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音乐信仰(赵晓生谈话录)(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我的音乐信仰》由赵晓生和梅雪林著。

本书是在梅雪林先生一手倡议推动下得以成书的。过两天就是作者赵晓生来此世界痴生六十七年了。按照自己对年龄的三种表述方法:1.过一天算一天,过一年算—年,那么就是十十足足六十七岁;2.行“公制”,类公尺、公斤、公里,应算作“33.5公岁”;3.另创一“制”,先顺活一甲子六十年,然后逆行,活一年减一岁,如果再一甲子减到头,一正一负两甲子退到“零岁”,再从头活起。此制较具挑战性,听说人类正寿应以一百五十岁为平均数,故少说也理应完成第一次轮回,先活上一百二十年再从头开始。按此制,应该是六十减去七,就是五十三岁了。

内容推荐

当满腹才气、桀骜不驯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赵晓生,遇上具音乐专业背景的资深沪上出版人梅雪林,呈现的不仅仅是单纯语言交流式的谈话,而是思想之碰撞、灵感之激发。《我的音乐信仰》既是一部精彩迭出的谈话录,同时又是一部知人论世的音乐评论集。这些围绕人、人生与音乐的字字句句,既有关乎信仰、梦想的灵魂求索,亦有对经典、现实、新论的深度剖析。这里,有你所需要汲取的养分;这里,也有你需要的经典导引。

有人说,赵晓生很博学;有人说,赵晓生很狂傲;有人说,赵晓生很真率;有人说,赵晓生很自大……这些是真正的赵晓生吗?他是观音闻声的音乐使者吗?文如其人,乐如其人,言如其人,相信这本《我的音乐信仰》会让你慢慢地走进一个真实的、精彩的音乐世界!

目录

前言

一 音乐与信仰

 我是一个相信“天意”的人

 作曲家的自由与不自由

 即兴演奏能力的培养

 学会为演奏“保鲜”

 读书是生活的必需品

 灵魂需要支撑

 “白天人”和“黑夜人”

 八大国标上海音乐人

 学问四法

 自我完善是一条学习之道

 读书是生活的必需品

二 我的中国钢琴梦

 “中国风格”的由来

 中国钢琴音乐的装饰问题

 中国钢琴音乐的节奏问题

 中国钢琴音乐的结构

 我的中国钢琴梦

三 我的音乐心路

 琴童时代违背了我的意愿

 我的第一位钢琴老师

 1978年我跳槽了

 曲曲折折的悟道之道

 我为什么喜欢即兴演奏?

 我的音乐观

 演奏、作曲、理论“三角关系”

 永远倾听心中的声音

 钢琴考级的历史与现状

 对钢琴考级的理性思考

四 我的学术观点

 音乐,一种智慧

 “独步斋”不寂寞

 献给妻子的生日礼物

 传统作曲的结构与原则

 阅读此书的几点建议

 巴赫的神化和智慧

 令人着迷的巴赫

 病榻前的纪念

 不易·简易·变易

 太极系统的历史依据

 “太极系统”的实验品

五 现代音乐启示录

 叛逆性、探求性、多元性、个体性

 对浪漫主义艺术观的技术反叛

 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的出现

 无调性和不协和的世界

 音乐与科技发生了关系

 “先锋派”是个社会现象

 五对概念的历史意义

 新浪漫主义合力论

 音乐是时空艺术

 何为“合力论”?

试读章节

我是—个相信“天意”的人

梅雪林:在中国音乐界,很多见过您的人,或者说听过您演讲的人都认为您是一个“怪人”,是一位集钢琴、作曲、著书于一身的“怪人”。听您的演讲,看您的著作,每个人都会晾诧于您的渊博学识与独到的见解,有什么秘诀吗?

赵晓生:对于我这样—个生活经历极其简单的人来说,自从七岁开始学弹钢琴,到现在六十七岁,整整一甲子,可以说,音乐是我生命的全部。除去音乐,我没有任何其他东西。音乐占据了我的全部时间,于是,音乐也就成为我的生命。音乐之对于我已经几成宗教。我虔诚地皈依于他,匍伏在他脚下,崇敬他,仰望他,把自己的全部(首先是时间,也就是生命)奉献给了他。尽管这违逆我幼年梦想的本意,但,或许这也就是“天意”。我是一个相信“天意”的人。1981至1985年这段在美国时间的学习,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没有这段学习,也就不会有我后来做的那些事情。当然如果一直在美国待下去,也不行。“艺术”这个东西,靠人云亦云一起凑热闹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要有个性。有个陛的艺术才有生命力。

我从小学习钢琴的时候就喜欢自己写曲子。因为从来没学过如何作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了。小时候非常崇拜贝多芬,希望有一天能像贝多芬那样创作,后来也写了一些类似奏鸣曲那样的钢琴曲,还写了一些童声合唱。20世纪60年代音乐界提倡钢琴音乐“民族化”,这个观念倒是给了我很多奇怪的想法,就想知道钢琴能不能发出民族乐器的声音?譬如用铟琴模仿笛子、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的声音。当时为了模仿竹笛创作了《塞北笛音》,模仿月琴创作了《滇南琴声》,根据琵琶曲移植创作了《霸王卸甲》,根据“样板戏”也创作了不少东西。应该来说,当时社会流行的一些试验我都去尝试了。其中既有独奏,也有“伴唱”,还有五重奏。比如根据《龙江颂》江水英唱段,《杜鹃山》柯湘《乱云飞》唱段、《家住安源))唱段等,都编创了钢琴独奏曲。这些作品虽然受到当时文化氛围的制约,但是尝试创作这些习作,对自己的创作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还是大有裨益的。

梅雪林:1978年上海音乐学院恢复招生作曲研究生,您成了丁善德先生的作曲研究生,在七八十个考生里,当时只录取了三个人。其中还有,杨立青是施咏康先生的配器研究生,汪成用是桑桐的和声研究生。1981年,您又被公派去了美国,从此就真的跳进了作曲的圈子里。本科读钢琴专业,硕士改学作曲,从今天看来这样一个选择也属于“天意”吗?您后来到了美国又学习了电子音乐。您怎样看这段经历?

赵晓生:虽然改学了作曲,但是还经常开钢琴音乐会。只要自己觉得有事可做,只要觉得开心,弹钢琴或者作曲都是可以的。记得在美国的时候,一边学钢琴,一边学电子音乐,还一边教钢琴。当时学的电子音乐和现在的电子音乐完全不同。我在美国几年,总共创作了四首电子音乐。其中有一首是类似古琴的声音,还有一首是用了巴赫的语汇。在我的心目中,巴赫的音乐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声音。早期电子合成器的这些技术,影响了我对声音的想象力。

哥伦比亚大学是电子音乐发展最早的地方之一。当时的设备很大,但是效率很低,现在设备非常小,效率很高,做起来很容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做电子音乐就是做“魔术”。我曾经玩过一个游戏,音乐采集进设备之后,用了“倒影”、“逆行”、“延时”等办法,就把我的话自动做成了电子音乐。所以各种音源都能变成一个“音乐”。在钢琴上弹任何一个音,采录进去后,就变成了各种声音的延长,变成了系列。这样作曲就太方便了,成了把各种配料放进去之后的“选择”了。但我总觉得电脑做出来的音乐不是我自己生命的延伸,而是电脑自己生命的延伸。所以后来还是采用常规的手法,一个音一个音地去写。

P003-006

序言

《我的音乐信仰》,是在好友梅雪林先生一手倡议推动下得以成书的。过两天就是我来此世界痴生六十七年了。按照自己对年龄的三种表述方法:1.过一天算一天,过一年算—年,那么就是十十足足六十七岁;2.行“公制”,类公尺、公斤、公里,应算作“33.5公岁”;3.另创一“制”,先顺活一甲子六十年,然后逆行,活一年减一岁,如果再一甲子减到头,一正一负两甲子退到“零岁”,再从头活起。此制较具挑战性,听说人类正寿应以一百五十岁为平均数,故少说也理应完成第一次轮回,先活上一百二十年再从头开始。按此制,应该是六十减去七,就是五十三岁了。

年龄实在是个无甚意义的参数。对我来说,“生日”仅仅与母亲为生我而“十月怀胎一朝痛苦”相联系。所以,我从不为自己庆生日,只是默祷母亲在天之灵而已。但无论用什么“岁制”计算年龄,都无法改变老之将至与活一年寿数少一年这个事实。哪怕自我壮胆,哪怕故充年轻,实际主义的存在是生命的倒计时已经开始。

壬辰大暑之日见到清样,好似审视自己几十年来所做的一场场梦。人生如梦对于生活如我这般简单的人来说,这六十七年是无色的梦。因为,当我十足岁时满怀憧憬崇拜之心自行考入上海中学,幻想着清华北大复旦同济交大,做着宏观天体宇宙微观基本粒子的童年美梦之时,现实却是父亲强行把我“塞”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我坚决不从,他把无反抗能力的我反锁三楼亭子间内三日,逼我就范。就这样,我记忆中人生第一个重要美梦彻底破碎,“我的音乐信仰”宣告开场。

1956年8月31日,我正式进入时处漕河泾的上海音乐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南院,在大门口接我入学的高班同学是奚其明。在假山、池塘、钟楼、草坪、鸟语、花香、捉迷藏、打野战的无法无天中,我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最放肆、最无心事的一年半。好景不长,就在第二年,同一个钟楼下大礼堂中,两次“会”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次是大卫·奥依斯特拉赫和杨波斯基音乐会,演奏曲目是贝多芬《C小调第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拉威尔儆冈狂想曲》、弗朗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时隔五十六年,竟历历在目,声声在耳。另一次,过不了多久,所有人被叫到同一礼堂“斗争右派”。我第一次亲眼见识人与人之间怎么好好的就忽然举起拳头高呼口号喊打倒。这一精神猛烈刺激给我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以后的事情不必细说。头悬达摩克利斯之剑,屁夹臭黑狗崽子之尾,我活到六十七这年龄不容易啊!与我同龄的朋友一定都为自己依然活着而唏嘘不已。这些话是现在“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广大朋友们所无法理解的。

梅雪林先生是我最接近、最密切的少数几个朋友之一。除去私人交情,他先后为我的学术著作系列:《传统作曲技法》、德向音乐圣殿》、《太极作曲系统》、《钢琴演奏之道》等担任责任编辑(《时空重组——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上、中、下]的责任编辑是我1956级同班好友姚方正先生、《BACH解密》的责任编辑是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的王赛女士)。正因为如此,我们时常在一起谈及与我专业活动相关的各种话题。有心的他把他认为有意义的我们之间的言谈辑录成书,使我自1985年后二十七年来的学术思想得以留存一麟半爪,这使我从内心深处对我的好朋友、好伙伴、好搭档梅雪林先生充满感激。

赵晓生

壬辰年观音成道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音乐信仰(赵晓生谈话录)(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晓生//梅雪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28004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36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05-53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1
13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