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密西西比(福克纳散文随笔精选)(精)/慢读译丛
内容
试读章节

他生前的名字是皮特。他只不过是一条狗,一条十五个月大的猎狗,还只能算是一条稚嫩的小狗,虽然他经历过一次狩猎的季节,学习过怎样在两三年之内(如果他能活那么久的话)当好一条狗。

可他仅仅是一条狗。他没有过去也绝不会永生不死,对于他来到的这个世界他所要求的并不多:食物(他不在乎是什么,也不在乎给他多少,只要是慈爱地给予就行——手的抚触、一个声音,他认得这声音,虽然不理解所讲的话也无法回答),还有就是可以奔跑的土地、可以呼吸的空气、四时八节的阳光雨露,以及他最爱吃的鹌鹑,这是他的天性,早在他熟悉大地、感觉到阳光之前他就具有这种天性,早在他自己嗅闻到之前,他的健壮、忠心的先辈就已经使他能辨别出这种禽鸟的气味了。这就是他所需要的一切。可是要填满他自然生长的一生那八个、十个或者十二个年头,这些已经足够了,因为十二年并不算长,并不需要多少东西就能把它们填满。

然而十二年虽说短,在正常情况下他的寿命本应超过四辆那种杀死了他的小汽车——那种上坡速度快得竟然无法躲开一只老大不小的猎狗的汽车。可是皮特的寿命连四辆汽车里的第一辆都没能超过。他并没有去追赶汽车;在让他上公路之前他就学会了不去干这样的事儿。他当时是站在路上,在等他那位骑在马背上的小女主人赶上来,以便护送她安全回家。他不应该待在路上。他没有交公路税,没有领司机执照,也没有投过票。也许他的问题出在他住的那个院子里的那辆汽车是有喇叭和车闸的,他还以为所有的汽车也都有呢。要说由于汽车处在他和黄昏的斜阳之间,所以他没有看见那辆汽车,这个理由是说不大过去的,因为这样就会把视力的问题牵扯进来。显然,任何一个人,背向太阳却看不见一只站在笔直的、两个车道的公路上的老大不小的猎狗,都是绝对不敢让自己开车的,何况是一辆没有喇叭、没有车闸的汽车,因为下一回这个皮特没准是个小孩,要知道用汽车撞死小孩是违反法律的。

不,那个开车的人有急事:这才是原因。也许他还有好几英里的路要赶,而他吃晚饭的时间已经晚了。正因为这一点,他才没有时间降低速度、刹住汽车或是绕过皮特。既然他当时没有时间这样做,自然事后他也就不会有时间停下来了;何况皮特仅仅是被撞得骨折肉绽给扔在路旁沟里嚎叫的一条狗,再说反正那辆车已经超越皮特,太阳现在已经是在皮特的背后,因此又怎能指望那个开车人听得见他的嚎叫呢?

不过皮特还是原谅了这个司机。在皮特一年零三个月的一生中,他从人类那里得到的除了仁爱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他甘愿奉献出一生中剩下的六年、八年或是十年,以免有一个人赶不上自己的晚饭。P30-32

书评(媒体评论)

威廉·福克纳是散文体的史诗诗人或行吟诗人,是个神话的创造者,他把这些神话编成一部关于南方的传说。

——马尔科姆·考利(美国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福克纳是亨利·詹姆斯之后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是国际小说流派的伟大楷模之一,这一流派一个多世纪以来已经把亚里士多德的关于悲剧是行动而不是品质的教条颠倒过来……我以为威廉·福克纳和他本国的霍桑和詹姆斯并驾齐驱。

——艾伦·泰特(美国诗人、文学评论家)

批评家和普通读者都普遍认为,福克纳是本世纪最有分量的美国小说家,明显超越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而与霍桑、麦尔维尔、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有些评论家会把德莱塞也加进去,在这些名作家序列中,他占有一个与他们不相上下的位置。

——哈罗德·布鲁姆(美国作家、文学评论家)

(福克纳的散文是)像他写其他所有作品一样用心写的,是他毕生作品中的一个部分。

——乔治·加雷特(美国小说家、批评家)

目录

译者前言

诗歌、旧作与初始之作:一个发展历程

论批评

文学与战争

那么现在该干些什么了呢

关于《坟墓里的旗帜》的创作、编辑与删节

麦克·格里德的儿子

“他生前的名字是皮特”

关于《寓言》的一点说明

记舍伍德·安德森

密西西比

做客新英格兰印象

一个傻瓜在林克沙德

肯塔基:五月,星期六

论隐私权

日本印象

致日本青年

致北方一位编辑的信

致黑人种族领袖们的一封信

阿尔贝·加缪

在卡罗琳·巴尔大妈葬仪上的布道词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说词

对密大附属高中毕业班所作的演讲

接受全国图书奖的小说奖时的答词

在美国文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向弗吉尼亚大学英语俱乐部所作的演讲

在接受安德烈·贝洛奖时的讲话

美国戏剧:尤金·奥尼尔

美国戏剧:抑制种种

《舍伍德·安德森与其他著名的克里奥尔人》前言

现代文库版《圣殿》序言

《喧哗与骚动》前言两篇

评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福克纳读本》前言

致新奥尔良《新闻报》

致《奥克斯福鹰报》编辑

致美国艺术文学学院秘书

关于埃米特·梯尔案件

致《纽约时报》编辑

序言

随着时光的流逝与淘洗,威廉·福克纳(1897-1962)作为美国20世纪最有成就的小说家地位,大概已经是无可置疑的了。其实,除了小说之外,福克纳还写有不少其他类型的散文作品,这类作品中,除了严格意义上的散文、随笔外,还包括了数量众多的演说词、书评、序言、公开信之类广义上的散文作品,它们也各有特色,文笔或犀利或幽黙或优美,无不值得我们研读与欣赏。

本书收选了译者所译福克纳生平各个时期所写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颇可供读者细览。通过它们,我们不但能对上世纪美国南方的社会、人文、地理风貌有所了解,而且能体验到福克纳不同于我们而且还不同于西方其他大家的散文风格。即以《密西西比》一文为例,这原是福克纳1954年春拗不过通俗刊物《假日》重金(3000美元,当时也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多番约请而写的。但福克纳却来上一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不去吹捧该州的美丽风光、旅游胜地与名馔美食,而是以密州与密西西比河为背景,扯开去大谈该州历史、特别是同名大河曾震惊一时的1927年大泛滥的可怖情景,而且还由此生发开去,写到了自己的童年、家世与自己的作品等等方面,真可以说是写成了一篇很有“看头”、洋洋洒洒长达几万字散文史上的鸿篇巨制。同样内容饱满的还有1953年6月发表在《大西洋》的《记舍伍德·安德森》一文。在这里,他放下架子,表达了对有恩于他的一位前辈作家的歉疚之情。对于一位已有较高地位的诺奖获得者来说,这恐怕还是不太容易的吧。至于像在带大自己的黑人大妈葬仪上的布道词、接受诺贝尔奖时的演说词、甚至是为家中小狗皮特被冷血轧死而写给当地报纸的公开信,都无不是该种类型的妙品佳作,无不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内容推荐

《密西西比》的作者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世界文学有着巨大影响。他不但用各种手法写成十来部长短篇小说,展示美国南方几个世纪的人物命运,还通过人物形象的喜怒哀乐显示了人类的共同命运。除长短篇小说、诗歌之外,他也写有各种类型的散文随笔,这些长短不一的文章都是由他用心写成,值得我们细细把玩。本书精选了福克纳随笔19篇、演讲词7篇、序言与评论7篇、公开信5篇,是他的散文作品中最有阅读价值的篇章,具有与其小说完全不同的笔致,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为小说家的福克纳极其热诚、异常复杂又非常隐秘的个性世界,以及他这类作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这些随笔又与他的长短篇小说密切相关,所以读起来能加深对原来作品的理解。本文集由翻译福克纳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去吧,摩西》《押沙龙,押沙龙!》的李文俊先生精心译出,译文质量上有保证。

编辑推荐

威廉·福克纳编著的《密西西比》是了解福克纳大家的必读本,这些随笔能穿透小说中所有的迷雾和深奥,直达作者极其热诚、异常复杂又非常隐秘的个性。

这里收集了福克纳所有随笔散文中最值得阅读的篇章,是福克纳散文随笔的最佳选本。

装帧精美,专门绘制十数幅插图,给单调的文本阅读带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密西西比(福克纳散文随笔精选)(精)/慢读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文俊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2268
开本 32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2014244933
中图分类号 I712.15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5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