动最前沿的知识,最初都以
文档形式不系统且常常非正规地存放着。待这些文档稍具规
模且经过进一步实践的检验和淘汰,形成稳定的规矩之后,
便会形成各类机构的手册、指引等,成为第一线业务的遵循
。等到这些知识被写进论文,再被固化进教科书时,它们显
然已不再具备前沿性,而且,由于经过多层次的“抽象”,
它们已经不再生动。
所以,要想了解近年来整个货币金融界的变化,最好
的办法就是查阅那些在第一线从事业务的机构的文档、手册
和指引。本书正是作者做了大量此类工作之后成文的,其中
一定包含很多我们并不熟知,但对理解金融界最新发展十分
有价值的真知灼见。这成为本书吸引我的又一原因。
二、从银行出发理解货币
强调银行在货币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是本书的显著特
点。前文已述及,这是英国金融体系由若干实行总分行制的
大银行主导的结果。不过,在以此为前提展开深入讨论之前
,我们必须指出,英国的银行不是我国这种严格分业经营的
银行,它们早就是混业经营的。
在书中,关于银行主导的表述俯拾皆是,例如:“今
天英国的大部分货币供应不是由国家、英格兰银行、财政部
或皇家铸币局创造的,而是由少数以营利为目的的私人公司
(即通常所说的银行)创造的。”“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
即在借款人的账户上创造了一笔新的存款。”“只要公众对
银行的稳健性有信心(这至关重要),银行就可以通过简单
地增加借款客户的活期账户金额发放贷款……也就是说,银
行通过创造货币来发放贷款。”“银行完全有可能凭空创造
货币和信贷。影子银行体系以无数种方式极大地扩展了这一
原则……回购交易被称为另一种私人创造的货币,是影子银
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引文表达了这样几层意思:一是货币主要是银行
创造的,二是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来增加客户存款,而客户存
款就是货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提到了包括回购交易
在内的影子银行系统,并称它们“以无数种方式极大地扩展
了这一原则”。我以为,以中性、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影子银
行,这种立场值得我们认真琢磨。
确认银行通过贷款创造存款(亦即创造货币)这一事
实之后,本书讨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货币政策的局
限性。具体来说,作者认为,货币政策在治理经济衰退方面
的能力是不足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货币从哪里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乔希·瑞安-柯林斯//理查德·沃纳//安德鲁·杰克逊//托尼·格里纳姆
译者 译者:朱太辉//颜慧//张泽一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27890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22-12-01
首版时间 2022-12-01
印刷时间 202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432
CIP核字 2021032291
中图分类号 F825.61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