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孔子遇上哈佛(首部曲职场心性智慧)
内容
试读章节

世人论英雄,成败大不同

俗话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世人多以成败论英雄,创建伟大功业的国君鲜有人认为他不肖,而亡国之君也听不到有人说他贤明。

中国历史上,许多功业显赫的国君,未必合乎道、神、圣、贤经典所称的圣明, 《吕氏春秋》就举了三个例子:越王勾践以诈伪消灭了吴王夫差,楚文王以诡术吞并了息、蔡两国,赵襄子以阴谋灭掉代国。

这三名国君,各以各的方式得到自己所要的结果,并不完全遵照人情常理,但后世仍然称颂他们,这全是因为他们有所成就,建立了事功。

《吕氏春秋》接着讲的结论,该是最重要的了:任何人如果能建立类似的事功又不失道义,也就可以做到王天下了。

可见,建立事功是王天下的必要条件!

魅力是放大了尺度、对群众的诱惑;有魅力的人让群众爱上他们,然后跟着他们走。

而“说要做什么就能成功做到”的人格特质,正是魅力的构成要件之一。具有如此特质的人,展现出所言必行、所行必成的魄力、信心和能力;当他再说要成就什么功业时,即使群众并不清楚他的计划,不知道他要怎么做、要花多久时间才能完成,却都会相信他一定能达成目的,愿意毫不犹豫地追随他、加入他。这就是他吸引群众的魅力。

“使命必达,说到做到”的魅力构成要件,若没有过往成功的纪录可稽。很难散发出吸引群众、令人信服的魅力。唯成功。才能兼善天下

讲到人该不该追求胜利,该不该追求名声,明末清初《潜书》的作者唐甄点出其中关键:如果有人能以道心战胜私欲,那唯恐他不追求胜利;如果有人能以德行建立名声,那唯恐他不追求名声!追求成功是否值得鼓励,全看追求成功的目的何在罢了!

所有生物中最可贵的就是人,人身上最可贵的就是心,心最可贵的就是成圣,圣者最可贵的就是成就了事功。

的确,圣贵莫如功,道、神、圣、贤经典都是强调成就事功的。儒家思想主张:一个士人在不得志时,至少要做到独善其身;而一旦得志,就一定要施展抱负,兼善天下。

读书人、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读了圣贤书,学得经国济世、平定乱局、除暴安良的好本领。如果读书人、知识分子不谈建立功业,只以一身的平安顺遂为满足,那和没见识、没能力的匹夫匹妇又有什么不同呢?

心怀大志,一心想兼善天下的人,若是没有达到心愿,是死而有憾的!

想要兼善天下,就必须先成就功业!行动为上,成功为旨

道、神、圣、贤传世的经典中,记载了后代子孙应该学习和实践的各项做人处世心性智慧。但学习只是第一步,重点在于学到之后的身体力行。

学习道、神、圣、贤的心性智慧,如果只求知道、了解,却没有在生活中实践,还不如不知道,重要的还是实践学到的东西。

《大学》这本教人如何学做大人、做有道德之人的书,以“三纲领”教人首先要领悟灵明的本性,接下来要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度度人,最后达到至善的境界。

又以“八条目”一一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个项目一一阐明一个人由独善其身到兼善天下的进阶途径,而历经这些项目阶段,是有其最终目标的。

唐甄以《诗经》的心性智慧为例说明:行为的战战兢兢不是目的,之所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目的在于平安顺利过河。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只是手段, “过河”才是目的;同理,学道、神、圣、贤的心性智慧只是手段,兼善天下、经世济民才是目的。

因此,向往道、神、圣、贤心性智慧,学习经典的人,别忘了心怀“致远、犯难”;要知道:言行如曾参夫子,却不具备勇士孟贲渡河勇气的人,其实离圣人的诚敬还远得很呢!

要立下大志,许下大愿,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运用道、神、圣、贤的心性智慧去建立兼善天下、经世济民的伟大事功一一这才是读经典、学习经典的终极目标!立大志,选正途,建事功

一个立下大志向的人,纵使最后未能竟其全功,没有百分之百完成志向,也应该已经对社会形成了正面的影响。所以,不论最后是不是得以克竟全功,老祖宗鼓励我们“取法于上”。

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孔老夫子和墨子,前者推动儒家思想,后者推动墨家思想,都希望自己的主张遍行于天下,虽然他们都没有达到终极目标,但是两家思想在当时都成为显学,已足以让孔老夫子和墨子青史留名,成为创立学派的一代宗师。孔老夫子更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独领风骚,成为中国人最尊崇的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P2-6

书评(媒体评论)

近四百年来,科技大力发展,中华儿女终于明白:王道仍须船坚胞利。全球竞相提升军备,商业化腐蚀人心。哈佛人遇上孔子,又发现原来经典十分实用,可以导正科技,并且唤醒道心,实为人类之大幸。令人感佩,更衷心赞叹!

一一曾仕强

本书以十八篇文章、十八句名言、引用五十多本著作,从圆融的角度举出“道、神、圣、贤”修炼佳途,读来引入入胜,爱不釋手。这是一部教我们成功”做人”的心性智慧宝典,详读书中所举众多常例及典故来源,会让人凭空增加人生修炼功夫好几段。

一一陈定国

古籍经典浩瀚,明知其中有宝,却往往不知从伺着手。《当孔子遇上哈佛》恰好为我们提供了此一吸收学习的管道,这本书体系相当完整,读者可以从不同的主题略窥各种古籍经典对此一主题的看法,而且其内容与现代的管理哲学也似乎紧密呼应。

一一司徒达贤

作者历经东西方高等名门教育的洗礼,近几年潜心专研中国道圣先贤的智慧,经其干锤百炼淬出人生之指南。读本书先”学”后”习”,“悟”后而“做”,遇”困”必改变游戏规则而攻之,才能掌握命运,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一一石滋宜

人类现代生活已经无法摆脱金融政治与声光电化之学,但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湄岸旁总不免有静默深思之士,李克明正是其中之一。这本书,融合东方老智慧与西方新知识,是东西文化相遇在一个现代人心中所撞出的火花,充满了智慧沉淀后的深思与体会。

一一童子贤

目录

第一篇·圣贵在功

 世人论英雄,成败大不同

 唯成功,才能兼善天下

 行动为上,成功为旨

 立大志,选正途,建事功

 成就事功必经的三境界

 循着经典的教诲向前行

第二篇·义兵无偃

 兵,非常态事也!

 兵,其类有别,不祥之凶事

 越俎代庖反伤己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以战止战须师出有名

 常做低眉菩萨,偶为怒目金刚

第三篇·王霸在遇

 王先,霸次之,强又次之

 王道难,自古仅三王

 王霸之同

 王霸之异

 王霸适时,存于所遇

 能王当王,不能则霸

第四篇·为学知兵

 诡道该用,兵学要懂!

 兵学之事,经典必谈

 辅佐王业的利器

 战略以仁立,战术以诈立

 禁暴除害,不为争夺

 凝聚整合才是重点

 全学:仁义兵缺一不可

 全方位的动员整合

 用兵之道,即人生之道

 不学兵,不知兵,危矣!

第五篇·奇正相生

 老摩根珍珠别针的算计

 什么是正?什么是奇?

 何时该正?何时该奇?

 奇正的关系

 奇正相生,变化莫测

 现代版的奇正之术

 三十六计:六套奇计

 奇攻不成,再复为正!

第六篇之一·虚实难分

 真假难分,虚实难辨

 唯一的真是道、是一

 真假对应,相互成就

 真,掺不得假

 真,无需修饰

 人皆知真之为真,斯假矣!

第六篇之二·实腹虚心

 心虚:纳天下的优点

 《道德经》中的虚

 真正的虚不受事物牵制

 大清明:虚壹而静

 虚:九守之首,灵之所来

 不虚,不能容;先减,才能加

第六篇之三·避实击虚

 实战与虚战

 避实击虚的要领

 虚实的表里组合变化

 实则正攻,虚则奇攻

 致人:写剧本是实,照人剧本演是虚

 致人求虚:奇攻不成,再复为正!

第七篇·以寡击众

 使敌备多力分,我则集中一点

 避之于易,邀之于阢

 营造有利的环境态势

 从敌众我寡到敌寡我众

第八篇·不豫则废

 不准备,会倒霉

 机会眷顾有备的心智

 备之慎之,慎在备先

 准备,是成事的起点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准备的深度要超过门槛

 准备的广度要包罗万象

 豫,可能有惊喜!

第九篇·待敌可胜

 赌桌上的“待敌之可胜”

 先求不败,见可则进

 胜利多来自对手的失误

 孰可胜?孰不可胜?

 提高胜率的情境模式范本

 安陵缠的知时、待时

 孕育胜机,耐心等待

第十篇·当机立断

 人生如棋,抓住关键

 关键时刻,Tipping Point

 无“机”不成事

 “机”的生成与掌握

 利不可失,机不可迟

 待机如处女,用机似脱兔

第十一篇。迂回至要

 迂回前进才能直达目标

 以迂为直。后发先至

 迂回的运用

 迂回至要,正言若反

第十二篇·知所先后

 本末先后的黄金原则

 大人之学的进程

 做人处世的先后之序

 不知本末先后,就不是块料!

 孰先孰后?结果大不同!

 今世混乱,正因本末倒置

 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第十三篇·正名定分

 旧字新解:名分混乱

 名,区别本质,界定范畴

 正名:寓褒贬,分善恶

 不同,就必须分

 谨守分际,齐心戮力

 名实不副,必乱

 名正国安,分偏国乱

 名分与时势不可混淆

 拨乱反正,重建正确价值观

第十四篇·素位而行

 做什么,要像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

 学习角色的职责内容

 角色混乱,天下大乱

 贵贱大小,各有贡献

 “人”的角色先于其他

 让自己今天比昨天好

 世界舞台人生戏

第十五篇·取法乎上

 素位其行之外,还要素行其位

 准备好再跨人角色

 树立典范,见贤思齐

 有为者亦若是!

 设定目标,当下就做!

 展现修身的进阶功夫

 用在己身,也期许别人

 堂吉诃德的启示

 目标要设高、设大

 与古人一比心志功业而不愧

 没有不可能的梦想

第十六篇·合宜得当

 一场拼了命的竞技

 合宜得当大不易

 宜不宜:视情、视形、视势

 此一时彼一时的判断力

 无意义,则无“所当”

 无本质,则无依托

 盗亦有道?胡说八道!

 多读经典,万无一失

第十七篇·常行不休

 努力:成功的必要条件

 专注持续,心无旁骛

 坚持到底,始终如一

 人休我不休,愈努力愈好运

 兔不如龟,跛鳖胜六骥

 要先难才能后获

 依循正确的方法和方向

 把握当下,趁早开始

第十八篇·抱道待时

 不得时无法成功

 天时非一己可以创造

 耐心以待天时

 得时,而后成

 难易不在小大,在知不知时

 得时功倍,失时无功

 抱道以待其时

 广博、积极、动态的作为

 能造就成功的有利外在环境

 得时、当运、有命

索引

序言

元大创业投资公司董事长李克明博士用四年工夫写这本《当孔子遇上哈佛》,“首部曲:职场心性智慧”以十八篇文章、十八句名言、引用五十多本著作,从圆融的角度举出黄石公标榜的“道、神、圣、贤”修炼佳途,读来引人人胜,爱不释手。2013年的农历年节假期长达九天,正适合用来咀嚼这本芬芳的道果。

李克明博士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创立于1636年)法学院(创立于1817年)JD班与商学院(创立于1908年)MBA班,受过严格的逻辑科学教育训练,是不折不扣的西方文化“制造品”。但是他回台湾职场工作之后,因缘际会跌进了东方儒、道、法、兵、纵横、释古老经典文化的湖海里。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60年、管仲约生于公元前725年、孙武生于公元前535年、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这些人都比哈佛大学法学院与商学院早很久。因此他又成为东方经典的“再加工品”,对世间“人”与“事”有别有心裁的心得。所以这本《当孔子遇上哈佛》的确是一本难得的东西合璧之修业进德宝典,特此郑重推荐。

我个人于1986年到美国学习西方的近代企业管理,在1973年获得密歇根大学企管博士学位,回台从事企管教学与实务工作,对中国古典文化一直似懂非懂,见面不相识。直到1988年在香港拜见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后,认真研读南怀瑾先生送我的三十多本他在儒、道、释方面的呕心著作后,才幡然觉醒我过去有多愚蠢,竟然把先圣先贤教我们如何“做人”与“做事”的中华宝贵经典文化轻易置于路旁,无缘面对不相识,天天经过不置一眼。但“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从那时起我也和李克明博士一样,一头栽进浩瀚的中华民族文化经典里,把南怀瑾大师的系列著作一一研读,醍醐灌顶,如饮琼浆玉液,心畅体舒,对于我以前所学之行尸走肉式的西方管理知识也注入新灵魂,得以领悟西方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必须有东方中华民族的王道文化来导引及中和,才不会迷失于人类贪婪的红尘万丈中。

中华经典文化教我们如何成功的“做人”(谦虚)及“做事”(认真)。南怀瑾老师曾经举三位历史名人,说明真正成功的境界,必须会“做人”又会“做事”才行。第一位是北宋民族英雄岳飞,他“做事成功”(打仗百战百胜),但“做人失败” (和长官政治关系恶劣),所以被皇帝及奸相冤死。第二位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做人成功” (文状元散尽家财抗元),但“做事失败” (每战必败),所以被元世祖忽必烈擒拿,写下《正气歌》,终死于监狱中。只有第三位的唐朝郭子仪,他“做事成功” (勤王每战必胜), “做人也成功” (战胜后,马上辞去兵权以宽皇帝之心),所以他能以“并肩王”之高位,及七子八婿大团圆享受善终知五福。

李克明董事长的这本《当孔子遇上哈佛》就是教我们成功“做人”的心性智慧宝典,详读书中所举众多常例及典故来源,会让人凭空增加人生修炼功夫好几段,实在很实惠,既可提高文化水平,又可增加成功几率,更可发挥老祖宗的三不朽功德。使现代的企业创业家及职业经理人,有好的与时俱进知识(即良知),又有好的能力表现(即良能),更有好的道德良心(即良心),这种良知、良能、良心三者兼备的“三良”企业经理人,才是造福广大社会人群的宝贝。

内容推荐

李克明著的《当孔子遇上哈佛(首部曲职场心性智慧)》自上百部经典中摘录道、神、圣、贤的教诲,杂以典故,辅以与西方观念的比较,阐述了可以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立刻用上的十八项心性智慧:圣贵在功首揭成功在兼善天下;义兵无偃才能以战止战;为学知兵才远离祸患!奇正相生、避实击虚、以寡击众、不豫则废、待敌可胜、当机立断、迂回至要,等等。

编辑推荐

在如今人人忙着数钞票、为生活奋斗的经济社会中,要说服人们去亲近经典,学习和实践经典的内涵,必先让大家相信道、神、圣、贤的心性智慧可以帮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做得更好、得到成功。李克明著的《当孔子遇上哈佛(首部曲职场心性智慧)》的内容就是要让大家在学习了经典心性智慧之后,可以立刻把它们用出来,见到效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孔子遇上哈佛(首部曲职场心性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克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011133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34
CIP核字 2016147699
中图分类号 B2-49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