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于1957年创办的一本学术期刊,是国内最早创办的戏曲研究期刊之一。长期以来,《戏曲研究》秉持严谨、朴实的学术作风,继承并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成为在国内外学术界、文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也是各大图书馆、高等院校,以及各艺术研究所订阅的重要刊物。
本书为第122辑,共由戏曲考论、戏曲史、昆曲研究、戏曲文化和当代戏曲五个部分21篇文章组成。
| 图书 | 戏曲研究(第122辑)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戏曲研究》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于1957年创办的一本学术期刊,是国内最早创办的戏曲研究期刊之一。长期以来,《戏曲研究》秉持严谨、朴实的学术作风,继承并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成为在国内外学术界、文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也是各大图书馆、高等院校,以及各艺术研究所订阅的重要刊物。 本书为第122辑,共由戏曲考论、戏曲史、昆曲研究、戏曲文化和当代戏曲五个部分21篇文章组成。 目录 戏曲考论 宋金队戏的文物实证——壶关上好牢墓队戏壁画考论 王骥德家世、生平与著述新探——以晚明穆光胤《玄对楼巳集》为中心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流变考 戏曲史 “《寿椿园》戏曲案”及其所蕴含的戏曲史价值 历史重构与政治审判——论宫廷大戏《劝善金科》对《昙花记》的挪用与改易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晚清伶人开办戏园管窥 清末至民国戏曲唱片发展述略 昆曲研究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罗周昆剧创作论 戏曲文化 论影雕的源流与雕刻构图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戏曲跨文化改编中的主体意识与创作意识——川剧《欲海狂潮》的启示 当代戏曲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2022年度约稿专题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戏曲研究(第122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7230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7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14 |
| 出版时间 | 2022-05-01 |
| 首版时间 | 2022-05-01 |
| 印刷时间 | 2022-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16 |
| CIP核字 | 2022054538 |
| 中图分类号 | I207.3-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19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