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
内容
内容推荐
西蒙娜·韦伊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曾拥有快乐的童年,进入集中营之后,她经历了摧毁人性的暴力和骨肉分离的悲痛。
本书由纪录片的导演叙述、西蒙娜·韦伊自述、西蒙娜·韦伊与朋友们的谈话三部分构成。书中配有大量纪录片剧照与韦伊儿时和历史史实照片。
本书以奥斯维辛幸存者的视角讲述,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忆。当韦伊谈起自己的遭遇、挣扎和努力时,貌似云淡风轻,却蕴含着一股深邃而超拔的力量。
作者简介
西蒙娜·韦伊(Sirnone Veil),法国著名女政治家,法兰西院士。1927年7月出生于法国尼斯,“二战”时曾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1974年出任德斯坦政府卫生部部长。1979年当选欧洲议会主席。1993年以来,历任国务部长、政府社会事务部长、卫生与城市部长等职。1998年起任宪法法院委员,直至2007年任期结束。从政期间,在法国和欧洲政坛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最受法国人喜爱的政治人物之一。
目录
西蒙娜的发髻
哀歌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
尾声·对话集
与姐姐丹尼丝:我们的经历和感受截然不同
与至交玛索琳娜:比克瑙集中营中的花
与“英雄”保罗:保罗让我重拾了对爱的憧憬
回响
我的幕前将奏响希伯来祷歌
集中营名词表
致谢
导语
西蒙娜·韦伊是谁?奥斯维辛幸存者的口述,西蒙娜·韦伊用自己的个人经历口述集中营经历,用个人遭遇书写历史中的至暗时刻,从押送犹太人的列车到被剥光衣服展示的桑拿房,从党卫军的虐待到犹太“舍监”的毒打,种种细节在韦伊冷静的描述下还原了集中营的真实情况。本书还收录了韦伊与两位朋友和姐姐的谈话,这三位“狱友”后来成为一生的至交,集中营中有八卦,有爱情,这些集中营中的花朵为那段黑色的历史点缀了一些明媚的光斑。本书用纸为瑞典轻型纸,封面覆触感膜,似乎可触摸历史,并配有纪录片剧照和历史照片60幅,全书四色印刷设计,在翻阅时有影像流动之感。
精彩页
我十二岁时,次见到了西蒙娜·韦伊。不是真的见面。那是一个周二的晚上。因为第二天不用上课,那天晚上可以看电视,是我们的幸福时光。1979年,美国大片《金刚》(King Kong)的重播引发了一轮收视狂潮。每周二,我都会在《金刚》和《影像档案》1(Les Dossiers del’ écran)两者之间纠结。
在那个年代,很多“介入派”导演会拍一些被大家称为主题电影(des Films à Thèse)的片子。《影像档案》会播放这些片子并配上一场辩论。这个节目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它的严肃性和思辨性广受好评,我很喜欢这个节目。1979年3月6日是个周二,《影像档案》播出了美国电视剧《大屠杀》2(Holocauste)的后一集。那期的主题是《纳粹集中营里的生与死》。该片讲述了早已归化的德国犹太家庭魏斯(Weiss)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家的父亲是柏林的一名全科医生,母亲是位家庭妇女,他们有三个孩子,分别是:卡尔、鲁迪和安娜。我养的只猫当时才两个月大,刚收养不久,我总是抱着它玩。我叫它鲁迪,用的正是魏斯家一个儿子的名字:他是全家活下来的人。为了求生,他先是加入了游击队,后来又逃去了巴勒斯坦。那时,鲁迪是我心中的英雄,一个幸存者和战士,我是那么崇拜他。在影片结束后的辩论中,我告别了童年,提前迈入青春期。辩论的场所是一个圆桌,上面坐着一批互不相识的大屠杀幸存者,其中就有共产党员抵抗军玛丽—克洛德·瓦扬—库蒂里耶(Marie-Claude Vaillan-Courturier)和西蒙娜·韦伊。西蒙娜坐在中间的位子。从我看到她的那一刻起,她再也未曾离开过我的世界。为了录制节目,节目里的几个年轻人专门去了趟奥斯维辛。他们是法国年轻人的代表,年长的也就三十五岁。我依旧记得主持人,他的声音、沉重的评论和受访者悲惨的经历。
“首先,我想请问韦伊女士,在您看来,法国人是否有必要看这部片子?”
“遗憾的是,这部片子太过乐观,因为里面的人都太善良了。这是部温馨的片子,处处都透着和谐友爱。然而,在真实的集中营里,大多数 人都变成了货真价实的牲畜。让人备受折磨的是,我们曾经如此地接近 区分人类和动物的界限。片子里面,有人为逝去的朋友盖上被子。可现 实往往是人们从活人身上抢被子。这是一部正面积极、人人向善,一部
刽子手和受害者之间还能经常交流的片子。然而,德国人所摧毁的,集 中营所摧毁的,正是人性。”
一名年轻的女观众问道:“为什么所有国家的人都不喜欢犹太人?” 这个问题让我如坐针毡。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都不敢光明正大地说 自己是犹太人。在我上小学二年级还是三年级时,已然记不清了,一天, 一位同学,指着我说我并不是纯正的法国人,我被惊呆了,过了几天, 他跑来和我道歉,又加了句“这没什么要紧的”,他自己也是个诺曼人。 遥远的记忆因这位年轻女士的问题而被激活:“为什么所有国家的人 都不喜欢犹太人?”每年“赎罪日”(Yom Kippour)那天,我的父母都会 帮我写一张病假条。当时,为了庆祝一个犹太节日而缺课是不可想象的。 我曾为此问过我的祖父,他是这么回答的:“要知道,这样做更好,因为我们犹太人并不总是那么招人待见。这么做可以避免一些麻烦。”这让我时刻谨记不要到处宣扬自己的出身,因为“浩劫”(la Shoah)的阴霾和威胁依旧,随时可能卷土重来。那时的我总觉得自己身负双重排斥:外形方面,我长得有点像外国佬,总让人觉得我是阿拉伯人;信仰方面,我虽很少参与宗教活动,但我却在内心默默信教。在此之前,我一直执着地想让自己成为一个纯正的法国人。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只能对自己犹太人的身份保持缄默。我觉得自己时刻都要面对两种种族歧视:反阿拉伯主义和排犹主义。
现在的我仍记得,在节目的后,西蒙娜·韦伊依旧端坐在那里,美丽又严肃。我被她迷住了。还是个孩子的我都能感受到她的不适、恼怒和那些观众所提问题的分量。她的面部特写镜头优雅、缓慢、渐进,令我沉迷。我至今仍对那个镜头记忆犹新。她当时在想什么?她能够并且愿意独自回答那些问题吗?
我已经完全将《大屠杀》这部好莱坞类型的片子抛在了脑后。我的注意力完全被这个韶华犹在的女士占据了,她的魅力和笑容让我沉醉。玛丽-克洛德·瓦扬-库蒂里耶与西蒙娜·韦伊对犹太人和抵抗运动战士被关进集中营的区别进行了精妙且激烈的讨论。哪怕年幼无知如我,也明白了要避免将两者相提并论。《大屠杀》这部极具悲剧色彩但依旧乐观感人的美国肥皂剧与西蒙娜·韦伊用克制、深情且持重的方式表达的残酷真相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不知不觉中,西蒙娜·韦伊就动摇了法国社会的保守主义和偏见。让我这个曾以浩劫为原罪的小男孩获得了新生。在1979年3月6日这个周二以前,我一直以“大屠杀”为耻。它曾
是一个不可触及的禁忌,是犹太人历史中沉重且不光辉的一笔。在听过西蒙娜·韦伊的论述后,小男孩不再试图分割自己身上法国人和犹太人的双重身份。多亏了西蒙娜·韦伊,我变成了真正的法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译者:张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47904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22-05-01
首版时间 2022-05-01
印刷时间 202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98
CIP核字 2022038341
中图分类号 I565.5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26
156
22
整理 整理:(法)大卫·泰布尔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