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雁斋书事录/开卷读书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用随笔记录下来的行程旅踪。这样的文字里自然没有隐私,只有公谊,于作者而言,主要是存以笔墨以备回顾的;对于读者来说,或有随作者视角思绪以广见闻的作用,或未可知。本书收录了作者20多篇随笔,主要包括《逝者如斯:壬午年的人生实录》《合肥淘旧书记》《浙行一周记》《琴岛、海上、湖畔行纪》《黔灵七日记》等。

内容推荐

本书是徐雁先生的最新力作。本集虽以随笔出之,然亦不乏华章。其中敏于观察,长于思考,解析事理,不乏创见也。记主寓目皆往昔之迹,所思则为当世之题,所论多求是之议。全书共收录随笔20余篇,主要有《合肥淘旧书记》《浙行一周记》《琴岛、海上、湖畔行纪》等。

目录

书街重访:乙丑夏开封淘书一日记

书事去来:己卯春香港九日行记

胜迹凭吊:苏南访先贤故迹纪行

鹏城说书:辛巳秋三进深圳书城记

逝者如斯:壬午年的人生实录

 一、元旦后海上淘旧书记

 二、南大“百年校庆”前后

 三、南京-银川行记

 四、青岛-济南行记

 五、苏北、苏南调研记

 六、南京、北京参会记

合肥淘旧书记

琴岛书香纪行

浙行一周记

岭海五市纪行(外一篇)

榕城、鹭岛、京城纪行

琴岛、海上、湖畔行纪

黔灵七日记

台北访学淘书一周记

合肥、深圳、宁波、湖州行纪

大阅读·深思考·高提升——一个有关“阅读与人生”的主题报告

且从无字句处读书(跋)

试读章节

5月27日,周四,雨甚烈。

上午8:40,冯、洪两位先飞返南京。

南京来港诸专家学者则分赴各大学作学术交流,如傅璇琮、周勋初先生到教育学院和中文大学,蒋广学先生则赴浸会大学和香港大学历史系等。余等工作人员则可休闲一日矣。

与晓宁外出,往铜锣湾方向逛街,时小雨霏霏。于铜锣湾怡和街香港大厦1号D“地下”(实即内地之一楼)谢瑞麟珠宝公司第一分店购得小金羊(寓意“吉羊如意”,返赠属羊之母)、金虎(寓意“虎啸生风”,拟赠属虎之岳母)、金龙(子晨属相为“龙”),以及项链各一(次日复到此购买项链二条,配成三对,共计支出港币3500余元)。

至位于怡和街9号“商务印书馆图书中心”,逗留甚久。见内地出版之学术文化图书,多有数年来于南京未尝识面之内地“旧本”。而《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十年来新旧之本,如压膜装《王符评传》、亚光纸装《张之洞评传》,以及布纹纸装新版百部样书,均已在架。

商务印书馆图书中心其实门面甚小。与内地书店宽大店堂者迥异,唯招牌高耸,于灯红酒绿中远近可知。门口供应有雨伞套,印有蓝色空心六字“下雨天,读书天”,以及实体字:“谢谢雨中光临。”(背面印英文)

进门二楼门楣处有“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字样。径上至三层中文书楼面,柜台后有一招贴图,上书“木铎启路,日新无已”,两旁分别是:“我们的道路/我们的追求。”在此盘桓一周,得书甚多,有《书人书事》、《文学与人生》、《西汉至北宋的中国经济》、《爱书的人喜悦》、《香港书评》以及《邬祥光回忆录》等,共付出470元。

中午商定改变原拟计划,不再从深圳过关,决由香港直飞南京回家。原拟下午访问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以16时许马文通先生有约而中辍。

步行前往轩尼诗道342号写字楼拜访通信投稿多年之马先生,以书籍、茶叶等为见面礼。

此前,自1989年4月24日该《大公报·读书与出版》,刊余《读<中国历史文献学>》以来,先后发表一二十篇,盖因受时主其版之马国权先生来函鼓舞也。其1990年6月25日香港来函云:“大作已刊出,样张寄上留念。欢迎继续惠稿。‘读书’版甚需如大作类此稿件,贵友中有能此者,亦欢迎推介。”此版后数年由马文通先生接棒,继续刊余文稿多篇,迄于1994年前后。与马先生在会客室坐谈片刻,被告知港地报刊读书版面原有《文汇报·图书》,1985年12月创办;《新晚报·书话》,1981年创办等,如今则少而又少矣,唯有《大公报》书话之版尚在撑持。

获知余欲访旧书,乃导引至附近以出售台港和内地学术文化图书为主的八折书店“青文书屋”(湾仔庄士敦道214号-216号三楼B座)。步入如书库般曲折之店堂中,承马先生指示,则卢玮銮女史所编两书:《香港文纵:内地作家南来及其文化活动》(华汉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10月版,35元)和么香港的忧郁:文人笔下的香港,1925-1941年》(华风书局1983年12月版,50元)赫然均在焉。寻访多日,一旦入目,喜何如之!

于该书屋先后淘书二小时许,购得书两大口袋,如《城北旧事》、《冰莹忆往》、《返乡杞记》(萧飒)、《心源款款风》(程明铮)、《中国目录学理论》之类皆是焉。复有特价书一批,得《香港老照片》(原价50元,特价为40元),《香港文化脚印》(原价30元,特价为25.50元),《香港文学散步》(原价36元,特价为28.80元),共计付出书款1480.60元。结账时摸索囊中,港币仅得1460元,商得店伙以20元人民币抵之。

书屋票据上盖有蓝色一长方戳,除店名、地址、电话外,尚有“阅读风气齐推广,开路先锋我担当”十四字口号,令人感佩不已。

5月28日,周五,微雨。

上午起床甚迟,餐后在旅舍,以连日来忙于事务,身心俱疲故也。  中午打条借支公款港币4500元,午后与晓宁再游铜锣湾一带,途中拍得照片数帧。

以囊中羞涩甚,且《香港文纵》、《香港的忧郁》两书均已访得,故不再生逛书店之念。归期在即,而赴港前计筹一逛之淘书处,如旺角奶路臣街一带的旧书店、旧书档和地摊,以及“三联图书中心”等均失于交臂间。

晚餐与同人共进于“聚福楼”。饭后,上街闲逛,忽见铜锣湾富民街人口处一间“乐文书店”(铜锣湾利园山道39-47号宝富大厦内)。亟寻路入内,上至二楼,顿见新书满屋。盘桓近一小时乃出,得《京都一年》(林文月)、《文人的香港》、《书院文化》、《明清时期商业及商人书之研究》等新旧书近十册。该店新书不知何故,居然一律七折,结账以后还可返回所付书款百分之十为“购书券”,我以此购下《心香泪酒祭吴宓》(台北捷幼出版社1998年3月版,新台币360元)一书。

本版之可收藏,在于卷首有作者于1997年10月在成都,向引起轰动并争议之广州出版社1997年3月初版读者剖白了“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个要害问题,再三申述记录真实,鉴往知来,着眼于“千秋万代的幸福安乐”,乃是“以老残之躯奋笔写成本书的根本动力”,以驳斥甚嚣尘上的流言与蜚语。尤以所述吴宓先生当年反复叮嘱语:“如实记录,传之后世。使千秋万代知其备细……实为晓其得失,以献后之当道,‘勿以水鉴,应以殷鉴’。务以今之失为戒,行道而治,力避前失。庶几中华有复兴之机,炎黄子孙不致沦为欧美之奴婢,也使后世青年学子与黎民百姓不至于身在福中不知福……”附录以原系其学生、后为其夫人之温晓莉所撰《<心香泪酒祭吴宓>问世的前前后后》,本版足资对照阅读时参考。P15-17

序言

乙亥岁梢,得王余光、徐雁主编之南京大学版《中国读书大辞典》,余寻隙处跋云:“此辞典出版于1995年5月,数年前曾见诸报刊评介,惟未亲睹。年初于书店架上得以翻阅,已是第三次印刷之饭,价已涨,因而迟疑,直至年底买归。是书颇有参考价值,所收内容丰富,分类具体,去取简括,涵盖古今中外读书活动信息,于读书人、著述者均足资取用。”

当日我为置购是书而欣然命笔,至于读罢秋禾所写前言《读书之乐》,“得意文中,会心言外”,于作者年方而立即能作此博雅通贯之文,不觉深心叹服。越四年,又购读岳麓书社版《沧桑书城》,于其学问专深弥增敬慕之意。

“同声则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甲申暮春,有为福州寿山石雕暨漆画至上海图书馆筹展事,暇中至南中一游,乃以宁文、为峰之介,于凤凰台书吧识荆,得其所赠东南大学版《开卷余怀》。至午,并邀至一间阁楼小吃店品尝金陵风味,席间开怀畅饮,大抒积悃。一晤投契,乃为生平快事!

不数日,秋禾兄以上海图书馆之邀,携两三研学弟子至于海上,作“知识·学识·见识——阅读与人的全面发展”讲座,于是入夜游观淮海中路,并转衡山路漫步,复于临街一肆饮茶,以续快谈,兼消春夜。昔贤所谓“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良有以矣。

年来以同好,出入读书研讨藏书交流之会渐多,过从遂密,晤谈愈洽。仅今年即有厦门“多元媒体时代的阅读”研讨之会,福州“第二届读书节”开幕式之聚,进贤“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暨双峰“中国现存藏书楼联谊会”之行,以及上海古籍书店“旧书鉴藏与文化创意”专场讲座之叙。每晤,出则同车,餐则同桌,晚间更品书说文,论世言史,或欣赏异书,或相与析疑,旁涉字画篆刻之属,兼及心性出处之议。琢磨疑惑,砥砺精神,往往岩茶更换数过,交谈及于子时。

“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六一居士强调知古明道,关心时世,注重实践,而后作文,方可传之久远。秋禾非为作文而作家者也,实为传承人文传统、弘扬图书文化之行者。其跋山涉水,怀古访贤,游目书林,骋怀学海,尝以旅行见闻,笔为日录。

本集虽以随笔出之,然亦不乏华章。其中敏于观察,长于思考,解析事理,不乏创见也。记主寓目皆往昔之迹,所思则为当世之题,所论多求是之议。“一曲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读其行记日志,如于夏曰坐竹筏行于武夷九曲,自然流畅,清幽柔美,展卷之间,足以净化心灵而怡悦性情。开卷有益,信然!

作者客籍吴县,长于太仓,是皆江南福地也,人文底蕴厚重,文人学士代不乏人。明“后七子”之首王世贞谓读书须“熟读涵泳”,作文当“一师心匠”;复社魁首张溥以“七录”名斋,博闻强志,素有“十年著作千秋秘,一代文宗百世师”之誉。有清状元毕沅性好著书,所纂所订,有功文献……秋禾兄或承娄东文脉而嗣继薪火者耶,或领时代风骚而长江推浪者耶?余未之知也。然则其言下笔端之书人书话,固为余所欲知愿闻者也。

是集文字,曰《雁斋书事录》,其中同游“南国书城”,共赴“笔墨湖州”,字里行间或存余之言谈身影。作者厚谊,远道请叙,乃略叙颠末如上。闻其廿余年来所作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论文札记,有《藏书与读书》一集,已告杀青,将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印行问世。研讨藏书,探索阅读,评骘名著,表彰先贤,旨在弘扬中国图书文化优良传统,盖可知矣。

是为序。丁亥冬于闽都象园之一明百清轩。

后记

且从无字句处读书(跋)

本集是我九年来行旅日录的汇编本,在网络天地之“百度空间”我的主页《秋禾话书》(http://hi.baidu.com/nj_xuyan)上,我将此类文字名为“出雁斋记”,即出书房后随笔记录下来的行程旅踪。这样的文字里自然只有公谊,没有隐私。于我而言,主要是存诸笔墨以备忘的;对于读者来说,或有随我视角思绪以广见闻的作用,也未可知。

我于日记,素少心得。在燕园求学期间,曾于北京中国书店以三角钱得陈左高先生《古代日记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4月版)。毕业后,复以一元一角得邓进深先生选注本《历代日记选》(花城出版社1984年5月版),此皆雁斋初藏之“折价书”也。

邓先生谓陆游《入蜀记》六卷,不仅于途程中所见人物所闻事物作细致描写,且“记述古迹、考证史实具体,抒发感情也很细腻,内容丰富,笔法自如”,从而开创了“日记文学”一体。陈先生谓清人日记“不象唐代和北宋那样简单,而都是就亲身经历或见闻,随手笔录,间加评论,可以从多方面透视当时的历史真象……”皆曾启我心智。近代学人多以日记记录每天行事,以为读书治学之余事,藉以锻炼恒心养成毅力。惟我懒散,细读过者,仅浦江清《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与多卷本《吴宓日记》两种,然已得相互印证之乐。

我的行旅日录居然也能成集,可以说是自己出门漫游捡拾到的一个“大偶然”,得来似乎未曾费得甚功夫。

十余年来,公路、铁道追求高速运行的高新技术成果,让我们“六零”后成为安享其成、坐得其利的一代人,“日行千里”再也不是华夏神话,或是海外洋话。我自十年前承曾祥芹、韩雪屏、王继坤、甘其勋诸先生在郑州携人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后,尤其是五年前专事舌耕授徒以来,更多了一些步出学府走走山河名胜、看看古今史迹的机会。

走走看看,看看想想,想想说说,说说写写……只不过是文人学士的积习,本无足奇;所奇者,无非是写而成句,合句为篇,联篇成章,汇章为集而已。元人诗云“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由“跬步”而“寥廓”之诀窍无它,惟在腿脚与心脑、心脑与手指同勤而已,惟在“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中庸》)而已。因为万事须自奋,时运方可来为其人插翅。

内因外缘,贵在发挥人之主观能动力,“运”之而已矣。

与我以往诸集不同,本书虽以《雁斋书事录》命名,似乎是《雁斋书灯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之“续编”,其实非也。本书所读实为“大书”,是以足为笔为墨、目耕山河文史后的文字涂鸦。每当行程结束,稍休半天一日,即安坐于雁斋,面对光电之屏,于是意在指先,逐日排比见闻,略予润色,不觉得章成篇。

如今汇得1997年夏自古城开封淘书日录以来,至2006年冬首行笔墨湖州之间文字若干篇。检视其中屐痕,一次或多次履及香港、无锡、苏州、常熟、深圳、上海、银川、青岛、济南、北京、杭州、嘉兴、宁波、永康、广州、珠海、澳门、福州、厦门、贵州、台北、合肥、湖州等地城乡。于是知“读无字书,行万里路”,因机缘而出游,写时代之实录,亦雁斋主人之一好也。

此种爱好,与夫“观万卷书,探无穷秘”,大要皆在于“求知”。而所谓“求知”,实“求未知”之谓也;非谓求未知人类知识也,实求生平未知之社会见识也——且住此说教,否则露出教师爷面相来也。

本集承福州夜趣斋主人林公武先生于岁梢百忙中赐序,语多黾勉。书此鸣谢,并志我愧。

2007年12月24日写于金陵江淮雁斋,时冬

至后二日,未见雪痕,惟有雨帘。是为暖冬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雁斋书事录/开卷读书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017236
开本 16开
页数 3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6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9
16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7: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