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中国历史回顾与前瞻)(精)/实践社会科学系列
内容
内容推荐

在差异化对立日渐显著的今天,中国道路何去何从?西方理论究竟是砒霜还是蜜糖?在根植儒家传统的土地上如何开出现代之花?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本书具体分为“我们的问题意识:对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反思”“中国乡村振兴: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等数章内容。

作者简介

黄宗智,1940年生。著名历史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师从著名学者萧公权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历史系教授,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Protessor,Above Scale),2004年荣休。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Modern China(《近代中国》)创刊编辑(1975年至今)。《中国乡村研究》(Rural China)创刊编辑(2003年至今)。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主要学术兴趣为明清以来的社会史、经济史和法律史。主要著作有:《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最佳著作奖)、《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最佳著作奖)、《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探寻中国农村发展出路》等。

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我们的问题意识:对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反思  

第二章 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 

第三章 国家与村社的二元合一治理:华北与江南地区的百年回顾与展望 

第四章 国有企业与中国发展经验:“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五章 重新思考“第三领域”:中国古今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

第六章 国家·社会·市场:关于中西国力现代化路径不同的思考 

 

第七章 新综合性视野与远瞻性愿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 

第八章 探寻没有金融股市霸权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兼及振兴中国乡村问题 

第九章 中国乡村振兴: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 

第十章 民主主义与群众主义之间:中国的人民与国家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 

代后记 再论内卷化与去内卷化 

人名索引

精彩书摘

美国战后的中国研究

一、“共产主义中国”vs.“中国”

我在华盛顿大学(位于西雅图,以下简称“华大”)读研的时候(1960年—1966年),中国研究的大问题是怎样理解“共产主义中国”。许多汉学家进入中国研究领域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爱好和认同,尤其是对(精英阶层的)“大传统”,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明显拒绝了那个传统而拥抱了马列(共产)主义,并且是在“冷战”的大环境中作出了那样的选择。研究中国的学者该怎样来应对两者间的巨大分歧?一个是“可爱的”,另一个是“可恨的”;一个是对美国友好的(蒋介石的)台湾当局(虽然是软弱的),另一个是与美国敌对的共产主义中国。那些深层的矛盾在当时的具体体现是美国是否该承认共产主义的中国并支持其进入联合国(拒绝蒋介石的台湾当局),还是像美国的右翼政见(被朝鲜战争进一步激化和扩大)主张的那样,仍然支持其盟友国民党和蒋介石及其在联合国的位置?

在华大,当时的主要“右翼”中国研究中心,答案主要来自该研究所的所长泰勒(George Taylor)和副所长麦克尔(Franz Michael),他们坚持“共产主义”是外在于中国文化的,是外部环境影响、“强加”于中国的。泰勒和麦克尔主要在他们的教科书《现代世界中的远东》中宣扬这个意见。\\[Michael and Taylor,1964(1956):412,423,430,432\\]笔者对当时为他们的课程当助教的经历记忆犹新。

当然,华大的“远东和俄国研究所”(Far Eastern and Russian Institute)的所作所为并不仅止于此。它同时还集合了当时的一些优秀的中国研究学者(包括来自中国的华裔学者)来从事有实质性内容和价值的研究,而其中的一位主要学者便是(笔者的导师)萧公权(Kungchuan Hsiao)老师,他无论在什么样的标准下都是世界级的学者。研究所的学术成果包括张仲礼关于中国“士绅”阶层的两卷本、萧公权关于19世纪国家对农村的控制的大部头研究(其实是一项奠基性研究,更像一本参考书而不是意识形态化的著作),以及麦格尔和张仲礼的《太平天国叛乱:历史与文件》两卷本。它们都是重要的学术贡献。

华大中国研究的另一维度是魏特夫(Karl August Wittfogel)。他当时每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来华大工作一个学期和从事其“东方专制主义”研究。与华大的其他教员不同,他不是一位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其学术动力主要来自对心目中的所谓“极权”的憎恨。华大的敌对方是费正清在哈佛的比较开明和没有华大那么“右”的中心。他们的主要著作是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的《中国的共产主义和毛泽东的兴起》,它与华大的观点对立,论证了“毛主义”的中国特征。对史华慈来说,“中国的共产主义”主要把原来的主体是在工业世界的无产阶级的马列主义,重新理解并适用于中国的农民社会和农民革命。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因此并不是一个由莫斯科控制的运动,而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逐步独立于莫斯科的革命运动。他的论点被表述为共产主义的“中国化”而被引用于哈佛的教科书《东亚:现代的大转型》和《美国与中国》之中。

对这个(美国的)“中国问题”的关心无疑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研究的问题意识的核心。虽然如此,仍然有不少比较纯粹的学术著作,而且双方都致力于提高其学术水平,扩大和深化其图书馆藏书,以及培养新一代受过更好语言训练(中文和日文)的青年学者,而又同时相互竞争试图获取更多的“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以及基金会等的研究机构资助和研究生的外语学习和实地研究奖学金资助。

上述的“中国问题”不仅比较明显地影响了以上的那些中国研究,也不那么明显地影响了其他的研究。譬如,在中国的“士绅”阶层方面,华大的主要论点是,其基础主要寓于其所承担的处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中介功能,而不是像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设定的那样,是基于“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的“统治阶级”。那是一个和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主要源自治水功能相契合的论点,也是一个认同于中国士大夫阶层、“学者官员”和大传统的汉学家们所欢迎的论点。而且,它是一个具有一定实质性经验证据的论点,虽然它并没有能够证实土地占有并不重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中国历史回顾与前瞻)(精)/实践社会科学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宗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47461
开本 32开
页数 42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89
出版时间 2022-04-01
首版时间 2022-04-01
印刷时间 202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602
CIP核字 2022022772
中图分类号 K207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7
157
2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