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旌德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方光华主编的这本《旌德记忆》,分乡村记忆、商人记忆、文化记忆和宗教记忆四辑。乡村记忆重点剖析江村的宗族文化,诠释庙首吕氏家族的文化传承,挖掘旌歙古道的历史文化;商人记忆则首次披露了明清时期旌德商人队伍发展壮大的历史,让今人在徽宁商帮中看到旌德商人的真实面孔;文化记忆重点阐述文庙在旌德祟文重教上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还介绍了旌德经史学家江藩和徽学的关系;宗教记忆为了解旌德佛教寺庙的历史沿革、文化信息提供了一扇窗口。

内容推荐

方光华主编的这本《旌德记忆》系旌德县地域历史、文化、风俗、人物等方面的文史资料集。内容主要分为“乡村记忆”、“商人记忆”、“文化记忆”和“宗教记忆”四辑。第一辑“乡村记忆”,重点剖析了旌德县江村的宗族文化,诠释了旌德县庙首吕氏家族的文化传承,挖掘了旌歙古道的文化信息。第二辑“商人记忆”,首次披露了明清时期旌德商人队伍发展壮大的历史。第三辑“文化记忆”,重点阐述了文庙在旌德祟文重教上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还介绍了旌德经史学家江藩和徽学的关系。第四辑“宗教记忆”,介绍了旌德本地的佛教建筑,为了解旌德佛教寺庙的历史沿革、文化信息提供了一扇窗口。

目录

第一辑 乡村记忆

 宗族文化的标本——江村

 诗书传家的旌德吕氏家族

 徽宁(旌歙)古道文化探究

第二辑 商人记忆

 明清旌德商人

 扬州大明寺《重修平山堂记》与清末民初旌德旅扬绅商的活动

 百年药店“石恒春”

第三辑 文化记忆

 文德意象的寄寓之地——以安徽省旌德文庙为例

 王祯旌德首创木活字印刷

 论旌德江藩与徽学的关系

 谭子文与毓文书院

 洪亮吉与旌德

 “方德让家”:从旌德方氏看明清皖南宗族的家史编纂

第四辑 宗教记忆

 旌德寺庙散记

试读章节

与水口建筑相匹配的是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村落水系规划。一位叫李俊的徽学研究专家在走访了众多徽州村落之后,总结出四个富有特色的村落水系。一是以黟县宏村为代表的“牛”形人工水系模式;二是以绩溪县上庄镇宅坦村为代表的远离江河的无水山区水系模式;三是以江西婺源县江湾村为代表的“江”形水系;四是以旌德江村为代表的“鳌鱼”水系。

黟县宏村,村落依小河、小溪,在高于村庄的河床上砌筑一道水坝,拦水保持水位,在其上方开挖一条人工渠,引河水进村,取水口处设水闸调节水流。水引进村后,沿着水渠走街过户,并辅以水池、水塘、小湖蓄水,形成一个完整的“牛”形人工水系。

绩溪县宅坦村,境内无自然溪流,水源十分贫乏。在村内、村外开挖了一百口水塘,水塘与水塘之间采用明渠暗沟相互连通,精心规划、建设了独特的人工水系。

江西婺源县江湾,村庄山环水抱,村前有大河,但庄基与河床有较大落差,不能将河水引进村,只能利用发源于村后靠背山的涓涓细流或发源村头、村尾的溪流,经过改造,将水引进村,村落水系网呈“江”字状。

旌德县江村,没有宏村傍河而居的优势,但比绩溪宅坦村幸运,村庄坐落在山坞中,附近没有河流,但有发源于靠背山的溪水,量虽小,只要把那涓涓细流用好用活,照样能规划建设一种少水村落的人工水系。

江村傍山而居,地形是东、南、北三面环山,三面坡;西面开敞,无屏障;中间平坦建房舍。东高西低水西流,形状如同畚箕。江村周围森林茂密,地表水和地下水异常丰富。先人将一条溪水自金鳌山引出,入村行至进修堂北侧分成南北两条溪,平行并进西行至水口,双溪如伸开的两只臂膀将聚秀湖拥在怀里,而后双双汇聚。行在村北的叫玉龙溪,走在村南的叫凤溪,毫无疑问取的是龙凤呈祥之意。

江村先人让溪水按照人的需要,顺着人的意愿缓缓而出。他们没有怠慢上苍的恩赐,而是花大气力,用一块块青石分两路为溪水铺路,溪岸青石砌筑,溪底青石铺就。为让奔流不息的溪水缓行歇脚,每隔几米设一水闸,水闸的两条青石闸臂上均开凿有双凹槽,凹槽上插木板拦截溪水。俯视小溪两侧,几乎户户门前有一道水闸,农妇便可在各自门前悠闲自得地浣衣洗菜。溪水在江村就是这样由高及低顺着大门或绕过后门点着户头走。一道一道的水闸,让溪水不缓不急,不仅使不大的溪水多了些城府,还能让文文静静的溪水有了唱小曲的机会。

江村的房屋、祠堂都是沿着玉龙溪、凤溪两边建造的,这就构成了村落的东西向主干线。小溪一侧是青石板村道,另一侧溪边无路,户户家门临溪、出门过河,形成了江村一户门前一座小桥的佳景。小户人家三块条石拼成一座跨溪桥,大户人家是条石铺盖小溪,不见溪水流,但闻流水声。

江村的双溪环绕,是天人合一之作。劳作一村的溪水,出村之后并非舍村而走,而是流进了村口聚秀湖。聚秀湖距村两华里,人工开挖,成湖时间是明朝成化到弘治年间(1465一1488)。湖呈不规则半圆形,半径约45米,湖深1.9米,总面积约6500平方米。聚秀湖对村庄水系而言,是一个大水库,村庄外数百亩农田的灌溉,同样要靠这洗衣养荷的溪水。

江村鼎盛时远不止现在的两千多人,溪水尽管勤于劳作,但依然不能满足一村人的生活所需。三十六口井十八口塘,成了江村水系必要的补充。江村的三十六口井,分布于全村,既有公用水井,又有私家水井。江村古井大都呈正方形,小水井的井圈用四块青条石拼成正方形,大水井的井圈四个角有四根制作精美的立柱,用以镶固井圈石。江村大多数水井水位高出地平面,井水距离井口上沿只有一尺上下,用个脸盆就可以舀到甘甜的井水。据江村老人说,水井里的水烧开水没有水垢,装进水瓶里也不长垢,可见水质之清纯。江村水井水位高,原因是村子群山环抱,三面山水汇聚一处;其次是溪水层层设水闸,保持了局部地下水位;三是水口聚秀湖屯水,提高了全村水位。

江村的十八口古水塘别具特色。水塘形状多呈半月形或方形,半月形的称之为“月亮塘”。这是古人为防火起的吉祥之名,因为月亮主阴。村口聚秀湖是半月形,村落南半部镶有三颗小月亮塘,村北山坡上有三个月亮塘呈“品”字形布局。水塘往往与建筑相伴相生,一组大型建筑旁必有一口精美的水塘。江村的水塘与溪水一样荣幸,都是青石垒砌。曾有二十四个天井的悦心堂西侧有悦心塘,面积400多平方米。溥公祠左侧的荷花塘,呈方形,面积600平方米。江村的水塘与村落水系相通,长年均是活水,清澈洁净。P10-12

序言

记忆代表着对过往信息的感觉和回放。对于一个地方而言,记忆就是文化,记忆就是历史。

旌德文化底蕴深厚。这只是一个概念,一种说法。要让人信服,我们还得拿出年代悠久、名人辈出、古迹遍地、文化灿烂的历史来证明。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近年来编撰出版的《旌德名人》《中国灵芝之乡——旌德》《旌德人文》《旌德古建筑》《旌德风物》等书就是对旌德历史文化的系统梳理和总结。这些书,无疑是对旌德文化底蕴深厚的诠释。相对于旌德的历史文化而言,我们的研究工作远没有结束,旌德的历史记忆还有待于更深入持久的去复原。复原历史记忆,是一种考古,既要立足于本土,还要借助于外力。有关旌德的历史文献,县内留存有限,外地的馆藏资料更为丰富,有志于旌德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人同样不乏其人,研究成果迭出。基于同仁们的共同努力,才让我们有信心编辑出版这本《旌德记忆》。

《旌德记忆》,分乡村记忆、商人记忆、文化记忆和宗教记忆四辑。乡村记忆重点剖析江村的宗族文化,诠释庙首吕氏家族的文化传承,挖掘旌歙古道的历史文化;商人记忆则首次披露了明清时期旌德商人队伍发展壮大的历史,让今人在徽宁商帮中看到旌德商人的真实面孔;文化记忆重点阐述文庙在旌德祟文重教上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还介绍了旌德经史学家江藩和徽学的关系;宗教记忆为了解旌德佛教寺庙的历史沿革、文化信息提供了一扇窗口。

《旌德记忆》的编辑出版,对置身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之列的旌德,无疑是一次深度的文化挖掘,一次较好的文化传播。为我县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佐证。就政协文史资料编撰工作本身来说,也是“资政”功能的又一次显现。

感谢为本书撰写文章的专家学者和文史工作者,是他们的辛勤耕耘,才让热爱旌德历史文化的各界人士感受到它的厚重,感受到它的光彩。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旌德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光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020933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2015002928
中图分类号 K295.44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