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STEM教师的跨学科成长/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STEM教师群体,对其跨学科成长的路径给予回应。本书主要探讨STEM教师对跨学科的认知、教师个体的跨学科成长路径、跨学科的STEM课程建设、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四部分。第一章关注STEM教师对跨学科的理解。第二章讨论STEM教师个体的跨学科成长路径。第三章面向解决跨学科STEM课程建设的痛点。第四章讲述STEM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的五个要点。该书适合STEM教师和开展跨学科教学的教师学习使用,对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指导。 作者简介 李佩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讲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STEM课程与教学研究、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包括思维可视化教学、面向高阶思维的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担任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评课专家组副组长,著有《美国STEM课例设计》《STEM教师的跨学科成长》等。 目录 第一章 传统、现状和趋势:STEM 教育中的跨学科理解 一、风向标:我们的话题从诺贝尔奖开始 二、不辨不明:什么是真正的跨学科? 三、抚今追昔:跨学科的科学教育理念探寻 本章回顾与反思 第二章 目标、路径和行动:STEM 教师的跨学科成长 一、学识篇:教师“跨学科学习”学什么? 二、思维篇:如何培养和发展个人的思维能力? 三、视角篇:学会运用多种视角看待一个具体问题 四、技能篇:面向 STEM 教育的跨学科技能初探 本章回顾与反思 第三章 学段、模式和沉淀:跨学科 STEM 课程的建设 一、内容导航:STEM 学科知识图谱的制作与利用 二、有的放矢:如何“跨”才真的够“STEM”? 三、循序渐进:跨学科 STEM 课程案例设计思路解析 四、反思与跨越:跨学科 STEM 课程质量评价探索 本章回顾与反思 第四章 聚焦、探索和突破: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 一、可观、可测、可评:以“学习目标 + 学习成果”为导向设定教学目标 二、情境的力量:从兴趣驱动、问题驱动到责任驱动 三、高阶思维培养探索: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认知与道德发展 四、为未来而教:从小培养面向未来学业和职业生涯的跨学科读写技能 五、众志成城: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本章回顾与反思 课例资料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STEM教师的跨学科成长/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李佩宁 |
绘者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13181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8 |
出版时间 | 2022-10-01 |
首版时间 | 2022-10-01 |
印刷时间 | 202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20 |
CIP核字 | 2022108509 |
中图分类号 | G632.0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