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精彩而又奇异的动物世界。蒙古马、大象、狼王、公鹿、海豹均是这里的主角。
本书是中外动物小说精品,收录世界著名文学作家动物小说7篇,包括:美国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法国巴尔扎克的《沙漠里的爱情》,中国沈石溪的《象冢》等。
图书 | 奇异的蒙古马/中外动物小说精品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里是精彩而又奇异的动物世界。蒙古马、大象、狼王、公鹿、海豹均是这里的主角。 本书是中外动物小说精品,收录世界著名文学作家动物小说7篇,包括:美国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法国巴尔扎克的《沙漠里的爱情》,中国沈石溪的《象冢》等。 内容推荐 一匹叫塔赫的奇异的蒙古马,带着伴侣“小苍蝇”,从自然保护区逃出来,屡屡险象环生,凭借着超凡的聪明机智、勇猛善战,塔赫终于当上了野马群的年轻首领。但是伴侣“小苍蝇”在生下小马驹以后却不幸死去,令塔赫痛不欲生。幸运的是小马驹有个小伙伴基蒂……小说惊心动魄、跌宕起伏,读来酣畅淋漓。 《狼王梦》作者、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精心选编“中外动物小说精品”,带你进入异彩纷呈的动物王国…… 目录 奇异的蒙古马/[英]詹·奥尔特里奇 象冢/沈石溪 狼王洛波/[加]汤·西顿 七叉犄角的公鹿/乌热尔图 沙漠里的爱情/[法]巴尔扎克 荒野的呼唤/[美]杰克·伦敦 海豹历险记/[法]黎达 试读章节 蒙古的山池野马算是世界上最罕见的马了。它是史前马的一个特殊品种,在人类出现以前早就有了。人类从来就驯不服、也养不住这种野马,所以它们还是老样子,看上去就跟法国山洞中发现的史前人壁画上画的野马一模一样:个子矮小,深红色的毛,脑袋特别大。 近三十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大都认为蒙古野马已经绝种了。可是不久前,一个叫巴留特的蒙古小孩在一处山间草地上发现了它们。尤其是其中一匹他称呼为塔赫的小公马给了他极其深刻的印象。消息传出去以后,俄罗斯、捷克、德国和英国的科学家都来了。他们用尽一切办法,最后用催眠弹才逮住了四匹野马,两匹公的和两匹母的,分送到俄罗斯、捷克、德国和英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内。而其中送到英国威尔士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正是那匹叫塔赫的小公马。下面说的就是它到了英国以后的故事。 一 英国威尔士野生动物保护区,是一处出色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那里面积很大,有很多山岗和牧场,周围既没有城市,也没有村庄。保护区没有栅栏和围墙,只在二十五英里以外的地方拉了一道电网,以防止动物跑到公路上去。 负责这一保护区的杰米森教授是英国国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主任——一位优秀的动物学家。他为了让一匹蒙古野马乐意在此安家,一年前就驯养了一匹叫“小苍蝇”的设得兰矮种小母马。“小苍蝇”温顺老实、天真可爱,是教授小孙女基蒂的好朋友。教授想:要使那匹野马在这自然保护区过得惯,除了给它找一个温和机灵的同伴以外,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等到野马信赖他们了,那时就可以再从蒙古给它弄来一匹母野马,而把“小苍蝇”领回来。 塔赫被运畜车运往威尔士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时候,好像已感到情况不大妙。它在车里直打响鼻,蹄子又刨又踢。到了保护区,当人们将后车门打开时,它开始站在一边一动不动,两眼紧盯着大家,低下了头,好像要发起进攻似的。过了一会儿,它像猫一样弓起身子,一溜烟地向草场方向跑去。它拼命狂奔,四条又短又粗的怪腿就像平伸在地面上一样,转眼间就在河谷里消失了。 野生动物保护区最高的山顶上有一个叫“乌鸦窝”的观察站,教授的助手皮特就在那里日夜对塔赫进行观察。 第二天一早,皮特就从“乌鸦窝”打来了紧急电话,说塔赫在到处乱跑,可能是在找出口,也可能是在找自己的野马群。 过了一个星期,皮特又在电话中报告说:塔赫把保护区跑遍了,后来总算在一个小河谷安顿了下来,那里有含盐分的青草,还有少量清水。但它总是气呼呼地又摇头又甩尾巴,翻来覆去地打量那片小山丘,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东西。它遇到什么追什么,有一群白嘴鸦被它吓得四处乱飞,就好像后面跟着一个恶鬼。 教授想,塔赫是群居动物,现在它觉得孤单了,就可以把“小苍蝇”放出去了。他和基蒂把“小苍蝇”装上运畜车,运往塔赫所在的河谷。在那里,“小苍蝇”如要寻路回家,一定得穿过塔赫的新领地。平时温顺的“小苍蝇”对此没有好感,大家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它装进运畜车。车开动时,它竟暴跳如雷。到了目的地,将它赶出运畜车,它站在那里,就像看一群妖怪似的瞅着大家。车开走时,它在后面紧追不舍,看看追不上了,才停下脚步,忧伤地望着卡车远去的背影。 第二天夜里,“小苍蝇”回来了,并不住声地嘶鸣。教授给它做了检查,发现它安然无恙,天亮以后,就把它送了回去。 过了两天两夜,“小苍蝇”又回来了。这一次它浑身上下都是泥巴,腰上还有一处不大的伤口。这是塔赫袭击它的结果。 接连五个星期,教授五次把“小苍蝇”运到河谷那边去,它五次都回来了。但最后两次,它都是过了四天才回来的,而且变得有些怪了,虽然它仍然愿意跟着基蒂跑,可是再也不想进屋了。有一次,它甚至跑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好像要独自回到山里去。 教授第六次把“小苍蝇”运回河谷后,“小苍蝇”有十多天没有回来。皮特在扬声器里兴冲冲地报告,他已清楚地看到,“小苍蝇”与塔赫在一起。塔赫活像个小国王,正带着“小苍蝇”在熟悉它的领地。但他还断言,塔赫正在四下里察看,想弄清楚能不能远远跑掉。 一天半夜两点来钟,基蒂隐约觉得窗外好像有个什么东西,起身一看,是“小苍蝇”。它浑身烂泥,焦躁不安,碰也不让她碰。教授想走近它,它跳开了。用手电筒照它,发现它的脖子下边,被狠狠地划出了一道伤口,像一条细线似的横贯整个前胸。教授认为,这伤口一定是“小苍蝇”全速飞奔时一头撞到电网上留下的。 基蒂向厨房走去,“小苍蝇”也跟了过来,用嘴轻轻地推推她。她察觉到它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想叫她心疼它。可是她一摸它的脖子,它马上又挣脱走开了。 教授给“小苍蝇”洗完伤口,随后熄了灯,隔着屋里的窗户监视“小苍蝇”。“小苍蝇”愣了一会儿,似乎十分留恋地来到窗户旁,接着仿佛把心一横,就扭头跑开了。 教授对塔赫一直抱着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小苍蝇”总有一天会被塔赫领进它所住的那片谷地。基蒂却有预感,塔赫和“小苍蝇”将有一件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果然,几个阴晴不定的星期以后,教授和他的助手终于发现,塔赫跑掉了,还带走了“小苍蝇”。他们找遍了整个自然保护区,最后在东边山里的电网与废金矿坚固的古老石墙衔接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窟窿。那里石块遍地狼藉,有些石块居然在远离墙外二十多米的地方。窟窿不太大,恰好能钻出一匹马。从墙外那些石块上的斑斑血迹来看,塔赫大概是把蹄子踢碎了。 P1-5 序言 动物小说的灵魂 沈石溪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生物学派生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动物行为学。传统生物学与动物行为学在学术观念、观察角度、研究手段和考察方法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传统生物学注重被研究者的共性,热衷于调查物种的起源、种群分布的情况,给形形色色的动物分门别类,根据动物的生理构造和特化器官,确定该归于什么纲什么目什么类什么科什么属,分析动物的食谱,解释某种动物与某种环境的依存关系,观察动物的发情时间与交配方式,了解动物的繁殖机制等。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的社会结构、情感世界和个体生命的表现投注了更多的研究热情,透过动物特殊的行为方式,从生存利益这个角度,来寻找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在研究动物行为的同时,其严肃理性的目光也注视人类行为,在动物行为与人类行为间勾画出一条清晰可辨的精神脉络,给人类以外的另类生命带去温暖的人文关怀。 我喜欢读动物行为学方面的书,每当浮生偷得半日闲,躺在摇椅上,捧一杯清茶,翻开奥地利动物学家、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动物行为学创始人康拉德·劳伦兹的《攻击与人性》,或者浏览美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先锋斗士E.O.威尔逊的名著《昆虫社会》,或者阅读西方最负盛名的动物行为学家罗伯特·杰伊·罗素的力作《权力、性和爱的进化——狐猴的遗产》,深深被大师们严谨的作风、渊博的知识、犀利的目光、翔实的资料、风趣的语言和无可辩驳的论点所折服,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精神引发巨大共鸣。我相信,动物行为学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能找出人类行为为何发生偏差的终极原因,是医治人类社会种种弊端的灵丹妙药,为人类把握正确的进化方向提供了牢靠的坐标。 这也许是我个人的偏爱,有点言过其实了。可动物行为学家们通过长期观察动物生活提供的许多例证,确实对人类社会具有发聋振聩的作用。 例如,解释大熊猫为什么会濒临灭绝,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人类大量开荒种地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二是大熊猫食谱单一,只吃箭竹,属于适应性较差的特化动物。但动物行为学家却另辟蹊径,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认为,大熊猫濒临灭绝除了环境和食谱外,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第一,大部分动物都有巢穴,尤其是母动物产崽期间都要寻找一个隐蔽安全的地方当做自己的窝,而大熊猫是典型的流浪者,头脑中没有“家”的概念,追随食物四处游荡,吃到哪里睡到哪里,产崽育幼期的母熊猫也同样如此,颠沛流离的生活对刚刚出生的幼崽来说显然是有害无益的,风餐露宿,再加上食肉兽的侵害,幼崽存活的概率很小。第二,丛林里凡生存能力不是特别强,而幼崽又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精心养育才能独立生活的动物,如狼、豺、狐、獾、鼠和鸟类等,大多实行双亲抚养制,雄性和雌性厮守在一起共同养育后代,而大熊猫生性孤独,雌雄间感情淡漠,只有性没有情,发情期雌雄凑合在一块做一回露水夫妻,完事后各奔东西谁也不认识谁了,清一色的单亲家庭,母熊猫单独挑起抚养幼崽的重担,母熊猫通常一胎产双崽,但过的是没有窝巢的流浪日子,不可能一条胳膊抱一只幼崽走路,又没有配偶替它分担困难,只有在两只幼崽中挑选一只抱走,另一只幼崽就遗弃荒野了。单身母亲的日子过得好艰难,遭遇危险找不到帮手,头疼脑热得不到照应,稍有不慎,唯一的幼崽便会夭折,繁殖后代生命延续的链条就此断裂。 比照我们人类社会,许多人不珍惜温馨的家,把家看做是累赘,把家看做是牢狱,弃家不顾、离家出走、天涯飘零,去过所谓的潇洒生活,面对大熊猫濒临灭绝的事实,难道还不该及时醒悟吗?再看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独木难支的困窘,是不是也该从大熊猫生存路上艰难的步履里,吸取某种教训? 在动物面前,人类常常犯自高自大的错误。人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总认为自己是高等生灵、动物都是低等生灵,自己是天地间主宰、动物是任人摆布的畜生。不错,人类是地球进化最快的一种动物,学会直立行走,使用语言文字,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现代文明。然而,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地球存在生命已有数亿年历史,人类的历史不过几千年,人类这种动物在进化成人类以前曾经过漫长的动物阶段,动物的本能、动物的本性在人类身上根深蒂固,不可能在几千年短暂的进化过程中就把数亿年养成的动物性荡涤干净。科学家证实,文化属性与生物属性是构成人的行为的两大要素。人的一部分行为受制于社会大文化,传统势力、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政治说教、宗教戒条、法律法规、民情民风、乡规民约,不断修正和规范你的所作所为,迫使你去做这件事而不去做那件事,这就是行为的文化动因。人的另一部分行为受制于生物本能,贪婪好色、权欲熏心、天性好斗、自私自利、妄自尊大、好逸恶劳、贪图口福、嫉妒心理,又时时产生难以抑制的冲动,驱使你去做那件事而不去做这件事,这就是行为的生物动因。假如某人的行为,既带有合理的生物本能,又符合社会大文化的要求,就是一个真实自然的好人;假如某人的行为,完全抑制生物本能去迎合社会大文化的苛刻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一个虚伪矫情的假人;假如某人的行为,放纵生物本能,弃社会大文化于不顾,就是一个凶残狠毒的坏人。有一句话说,人类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动物行为学剖析发生在动物身上有利于生存的合理的善的行为准则,学习借鉴,让人类变得更像天使;揭示发生在动物身上不利于生存的荒谬的恶的行为准则,去铭记教训,让人类更自觉地远离魔鬼。 曾有某药物研究所做过这么一个令人发指——不——是令动物发指的实验,为了证实某种戒毒药物是否有效,人们给一只红面猴注射毒品(实验本身就证明了人类对待动物是何等霸道、残忍和阴险,人类自己心灵扭曲得还不够,自己被海洛因毒害得还不够,还要把罪恶强加在无辜的动物身上)。两三次后,可怜的红面猴就成了吸毒者,一见到穿白大褂的管理员,立刻就会从铁笼子里伸出手臂,哀哀叫啸,恳求人们替它往静脉血管打针。倘若不满足它的要求,它会用自己的脑袋撞铁笼子,撞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假如还不能达到目的,就咬自己的爪子和身体,把自己咬得满身血污。一旦人们掏出注射器,它会跪伏在地下,猴嘴从铁杆间伸出来,谄媚地亲吻管理员的裤腿和鞋。过去它在动物园生活时曾被热水瓶烫过一下,由于条件反射作用,平时最害怕看见热水瓶了,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热水瓶走过来便会吓得躲起来。有一次它毒瘾发作,手臂从笼子里伸出来,工作人员提着热水瓶来吓唬它,它竟然无动于衷,将开水淋在它的手臂上,它也不肯把手臂缩回去。这是只雄红面猴,被买来做实验品前,曾与一只雌红面猴相好,据动物园饲养员介绍,这对红面猴青梅竹马、卿卿我我,感情很甜蜜。把那只雌红面猴牵了来,关进同一只铁笼子,希望能由此减弱雄红面猴对毒品的过分依赖。它们分开时间也不过二十来天,天涯苦相思,意外又重逢,正所谓“小别胜新婚”,那雌红面猴一见到雄红面猴激动得浑身颤抖,恨不得立刻与之紧紧相拥在一起,但雄红面猴却面无表情,冷冷地瞥了对方一眼,就像看到一只陌生猴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过了一会儿,雄红面猴毒瘾上来了,哈欠连天,鼻涕口水滴滴答答,抓住铁栏杆使劲摇晃,发出呦呦哀叫声。管理员从甬道走过来了,雄红面猴迫不及待地将手臂从铁笼子里伸出去。雌红面猴出于好奇,也趴在笼壁上看热闹。雄红面猴大概以为雌红面猴要同自己争抢毒品,勃然大怒,揪住雌红面猴穷凶极恶地大打出手,比打冤家下手还狠,啃下一口口猴毛,抓出一道道血痕,要不是管理员闻讯赶来打开铁门救出遍体鳞伤的雌红面猴,后果不堪设想。雄红面猴被人类强行注射毒品后的行为表现,与人类社会瘾君子如出一辙,丝毫没有区别,同样丧失理智、丧失人格、丧失自尊、感情冷漠、道德沦丧,成为一具还在呼吸的行尸走肉。 实验的结局颇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戒毒药物也不起什么作用,由于过量注射海洛因,雄红面猴奄奄一息了,整整两天不吃不喝,有气无力地躺在地上,眼皮耷拉,连叫都叫不出声了,只有那条布满针眼的手臂还顽强地伸出铁笼子,手掌朝上、瑟瑟抖抖做乞讨状。药物研究所决定给它注射最后一针大剂量毒品,减少它临终前的痛苦,让它在虚幻的快感中结束生命,也算是人类的一种仁慈。同时也决定,将那只雌红面猴牵来继续做相同实验。 拿着注射器的管理员和那只雌红面猴几乎同时来到铁笼子旁。雄红面猴混浊的眼光落在雌红面猴身上,就像快要燃尽熄灭的炭火被风一吹又短暂地烧旺,那双垂死的眼睛骤然发出一道骇人的光芒。就在管理员针头快要刺进红面猴静脉血管的一瞬间,雄红面猴奇迹般地“复活”了,伸出铁笼子的前爪突然抓住管理员的手腕,拖进铁笼子去,张开嘴一口咬住管理员的手掌。管理员撕心裂肺地惨叫起来,那只灌满毒品的注射器掉在地上,跌得粉碎。人们赶紧来帮管理员,七手八脚强行将猴嘴撬开,雄红面猴早已气绝身亡,只有那双猴眼还瞪得溜圆,一副满腔怨恨死不瞑目的可怕模样。雄红面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幡然醒悟,天良发现,为了抗议人类的暴行,也为了不让自己所爱的雌红面猴步自己的后尘,做出了一只垂死猴子所能做出的反抗行为。较之人类社会那些执迷不悟、心甘情愿在毒品泥潭里越陷越深的瘾君子和那些为了自己发财致富、不惜将千家万户推入“火坑”的毒贩子来,雄红面猴似乎更配“人”这个高贵的称呼。 人和动物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人和动物之间的差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在某些领域,人和动物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仅仅隔着一根头发丝的距离,稍有不慎,人就有可能变得像动物,甚至变得比动物还不如。 只要用心去观察,不难发现在情感世界,在生死抉择关头,许多动物所表现出来的忠贞和勇敢,常常令我们人类都汗颜,让我们自愧弗如。 这就是动物小说的灵魂,这就是动物小说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为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一代又一代读者所喜爱的原因。 是为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奇异的蒙古马/中外动物小说精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石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少儿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74856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8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13 |
宽 | 15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