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雷编著的《新世纪底层文学与中国故事》从“底层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入手,将其置于全球化的视野中,阐述其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尤其是对“底层文学”在新世纪的中国兴起的社会、思潮和文学内部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论述,并通过对重要作家胡学文、陈应松、刘继明、王祥夫等人的专题介绍,对新世纪中国这一最重要的文艺思潮做了整体性研究。
图书 | 新世纪底层文学与中国故事/惺亭文会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云雷编著的《新世纪底层文学与中国故事》从“底层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入手,将其置于全球化的视野中,阐述其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尤其是对“底层文学”在新世纪的中国兴起的社会、思潮和文学内部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论述,并通过对重要作家胡学文、陈应松、刘继明、王祥夫等人的专题介绍,对新世纪中国这一最重要的文艺思潮做了整体性研究。 内容推荐 “底层文学”是新世纪中国出现的一种新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文艺思潮,2004年以来逐渐成为文艺界关注的一个中心,它与中国现实的变化,与思想界、文学界的变化紧密相关,是中国文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也是“人民文艺”或文艺的“人民性”在新时代的发展,是中国故事的重要或主体部分。这一思潮不仅产生了代表性作家曹征路、陈应松、胡学文、王祥夫、刘继明、罗伟章等,而且对其他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10年来,围绕“底层文学”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底层文学”也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作家作品,这一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代中国文学的面貌,并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新颖的中国故事。 李云雷编著的《新世纪底层文学与中国故事》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底层文学”兴起的社会、思想与文学内部的原因,并通过对曹征路、胡学文、陈应松、刘继明、王祥夫等重要作家的专题分析,对这一文艺思潮做了整体性的研究。 目录 导论 新世纪“底层文学”论纲 一、何谓“底层文学” 二、批评“底层文学”的三个角度 三、“底层文学”及相关理论问题 四、“底层文学”的重要性及其前景 第一章 全球化视野中的“底层文学” 一、“中国经验”与中国故事 二、全球化中的价值观或认同问题 三、1980年代“文学理想”的破灭 四、“底层文学”的传统,或新的可能性 五、世界文学视野中的“底层文学” 第二章 “底层文学”、“打工文学”与中国故事 一、文学史脉络中的“底层文学” 二、“底层文学”与“打工文学” 三、“底层文学”的深化 四、“打工文学”:新的体验 五、“中国经验”与“文艺复兴” 第三章 2004年上半年:“三农”题材小说 一、“三农”题材小说展现的现实场景 二、文化与历史层面的反思 三、“三农”题材小说的艺术成就及不足 第四章 2006:“底层叙事”的新拓展 一、思想层面的探索:曹征路与刘继明 二、艺术性的追求:李锐与胡学文 三、表现范围与方法的扩展:罗伟章与周昌义 第五章 2007:“底层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一、“民族形式”与左翼传统 二、“底层文学”中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三、“现代主义”或创作方法的拓展 第六章 曹征路与“底层文学” 一、《那儿》:“新左翼文学”的力量及其可能性 二、《霓虹》:无望中的挣扎与力量 三、《豆选事件》:艰难中的新生 四、《问苍茫》:“新左翼文学”的可能性 第七章 转变中的中国与中国知识界:《那儿》讨论 一、讨论的基本情况 二、“纯文学”反思与“底层文学” 三、“新左派”与自由主义论争的影响 四、新改革观与中国的前景 第八章 “底层文学”的误区与“新左翼文学”的可能性 一、“底层文学”的两种倾向 二、“底层文学”、“纯文学”与现实主义 三、“底层文学”与“左翼文学”的传统 四、“新左翼文学”的可能性 第九章 胡学文:一棵树的生长方式 一、底层生活的发现者 二、执拗的主人公 三、叙述艺术的探索 第十章 王祥夫:底层生活与小说的艺术 一、中国故事、文学传统与底层生活 二、小说的艺术与人性美 三、道德的脆弱性与人性拷问 第十一章 刘继明:从“先锋文学”到“底层文学” 一、先锋的意味与“节奏” 二、现实:关注与反思 三、从“底层叙事”到“新左翼文学” 第十二章 陈应松:中国乡村的“新现实”及其艺术化 一、《野猫湖》:被逼而成的“同性恋” 二、《夜深沉》:故乡为何难以归去 三、《一个人的遭遇》:信任问题 四、新问题的发现及其艺术化 第十三章 贾平凹与新世纪文学的“底层”转向 一、现实关怀与“底层”转向 二、民族文化与“民族形式” 三、长篇、生活与整体性的态度 第十四章 我们如何叙述农村 一、“故乡”的消失 二、土地:问题的核心 三、新的问题与新的经验 第十五章 如何开拓乡村叙述的新空间 一、历史视野中的“乡村巨变” 二、世界文学中的“中国乡村”故事 三、“乡村巨变”与艺术的创造性 第十六章 “打工文学”的问题与前景 一、“打工文学”的兴起 二、深圳的新生代打工作家及作品 三、周述恒和《中国式民工》 四、“新工人美学”的萌芽与可能性 第十七章 “非虚构”文学中的底层叙事 一、“非虚构”:问题与方法 二、“非虚构”的界限与传统 三、理论问题与新的可能性 第十八章 “底层文学”与青年作家 一、从“先锋”到“底层” 二、不同风格的“底层文学” 三、“底层”与开阔的世界 余论 新“小资”的“底层化”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世纪底层文学与中国故事/惺亭文会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云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605073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2 |
出版时间 | 2014-11-01 |
首版时间 | 2014-11-01 |
印刷时间 | 2014-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8 |
CIP核字 | 2014250011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31 |
宽 | 16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