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族村落社区教育发展机制研究--一项家乡人类学考察(精)/教育与语言书系/光明学术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羊望社区为个案,运用民族志方法,探微这一苗族村落社区的地理环境、生计方式、生活习俗、社会关系等,透视这一空间中“人的发展”资源,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形态说”为依据,从理论上揭示学校教育与本土教育这两股近乎相互排斥的力量在“人的发展”方面潜隐的内在关联性。
本书通过描述民族村落社区人早期“文化人”生命史和不同时期现代学校“文化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认为他们因缺失本土教育滋养,缺损本土教育根基,“学识水平”常常与“生活水平”反道而行,学校教育难以成为社区人生命成长的力量。反观本土教育,其所具有的“内聚性”局限,也使社区人的“成家”“成人”多在村落社区这样相对狭小的场域内生成。而人的持续发展必然会挣脱这种场域的束缚,在更广阔的场域中获得提升,从而体现出对现代学校的内在诉求。
作者简介
王国超,男,苗族,贵州丹寨人,博士,贵州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委员会理事会理事,贵州省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贵州民族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贵州民族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点负责人。
近年来致力于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儿童社会性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等领域研究。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著著作1部;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3项(青年、一般、重点)、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1项、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2项、安顺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民族村落社区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理论初探
第一节 人性理论
第二节 教育原点:人的发展
第三节 民族村落社区教育的价值
第二章 “走进”与“走出”:民族村落社区的教育人类考察
第一节 走进社区
第二节 社区人
第三节 学校教育
第四节 走出社区
第三章 本土教育:民族村落社区人“初级社会化”力量
第一节 1959年前社区外学校图景
第二节 1959年前社区“文化人”及其人生境遇
第三节 本土教育:在社区生活世界中进行
第四章 学校教育:民族村落社区人“次级社会化”力量
第一节 扎根于社区的学校(1959-1962年)
第二节 逐渐独立于社区的学校(1970-1990年)
第三节 独立与逃离于社区的学校(1990-2013年)
第五章 民族村落社区学校教育与本土教育之关系变迁
第一节 民族村落社区教育与人的发展之规律性阐释
第二节 民族村落社区学校教育与本土教育之关系
第六章 民族村落社区学校教育与本土教育之联动共生
第一节 联动共生机制构建的基本前提
第二节 联动共生机制:学校教育与本土教育互动理论模型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与本土教育之联动共生机制的实践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族村落社区教育发展机制研究--一项家乡人类学考察(精)/教育与语言书系/光明学术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国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463991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32
出版时间 2022-03-01
首版时间 2022-03-01
印刷时间 202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612
CIP核字 2021266052
中图分类号 G779.2
丛书名 教育与语言书系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7
178
2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