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近代西方认知中的中国形象--教务杂志关键词之广义修辞学阐释/福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1867—1941)是美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英文杂志,是近代史上出版时间最长、连续性最好、篇幅最长的面向传教士与西方读者的英文杂志,是近现代西方世界认知中国的一个重要知识来源与资料参考。本研究尝试应用广义修辞学理论,从相关主题的认知关键词、话语修辞与文本建构等三个层面,进入近代西方的中国认知与形象建构的修辞技巧分析,深入近代西方中国认知文本的深层结构与幻象生成的修辞诗学批评,批判反思近代西方主体在中国认知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建构。
作者简介
钟晓文,1968年生,福建武平人。本科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厦门大学文艺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语言学博士后。现为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兴趣是西方文论与跨文化话语研究,曾在《东南学术》、《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一部、译著四部。
目录
绪论
一、《教务杂志》: 西方认知中的中国形象及其修辞建构
二、《教务杂志》的研究现状与综述
(一)史料研究现状
(二)语料研究的价值缺失
(三)史料研究向语料研究的转换: 《教务杂志》的多元研究价值
三、选题意义、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选题意义
(二)基本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务杂志》的文体与主题
一、《教务杂志》的文体选择与主题建构
(一)创刊初期(1867—1868)的文体选择与主题建构
(二)发行中期(1907—1908)的文体选择与主题建构
(三)发行后期(1937—1938)的文体选择与主题建构
(四)跨文化认知中的文体建构
二、《教务杂志》的话语建构
(一)话语与文体的意向建构
(二)话语与文体的逻辑建构
三、《教务杂志》的文本语境建构
(一)文本的时空语境建构
(二)文本的文化语境建构
本章结语 文体与主题:近代西方“中国认知”的语域建构
第二章 近代西方认知中的“中国社会”: 关键词“宗族”之广义修辞学阐释
一、“宗族”的概念认知:传播话语的修辞建构
(一)“clan-宗族”:词源探究与语义变异
(二)“氏族-宗族”:历史追溯与视域错位
(三)“宗族社会”:“中国社会”的概念认知与意象建构
(四)作为修辞的视域:近代西方认知中的“宗族”
二、“宗族”的结构认知:传播文本的修辞建构
(一)“比萨斜塔”:“宗族”的结构认知与意象建构
(二)“心脏脉动”:“宗族-国家”的关联认知与意象建构
(三)“病态畸形”:“中国社会”的结构认知与意象建构
(四)作为修辞的结构:近代西方认知中的“宗族”
三、“宗族”的伦理批判:传播主体的精神建构
(一)“宗法人伦”:“宗族”的社会伦理批判与意象建构
(二)“祖先崇拜”:“宗族”的宗教伦理批判与意象建构
(三)祖宗家法:“中国社会”的伦理批判与意象建构
(四)伦理的意图:近代西方认知中的宗族
本章结语 修辞的焦虑:近代西方认知中的“中国社会”
第三章 近代西方认知中的“中国伦理”:关键词“孝”的广义修辞学阐释
一、《孝经注疏》:“孝”的概念释读与系统认知
(一)“孝”伦理的概念释读:语义指涉与义位顺序的修辞重构
(二)“孝”伦理的系统认知:符号关联与伦理语域的修辞建构
(三)“孝”伦理的意象呈现:文本逻辑与结构范式的修辞误读
(四)“孝”伦理的实践质疑:道德垂范与美德扬名的修辞解构
二、《曾子》:“孝道”的理据认知与“孝行”的系统建构
(一)典籍释读的标点断句与修辞认知
(二)“孝道”的理据认知与伦理批评
(三)“孝行”的规约认知与系统建构
(四)作为修辞的比较:“孝”的理据认知与基督教的伦理彰显
三、“孝”的合法性质疑:典籍文本的消解与观念体系的颠覆
(一)典籍文本的历史合法性消解
(二)观念体系的逻辑合法性颠覆
(三)实践系统的功能合法性解构
(四)作为修辞的“质疑”,“孝”伦理的合法性消弭与基督教伦理的主体性彰显
本章结语 意图谬见:近代西方认知中的“中国伦理”
第四章 近代西方认知中的“中国宗教”:关键词“儒教”的广义修辞学阐释
一、儒家概念:语义变异与系统变构
(一)儒家概念的修辞解读
(二)儒家概念的语义变异
(三)儒家概念的系统变构
二、儒家典籍:文本误读与修辞重构
(一)儒家典籍的文本误读
(二)儒家典籍的认知重构
三、儒家思想:修辞认知与幻象建构
(一)儒家思想的修辞认知
(二)儒学幻象的形式建构
(三) 儒学幻象的内容建构
本章结语 幻象建构:“儒教”认知的修辞动力
第五章 近代西方认知中的“中国历史”:关键词“黑暗”的广义修辞学阐释
一、“中国历史”的文本重构:历史的文本性与修辞策略
(一)“中国历史”的合法性质疑
(二) “中国历史”的文本重构策略
(三) “中国历史”的主题文本建构
(四)近代西方认知中的“中国历史”:客体历史的文本建构
二、“中国历史”的幻象建构:历史的修辞性与呈现视域
(一)“血腥暴力”:中国文明的历史幻象
(二)“黑暗专制”:宫廷政治的历史幻象
(三)“官贪民愚”:中国社会的历史幻象
(四)近代西方认知中的“中国历史”:客体历史的幻象建构
三、“中国历史”的他者建构:历史的客体性与认知意图
(一)“中国历史”的客体性建构
(二)“中国历史”的他者性建构
(三) “西方文化”的主体性建构
(四)近代西方认知中的“中国历史”:“异类他者”的修辞建构
本章结语 西方文化的历史主体性建构
第六章 近代西方认知中的“中国语言”:关键词“巴别塔”的广义修辞学阐释
一、语音认知:中国语言的“西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近代西方认知中的中国形象--教务杂志关键词之广义修辞学阐释/福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晓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163353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22-09-01
首版时间 2022-09-01
印刷时间 202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342
CIP核字 2022135841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9.13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