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
该集刊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
本辑为总第11辑,分为哲学人类学、学术焦点、经典译述和经典阅读几个栏目。
图书 | 跨文化研究(总第11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 该集刊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 本辑为总第11辑,分为哲学人类学、学术焦点、经典译述和经典阅读几个栏目。 目录 ·哲学人类学· 存在——一个麦格芬:如何保护思想的欲望 汉斯·布鲁门伯格(Hans Blumenberg)/文 陈淑仪 胡继华/译 人类的隐喻——汉斯·布鲁门伯格的人类学隐喻学之发展 大卫·亚当斯(David Adams)/文 王茜 胡继华/译 布鲁门伯格的哲学人类学——海德格尔与卡西尔之后欧洲哲学主流 维达·帕韦斯齐(Vida Pavesich)/文 黄兰花 胡继华/译 ·学术焦点:荷尔德林的现代性· 荷尔德林《莱茵河》中的卢梭之声与现世观 大卫·凯诺森(David Kenosian)/文 柳燕/译 诗人的二元论痛苦——论格奥尔格和荷尔德林 保罗·德·曼(Paul de Man)/文 王清露/译 没有诗歌,理论注定贫困——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追忆》的阐释 艾维托·罗内尔(Avital Ronell)/文 胡帅/译 ·经典译述:比较文学的前世今生· 古今不同民族诗歌的比较研究:诗歌的民族性与价值 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文 沙悦然 齐天畅/译 比较文学现阶段的任务 雨果·梅尔茨(Hugo Meltzl)/文 齐天畅 沙悦然/译 世界文学 格奥尔格·勃兰兑斯(Georg Brandes)/文 张睿桐/译 文学界之乱象 小林秀雄(Kobayashi Hideo)/文 肖炅焘/译 进化,世界系统,世界文学 弗兰克·莫莱蒂(Franco Moretti)/文 张子荷/译 ·经典阅读· 德国思想史上“现代性批判传统” 谭嘉怡 等 Abstract 《跨文化研究》稿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跨文化研究(总第11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胡继华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9798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22-04-01 |
首版时间 | 2022-04-01 |
印刷时间 | 2022-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56 |
CIP核字 | 2022032162 |
中图分类号 | G11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