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了凡四训(插图本)
内容
内容推荐
《了凡四训》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写给子孙的家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人生经历的方式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告诫后人要积善行德、改过自新。全书融会了道教的哲学和儒家的理学,强调自我修养应从“治心”入手,提倡记功过格。
作者简介
袁了凡(1533-1606),明代思想家,本名袁黄,浙江嘉兴府嘉善县魏塘镇人。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代表作《了凡四训》融会了道教的哲学与儒家的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自我修养从“治心”入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目录
第一篇 立命之学
第二篇 改过之法
第三篇 积善之方
第四篇 谦德之效
序言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
,字坤仪,江苏吴江(今江
苏苏州吴江区)人,明神宗
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
士,做过宝坻知县,对天文
、水利、理数、兵备、政治
、勘探等都有一定造诣。
《了凡四训》是了凡先
生在69岁时所作的诫子家训
。因此,这篇家训作为立命
、修身、治世的教育经典,
是了凡先生一生道德学问的
涵养和凝聚,他以自己的亲
身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
如何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了凡先生家居生活非常
俭朴,却和夫人一起,在家
境允许的范围内,力行布施
;他个人修身是每天反省改
过、诵经持咒、参禅打坐,
不管公私事务再忙,早晚定
课从不间断;在清心寡欲、
无虑无求中祈天立命。就在
这种修德养性的过程中,了
凡先生为了教育儿子,积淀
自己的人生,写下了四篇短
文,当时命名为《诫子文》
,或称《训子文》。后来为
了启迪世人,改为《了凡四
训》,这就是后来广行于世
的《了凡四训》的由来。
了凡先生作此《训子文
》,旨在训导儿子,认识命
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
,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
善积德、谦虚谨慎种种的效
验。所以这篇家训一共分为
四部分:《立命之学》《改
过之法》《积善之方》《谦
德之效》。
由《立命之学》篇,我
们知道了“一切福田,不离
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安身立命,无非看自己
存心何处而已,所谓“命由
我作,福自己求”,也如《
诗经·大雅·文王》所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由《改过之法》篇,我
们明白了改过者,要发三心
—耻心、畏心、勇心。而人
之过,有从事上、理上、心
上改者,因功夫不同,效验
亦异;过由心造,亦由心改
,如斩毒树,直断其根,不
要枝枝而伐,叶叶而摘,要
直断其根,从心上彻法底源
地改过。
由《积善之方》篇,我
们清楚了善有真假、端曲、
阴阳、是非、偏正、半满、
大小、难易,所以为善要明
理,否则不仅无益,还可能
造业。《易经》曰:积善之
家,必有余庆。善行无穷,
不能尽述,从本篇与人为善
、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
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
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
敬重尊长、爱惜物命这行善
的十方中,我们不仅找到了
为善的下手处,而且如果真
能够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
万德可以俱备矣。
由《谦德之效》篇,我
们懂得了唯谦受福,恭敬顺
承,小心谦畏,受侮不答,
闻谤不辩,天地鬼神,犹将
佑之,无有不发者,是故谦
之一卦,六爻皆吉。《书经
》曰:满招损,谦受益。《
易经》云:天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
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了凡先生劝人要气虚意下
,聚敛谦光,因为福有福始
,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
必相之,所谓“凡天将发斯
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
;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
肆者自敛”。还以道者之口
云: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
不可求哉?善事阴功,皆由
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
……篇末再次谆谆教诲谦德
之效验:人之有志,如树之
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
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
地……况谦则受教有地,而
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
可少者也。
这四个部分,其实都在
讲修心。安身立命、改过修
善很重要,而保持这种善根
福德更重要。印光祖师说:
“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
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一切
恭敬”,才能长久保持善根
福德,所以从真实心中存有
一份谦德尤为重要。
制定家训或家规自古就
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
。《了凡四训》中立身、处
世、为学、修德、立业的经
验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典
范。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
其现在不仅为千万家庭所接
受,更被国内外许多企业乃
至社会多个层面列为典范教
材,了凡先生一生不显,没
有成为高官,而声誉日隆,
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清朝时期的“中兴名臣”
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
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
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
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
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
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曾
国藩还将此书列为子侄必读
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近代著名的学者胡适先
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
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
重要代表作。
四百年来,这篇家训不
仅流传于中国各地,被书香
门第奉为“传家之宝”,也对
日本政经界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日本著名汉学家、阳明
学大师安冈正笃先生,对《
了凡四训》推崇备至,他建
议日本天皇及历任首相将此
书视为“治国宝典”,应当熟
读、细读、精读;凡有志执
政者,应详加研究。
安冈正笃先生盛赞此书
为“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
这篇中国家训不仅对当时明
治时期的日本青少年产生了
巨大影响,而且至今仍然深
深教化着日本政经界的高层
人士。所以,《了凡四训》
对一百年来的日本社会,具
有深厚的影响力,值得各界
有为有识的精英再三研读。
和安冈正笃先生一样,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两家世
界500强企业的缔造者、“日
本经营四圣”
导语
足本呈现,未做任何删减。近百幅精美手绘插画将《了凡四训》中的典故画出来。
立命、修身、治世的经典,“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智慧哲学。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安身立命、改过修善,保持善根福德的大智慧。
精彩页
第一篇 立命之学
原文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同心也。
注释
1 余:我。
2 童年:年纪小的时候。古代凡是不满二十岁的人,都叫童。
3 举业:从前读书人学做八股文章,去考秀才举人,叫作举业。
4 养生:养活生命,保养身体,使生命得以延长。此指使生活得以保障。
5 济:救济。
6 习:学习。
7 艺:技艺,俗称本事。
8 尔:你。是对不客气的人或长辈对小辈使用的。
9 夙心:向来有的心愿。夙,向来,一直以来。
译文
我在童年时,父亲便去世了,年迈的母亲命我放弃科举功名,改学医,她说:“学医可以谋生,也可以济世救人,并且学习一种技艺,借此成名,是你父亲从前的心愿。”
解读
这是了凡先生对自己年少时一段人生经历的自述。了凡先生童年时父亲便已离世,在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封建社会,孤儿寡母的生活必然是异常艰难的。也许正是因为生计的艰难,他的母亲才会忍痛要求他放弃科举考试之路。要知道,科举考试,自隋朝设立,至明朝发展到鼎盛时期,是普通学子进人仕途的唯一途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明朝统治者对科举的重视以及明朝科举方法的严密远远超越以往朝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母亲要求自己的儿子放弃科举这一从政之路,改学其他,是极其无奈的。
那么,放弃科举入仕之路,应该何去何从呢?母亲给出的建议是学医。为何会建议孩子学医呢?这是母亲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作出的决定:一方面,学医之后,便会有一技之长,将行医作为谋生手段,可以安身立命;另一方面,若用心学习,便能悬壶济世,免除他人的痛苦,是一个于人于已都有好处的职业。此外,天下父母无不期望儿女成材,了凡先生的母亲也一样,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用心学习,精通医道,成为名医,既能赖以谋生,又能济世救人,还能完成亡父夙愿。天下父母的爱子之心,总是竭尽全力地为之计深远!
原文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
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
余引之归,告母。
母曰:“善待之。”
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
余遂礼郁为师。
注释
1 慈云寺:寺庙名,详细地址不详。
2 修髯:长须。髯,颊毛,泛指胡须。
3 仕路:仕途,官路。
4 进学:科举制度中,考人府、州、县学,做了生员,叫作“进学”,也叫作“中秀才”。
5 里居:家乡,故里。
6 邵子:邵雍(1012-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谥“康节”,后人称“百源先生”。著有《皇极经世》等书,《宋史》有传。
7 皇极数:来源于《皇极经世》一书,严格说是铁板神数组成部分。《皇极经世》分内篇和外篇,合共十二卷;将天地万物归于天数之中,以数为太极点而论事。
8 纤:细微的地方。
9 郁海谷:人名,生平不详。
10 沈友夫:人名,生平不详。
11 开馆:指过去先生开设学馆授徒。
译文
后来,有一天我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长须飘飘,相貌非凡,神气清秀,看起来像仙人一样。我便非常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就对我说:“你是官场中的人,如果参加考试,明年便可以考中秀才,为什么不去读书呢?”
我便把家中情况,以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了他,并且请教老人的姓名与家庭住址。老人回答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得到宋朝邵康节先生《皇极数》术的真传。照注定的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
因此,我便带着这位老人回了家,并将情形告诉了母亲。
母亲对我说:“好好对待这位老人家。”
这期间,我多次请先生替我推算,试验先生的推算是否灵验。结果孔先生推算的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都非常灵验。我因此便起了读书的念头,就与表哥沈称商量。表哥说:“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开馆授学,我送你去那里寄宿读书,非常方便。”于是我便拜郁海谷先生为师。
解读
人的一生总是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有时候虽然我们早已规划好了未来,但是,机缘巧合之下,人生可能并不会全然按照我们的规划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只是,年纪越小的时候,遇到种种变化,对人一生的影响越大。本段叙述的就是了凡先生在慈云寺遇到了一位长着长长胡须、相貌伟岸的老者,这一次相遇,也成了了凡先生命运改变的契机。
“髯”的本义是指两颊上的长须或者下垂的头发,后来泛指胡须、头发,古时候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有些男子有蓄留须髯的习惯。古代的男子很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了凡四训(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袁了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266569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5
出版时间 2022-07-01
首版时间 2022-07-01
印刷时间 202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88
CIP核字 2021215968
中图分类号 B823.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5
177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