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获奖作品(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内蒙古作家协会主编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获奖作品(上下)》介绍了,索龙嘎文学奖,于1984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设立,每三年评选一次。此文学奖项系内蒙古文学艺术创作最高荣誉奖,并列为自治区级常规性评选表彰项目。旨在表彰代表内蒙古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文艺作品,以及为促进和繁荣内蒙古文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学工作者。本书包含了《陕北,陕北,歌悠悠》、《迷失在玩偶城堡》、《没有墓地的伟人》、《草原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学艺术》等文章。

内容推荐

内蒙古作家协会主编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获奖作品(上下)》收入第十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获奖的汉文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译著、文学评论、儿童文学等类型,“索龙嘎”奖作为自治区文学创作最高荣誉奖,每三年举办一次,旨在表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思想性、艺术性强,有温度有深度,能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文学作品。自1984年评选以来,有700多部作品获奖,几乎囊括了自治区改革开放以来所有优秀的作家、作品,“索龙嘎”奖的评选对于引导自治区文学创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录

诗歌

 没有墓地的伟人

 草叶上的海(组诗)

散文

 陕北,陕北,歌悠悠

 天上拉萨

 国歌赋

短篇小说

 寻找巴根那

 遍地风情

中篇小说

  女儿行

 猎人与麦子

报告文学

  门前一卜槐

儿童文学

 迷失在玩偶城堡

文学评论

 草原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学艺术

 草原画卷的多彩描摹和审美超越

文学翻译

 四胡之神

试读章节

陕北,陕北,歌悠悠

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读书的日子里,一次酒摊场上,同学们要我唱陕北民歌。面对着一张张期待的面孔,从没见过世面的我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我试着调整了一下心态,闭了眼豁出去地吼出了一股陕北的磅礴之气: “朝前了妹妹天有点雾,朝后了妹妹山堵住;远远地嘹见不敢吼,扬了把黄土风刮走。”我是用一贯在家乡神木之北的那个小村唱民歌时的民间节奏唱的,是用带着风声、带着水声、带着山野清新之气的手势,扭秧歌一样且歌且舞的。闭上眼的那刻,我的紧张就没有了羁绊,像天空中自由走过的流云和沙蒿林中惊起的飞鸟一样随意。我感觉到我是面对着陕北的山和水在唱。我觉得这样唱着就是幸福的、宁静的。

民歌有时候真像一件远古的器物,它带着泥土的痕迹、爱情的痕迹、山和水的痕迹、带着人类童年时期的痕迹。我唱着唱着想起了陕北那块土地,想起了儿时的一些事情……我出生在陕北信天游的故乡,神木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听母亲说,那个七月的早晨,正值一轮红曰冉冉升起在沙丘尖上时, “哇……哇……哇……”我的一声动听的声音打破了这个不知沉寂了多久的小山沟! “乖乖,好大的嗓门!有种。来了——他来了——”我爷爷按捺不住期盼已久的喜悦,一个人蹲站在门槛上吧嗒吧嗒地抽着他那老旱烟嘴,口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嘟囔着嘟囔着就开怀地吼出了信天游: “太阳哟,出来哟,一竿子高噢,我照见我的个孙孙他来了……”这最美妙动人的信天游,也许那时我根本就没听见,也许就是打那时候起,信天游就在心里扎下了根。

在农村,每年整个正月是闹社火的日子。 “吃饭端个黑老碗,粗布衣衫身上穿,锣鼓唢呐一哇哇的声,扭秧歌拧烂脚后跟。”扭秧歌只是腰鼓、霸王鞭、踢场子、水船、龙舞、狮子舞、打花秆等一百七八十种陕北民俗舞蹈中的一种。古书上记载“秧歌”的“秧”是“阳光”的“阳”,同时, “秧歌”的“秧”也是“插秧”的“秧”,这说明秧歌与生产劳动有关,是老先人在侍弄庄稼、寻常过日子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秧歌舞步简单,基本动作有“十字扭”、 “扭腰步”等二十多种,虽然形式简单,一看就会,可舞起来却丰富多彩,其乐融融。它的基本形式有集体性活动的扭大场秧歌、敬神秧歌、正月十五晚上表演的转灯秧歌(也叫转九曲)等十多种。打记事起,每年正月整个乡村燃起的都是熊熊的热情之火,几百几千人的队伍踢踢踏踏地过来了,人没有到,遮天蔽日的黄尘先来了,漫天飞扬的黄尘把日头燃成了一片金黄,把乡村的历史也燃成了一片耀眼的金黄……“对对锣来对对鼓,对对唢呐叫号头”, “四十里响声三十里炮,五十里路上好热闹”。汉子们头上系的白羊肚手巾迎风飞舞,黑红黑红的脸上汗珠挥洒而下,扑簌扑簌地落在脚下的土地上。他们张嘴呐喊,声震天宇,惊飞了枝上落着的鸟儿。他们绽开的笑,宛如这土地上随意生长的植物,朴素、自然,却又给人希望和力量。几百条汉子迎风而立,手端冲天的唢呐,古铜色的脸上是充满力度与淳朴的开怀之笑,腮帮子一鼓,惊天动地、如泣如诉的唢呐声响起来了,汉子们的双眼眯缝着,豆粒大的汗珠扑扑而下,古铜色的脸庞真如天人下凡了,真像西北大地上迎风矗立的箭杆杨,给这大地上增添了充满力量的一景。

“一圪嘟葱,一圪嘟蒜,一圪嘟婆姨一圪嘟汉,一圪嘟秧歌满沟转,一圪嘟娃娃就撵上看。”我的堂哥是闹社火的鼓王,这让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涌起了莫大的荣耀感。我跟在队伍的后面,肩挎着与自己极不相称的大腰鼓,跟着跳、跟着敲、跟着叫,俨然一个小鼓王。红绸子飞舞着过去了,扳旱船的摇摆着过去了,踩高跷的大踏步过去了。后面跟着的我也眯着双眼,跟在这雄壮的队伍后面扭着。我的眼里,燃起了一片扭动的火焰,漫卷着风声、漫卷着人们的呐喊和跳跃,席卷了整个心灵。

那时,村里每年都要请戏班子来唱戏。这是乡村盛大的节日,对于村里人来说,这意味着大家又可以见到十里八乡的熟人、亲戚。人们扶老携幼,全家老小都来了,他们站在戏台下,手搭凉棚,望一望远近周围有没有相熟的人,一旦看见了,大家便惊喜地凑在一起,家长里短地开始拉起来。戏台上下是拥挤的、热闹非凡的。老人们神情凝重,耐心地等待着节目的开始。俊俏的后生和漂亮的女子们则交头接耳,你扭我一下,我掐你一下,场地上不时传来小伙子爽朗的笑声,再看时,一朵红云飞到了姑娘们的脸上,她们把头一低,两手缠搅着衣角,还不时地用脚蹭一下地,然后又着急地抬头望望台上,盼着演员出台。盛会是大人们的节日,更是小孩子们的节日,看那些半大小子,还有那些唇边挂着鼻涕的小娃娃们,他们满场跑来跑去,绕着大人们的腿,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在那边,有的踩了大人们的脚,青皮脑瓜会被啪地拍一掌,他们不在乎,反正好玩就行,照样儿疯跑疯跳。小商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种风味小吃的味道缓缓地钻到了人们的鼻子里。有人实在没有耐心等了,就蹲在摊边儿,要一碗凉粉,撤一层通红的辣椒面儿,埋头吸溜一阵儿,鼻尖上就渗出一层密密的汗珠,那个痛快劲儿。

小孩子们成群结队逛来逛去,跳着、叫着、闹着,像过年一样快乐。每当这时,别人在玩,我却着急地站在戏台下等着开始。炸麻花的香气、凉粉汤的香气、姑娘们的脂粉气,这么多的味道都往我鼻子里钻。可最打动我的味道,还是戏台上那些角儿们身上穿的和嗓子里散发出来的味道、锣的味道、鼓的味道、梆子的味道、钹的味道,这些欢乐的味道,最令我心动。终于等到戏开场了。台下的人们把等待的那股劲儿都用在了鼓掌上。场中叫好声会不绝于耳,好像旱地惊雷,响彻全场。站在前面的人不停鼓掌,站在后面的人看不见了,纷纷跳起来,探头探脑。有人踩了别人的脚了,有人碰了别人的头了,咣一声,孩子们以为台上发生什么事了,哭叫着让大人把他举过头看。遇到演文戏,我就和着锣鼓的节奏,摇头晃脑,仿佛在品一碗老也喝不够的黄酒。台上的演员伸出双手十指乱抖、须发散乱,台下的我也咦咦呀呀,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武戏开始了。孩子们不再满场乱跑了,他们开始争着抢着往前挤,跳起来看。台上热烈绚烂,台下人声鼎沸,台上台下一片热烈欢腾的气氛,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也目不转睛,看演员们穿着的厚底官靴,看他们的龙袍玉带和冠冕。P29-3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获奖作品(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内蒙古作家协会主编
译者
编者 内蒙古作家协会
绘者
出版社 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503392
开本 16开
页数 10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572
CIP核字 2014282145
中图分类号 I217.61
丛书名
印张 66
印次 1
出版地 内蒙古
240
171
5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