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江山半壁人离乱
内容
编辑推荐

1937年,我在路上捡到你遗落的书简。烽火八年里的一抹私人记忆。庄莹所著的《江山半壁人离乱》讲述旷世才子佳人的情感秘密,解密经典爱情的真实面目。平实的语言、跌宕的故事,或曲折跌宕、或令人扼腕。本书查证大量资料,核实大量书信原稿,还原当事者的原本心境,再现了一个个战乱时代的文人的真实的情感故事。

内容推荐

庄莹所著的《江山半壁人离乱》讲述周作人、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郁达夫、萧红、林徽因等,这些被世人所熟知的才子佳人,因身处特殊的年代,奇特的际遇,便有了纷乱曲折、令人叹息的情感故事。本书从这些现代文坛巨匠们所不为人知的情感生活入手,以其情感经历为主线,叙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聚散离合的爱情、坎坷无奈的人生。《江山半壁人离乱》查证大量资料,核实大量书信原稿,还原当事者的原本心境,再现了一个个战乱时代的文人的真实的情感故事。

目录

“我苦哉,我苦哉”

周作人的“苦”及抗战中的周家后院

鸣鸠曾占凤凰巢?

乱世鸳侣郁达夫王映霞的毁家诗纪

对照记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战时岁月

独为神州惜大儒

抗战中陈寅恪的家国之变

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巴金与萧珊的八年“抗战”

我有创伤君有泪

《胡风回忆录》里的抗战生活

那永远学不尽的人生

抗战中的沈从文及其选择

漂泊者萧红

从呼兰河到浅水湾以及众说纷纭的爱情

“我的寿命是由天的了”

林徽因、梁思成的颠沛流离与一世才情

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抗战中的钱钟书与杨绛

试读章节

关于周家的事,似乎无从说起。

如果非要找一个节点的话,将时间放在1936年吧。这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

周家的很多事情,都是围绕着大哥和二弟展开的。

往前数,1912年,鲁迅随教育部北上,1917年周家二弟北上。

1919年,鲁迅在北京八道湾胡同购房,11月21日,先与周作人一起搬进了新居。然后,于这年12月1日鲁迅启程返乡,接家人进京。

近乡情怯,鲁迅《故乡》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带走了母亲鲁瑞以及妻子朱安。朱安带走了-一张娘家的全家福,自此和家人成了永别。朱安留给娘家的是一张鲁迅的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十年之前的日本。

就这样,周家变卖了在浙江的房子,这年年底12月24日,晴。鲁迅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一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

12月29日,一家人来到了北京八道湾胡同11号。

以后的故事要发生在北京了。

大先生的事情,我们已经知道得很多了,还是从二先生开始吧。

1917年3月27日,周作人北上。此行是受蔡元培的邀约,前往北京大学任教的,他所任教的学科为希腊文学史及古英文课的教员。

而出发的当日,也恰是其叔祖周庆蕃的“五七”。周庆蕃字椒生,据钱理群所写的《周作人传》中记载,周作人即是“因他之力而第一次逃出家乡”的。所以,周作人在离开故乡北上的时候,感慨应该是很多的。多年以后,周作人在他的《知堂回忆录》里称,自己的人生之途准备期已经结束,由此开始了独立的人生之路。

虽然周作人是受邀前往北大任教。但此时北大已经开课,此前所提及的课程已经无法开设。

权衡之下,蔡元培约其先担任预科国文作文老师。但这让他“大为丧气”。他当即想定在北京再玩几天,然后回到绍兴去。“也许在潜意识里,他仍然摆脱不下故乡的蛊感”。六年之前,他还在怀疑自己思念日本,“岂人情乎”。

但他还是留了下来。蔡元培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周作人先临时担任北大附设的国史编纂处的一名编纂,月薪是一百二十元。到了这年9月4日,他正式收到了北大的聘书,他被聘为“文科教授兼国史编纂处纂员”,月薪已是二百四十元。

这份薪水是很高的。一年之后的1918年,8月19日为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与新民学会的张昆弟、罗学瓒、李维汉、罗章龙、萧子升等24位青年一起到达北京。此后,毛泽东当过一段时间的北大图书馆管理员,月薪只有八块大洋。

从_个旅日归国的中学教员到北大教授。

周作人就这样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新文化运动中,周作人和周树人_样,是不可忽视的一员。

但在期间,兄弟反目,虽是其原因—直为世人所分辨不清,但东启明西长庚的永不相见成了现实。

在最终,他看到李大钊被捕被杀。继而看到百姓对于革命者的被杀亦如其兄鲁迅笔下的民众一般。他看到在天津,革命者的被杀只是换来民众对于“出红差”的“大娘们儿’’的兴趣,也不过是“看她们光着膀子挨刀真有意思”。

最终,连他自己也与刘半农一起逃难到了日本友人的家中。钱理群在其《周作人传》中说,“这是周作人_生中唯一的一次逃难,记忆自然是十分深刻的”,“他终于在历史的进退之间做出了新的决断。——周作人的五四时代从此结束”。P2-4

序言

经历—场大变局

重新看这些文字,我依旧有些不知所措。

在一场大变局之中,每一个人,无论你此前是何等的尊贵、荣耀,无论你有何等的家世,都一样的流离。所有的人,在一场时代的风暴里,都一样的命若蝼蚁。

我曾允诺给自己一个梦想,把最好的年华结为琥珀,泽水而居,万事可忘,在流转与沉迷之间,沉醉书香。

2009年,我于三月下江南,彼时,玉兰花开如幻影。我的博士生活,好像就在玉兰花沉默的欢愉里开始的。我迁居沪上,随张新颖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可以在葱茏的岁月里,随先生读书,我幸;可以素心负暄,回归旧园故国,我念。

2009年秋天,我开始这些文字的写作。

有一段时间,每日里,我在图书馆,看民国学人和作家们的私人记录。我所关注的是这些文人的一手写作,或者相关当事人的回忆。

我力求通过这些当事人自身的文字,来还原他们自身的生活。但我不想对此作出结论,我只记录,不说话,一如我对于生活一贯的态度。

于是,我陷入了遍地烽火的公元1937年。

在那一年,天下动了刀兵。

那一年,散原老人含恨离世,以一己之死,做了乱世书生最为决绝的反抗,而陈寅恪也踏上了流离之途。在一个冬日寒冷的清晨,他携一家老小登上了去天津的车,朝湖南长沙而去。而这一路,命运所留给他的是饥寒交迫,双目失明,藏书散尽。

那一年,林徽因在《文学杂志》连载《梅真同他们》,但只写了三幕。林徽因就如梅真那样“去抗战去了”。薄命把多病之身的林徽因的热情打入冷宫。她甚至一度被误传客死他乡。虽未客死,但病痛一直在折磨着她与梁思成。命运如此冷酷,在战时,她还收到了三弟的阵亡通知书。

那一年,张爱玲仅17岁,她最大的梦想是去英国读书。而此时的胡兰成,因了才情,他摊上政治的事,“亦像桃花运的糊涂”。这期间,张爱玲走红,两人相遇,只是岁月未曾静好,现世也从未安稳,两人就此离散,此时,张爱玲不过25岁。如花岁月,便遭逢一场沧桑。

那一年,沈从文35岁。决意与“此城共存亡”的他奉命离京,此时沈虎雏出生不足百日。一路迁徙,他在西南联大做了教授,这是他此生最长的一段教师生涯,但还是遭遇到了刘文典那场最为“著名”的嘲讽。

那一年,胡风与妻儿离开上海,就此飘荡,武汉、重庆、香港,一场流离,此间遭际自是不必多言。这期间出生的女儿晓风被留在上海的一家托儿所,长达四年之久,而胡风要养活一家老小二十几口人的生活。他的父亲也在逃难的途中离世。

1945年8月10日夜,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胡风正在与朋友下棋。他兴奋地跑到观音岩上去看了一会,“只见市民非常激动,很多人在放鞭炮,街上挤满了人,美军的吉普车流水似的向城里闹市开去。全市在狂欢中”。我想此时,胡风一定是心静如水。回到上海,他与梅志去接晓风,“见到的是怯生生的神色和瘦弱的孩子,心里真难受,H终于哭出声来了”。此时,晓风已经七岁了。

八年,一抹烽烟,一场家国,一段流离。而这私人的记忆却少人提及。或许,放在一场大历史中,个人算不了什么。我们的书写总是习惯于抹杀个体,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全部。

相逢终别离,无事常相忆。

复旦的静好'是我缠绵悱恻的牵挂。来年桂花香满园的时候,我已与燕曦作别,而你可否再为我压一枚小小的书签。

明日斗酒别,惆帐清路尘。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2012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江山半壁人离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庄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04216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