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当代诗歌艺术转型论/百年文学论丛
内容
编辑推荐

《百年文学论丛》继《海棠文丛》(一、二辑)、《金蔷薇论丛》之后面世了。这是一套专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学术丛书。文学在上个世纪是一个显赫的文化艺术门类。特别是在上个世纪的上半叶,它是文化变革的最重要生力军,新文化运动中,很难想象没有新文学运动;同时文学又是社会变革的武器,参与了血与热的社会斗争。总结研究这个世纪的文学一直是文学研究者、文学批评者为之献身的行当,大学设有专门的学科。过去这段文学比照中国古代文学,名之日,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以建国为界划分现当代。时至8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整合现当代文学学科,运用整体眼光看待这百年的文学,而不是分段的割裂式的。这一概念已为学术界所接受。这套书原拟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为丛书名,但几年前我社已出过这样一套丛书,由严家炎、严云绶两位教授主编的。后改名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丛书”,稍感老化,故改为“百年文学论丛”。运用百年文学的整体视野去研究这段文学,是这套书作者的共同追求,即便在研究某个作家,某部作品,或某个文学现象时也是如此。

目录

上编(20世纪50—70年代)

 第一章 国族寓言:颂歌美学与乌托邦建构

  第一节 想象中国:伟大的节日庆典

  第二节 太阳崇拜:颂歌母题的现代性仪式

  第三节 时间狂欢:极端现代性话语的扩张

 第二章 自我放逐:政治学与诗学的盛宴

  第一节 再现生活:“自我”的退场与“他者”的叙事

  第二节 政治抒情:走向时代共名的“大我”

  第三节 双声变奏:战歌主调的政治诗学

 第三章 两极悖反:身份认同与文本疏离

  第一节 身份写作Ⅰ:建构自我与话语认同

  第二节 身份写作Ⅱ:文本分裂中的美学策略

  第三节 镜城突围:光明颂中的不和谐音

 第四章 相信未来:红色年代的地下潜流

  第一节“地上”“地下”:“文革”诗坛的灾难图景

  第二节 潜流与先声:食指与“白洋淀诗群”的现代意义

  第三节 天安门诗歌的诗学价值

下编(20世纪80—90年代)

 第五章 诗神归来:呼唤真实与重建传统

  第一节 诗与真实:艰难的蜕变与复归

  第二节 发现与掩埋:从个人申诉到历史反思

  第三节 化石与树:生命意象的重构

 第六章 跨越断裂:崛起的现代诗群

  第一节“我不相信”:叛逆者的精神墓志铭

  第二节 再度出发:新潮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第三节 回眸传统:现代性悖谬与文化寻根

 第七章 二次变构:后朦胧诗与后现代转型

 第一节 告别北岛:从“我不相信”到“我这样生活”

  第二节 杂语喧哗:消解文化与颠覆崇高

  第三节 黑夜意识:你不来与我同居

 第八章 谁去谁留:重新做一个诗人

  第一节 诗人何为:冷风景里的追问

  第二节 两种向度:“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

  第三节 新的可能:个人化与叙事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当代诗歌艺术转型论/百年文学论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尚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43140
开本 32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4-12-01
首版时间 2004-12-01
印刷时间 200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