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式是言语交际活动的产物,是具有文化意义、类型意义和特定风格的话语或篇章,是社会活动主体通过言语或者以言行事而对语言加以运用的最为基本的方式。作为社会语言生活中重要的符号现象,语式已成为了一种习俗和“惯例”。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汉语形成了吉祥语、承诺语、恭维语、口头禅、引语辞、礼俗语等话语模式。研究分析汉语语式的文化与习俗,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平和话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书对吉祥语、承诺语、恭维语、口头禅、引语、礼貌语进行概括和分析。
图书 | 语式与习俗 |
内容 | 内容推荐 语式是言语交际活动的产物,是具有文化意义、类型意义和特定风格的话语或篇章,是社会活动主体通过言语或者以言行事而对语言加以运用的最为基本的方式。作为社会语言生活中重要的符号现象,语式已成为了一种习俗和“惯例”。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汉语形成了吉祥语、承诺语、恭维语、口头禅、引语辞、礼俗语等话语模式。研究分析汉语语式的文化与习俗,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平和话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书对吉祥语、承诺语、恭维语、口头禅、引语、礼貌语进行概括和分析。 作者简介 李树新,内蒙古大学人文科学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人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带头人。学术兼职有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语言学会会长、内蒙古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汉语言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语汇学、文化语言学等。 著有《熟语研究》《内蒙古地名文化》《汉语称谓研究》《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谚语文化研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文化记忆》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2项。 目录 第一章 吉祥语 一、吉祥语的性质和特点 二、吉祥语的类型与表现形式 三、吉祥语的社会文化心理与价值 第二章 恭维语 一、恭维语的性质与语俗 二、恭维语的内容与形式 三、恭维语的文化阐释 第三章 承诺语 一、诺言、誓言的性质与语俗 二、承诺语的类型及表现形式 三、承诺语的文化阐释 第四章 口头禅 一、口头禅的性质及语俗 二、口头禅的类型及表现形式 三、口头禅的文化阐释 第五章 礼貌语 一、礼貌语及礼貌语俗 二、礼貌语的类型及应用 三、礼貌用语的文化审视 第六章 引语 一、引语的性质及语俗 二、引语的类型及表现形式 三、引语的文化阐释 主要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语式与习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树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25256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1 |
出版时间 | 2022-12-01 |
首版时间 | 2022-12-01 |
印刷时间 | 202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6 |
CIP核字 | 2022210255 |
中图分类号 | H14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