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祭祀是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大事,也是理解传统中国政治文化的枢纽之一。本书从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的历史衍变、祭祀仪式的礼乐文化内涵、国家祀典与地方祭祀的关系、域外视角下的明代礼制四个方面,阐释了祭礼仪式之于明代国家政治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本书适合科研工作者及人文社科爱好者阅读。
| 图书 | 礼乐政治与明朝国家祭祀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祭祀是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大事,也是理解传统中国政治文化的枢纽之一。本书从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的历史衍变、祭祀仪式的礼乐文化内涵、国家祀典与地方祭祀的关系、域外视角下的明代礼制四个方面,阐释了祭礼仪式之于明代国家政治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本书适合科研工作者及人文社科爱好者阅读。 目录 目录代序 礼制与仪式:明代国家政治研究的文化维度 i绪言 1第一章 明代国家祭祀体系衍变概述(一)——从洪武建置到成弘时期的变动 24第一节 洪武礼仪建置与国家祭祀体系的确立 24第二节 两京制下的祭祀体系与仁宣时期的变动 41第三节 正统至正德时期的祭祀活动 49第二章 明代国家祭祀体系衍变概述(二)——嘉靖礼制改革以后的祭祀体系 66第一节 嘉靖时期的祭祀体系改革 66第二节 隆庆以后国家祭祀活动的式微 102第三章 仪式、符号与文化(一)——祭祀仪式的礼乐文化内涵 117第一节 祭天仪式中的“符号”文化 117第二节 “展示”的意义:以社稷、先农、先蚕祭仪为例 129第三节 “公”“私”结合:宗庙祭祀仪式中的家国观念 140第四节 “师”“道”并举:祭孔仪式与先圣先师祭 147第五节 地方公共祭祀仪式中的符号与象征意义 154第四章 仪式、符号与文化(二)——祭祀空间与告祭仪式 161第一节 祭祀礼仪的空间布局与意象:以明代宫廷祭祀为中心 161第二节 明代告祭仪略论 176第五章 地方公祀体系 188第一节 明代公祀体系的包容与排斥:以地方公祭神祠为中心 188第二节 国家祀典与民间信仰的交融和互动:以泰山东岳大帝祭祀与碧霞元君信仰为例 198第六章 域外视角下的明代国家祭礼及其传播 222第一节 从《明集礼》和《国朝五礼仪》看明朝与朝鲜王朝国家祭礼的差异 222第二节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关于中国祭礼问题的讨论 231第三节 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对中国道教信仰的认知与态度 249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礼乐政治与明朝国家祭祀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媛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74410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6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80 |
| 出版时间 | 2023-05-01 |
| 首版时间 | 2023-05-01 |
| 印刷时间 | 2023-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32 |
| CIP核字 | 2022253983 |
| 中图分类号 | K892.9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