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传习录精读(精)/阳明学系列/吴震著作集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为“吴震阳明学系列”之一,是作者1999年后为博士生开设“传习录精读”课程的讲稿,经过十多年的反复讲述,并修订后成书。
全书分为“十讲”,外加“导论”和“结语”,从宋明理学的整体视野,考察了阳明心学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问题源流,并将心学经典《传习录》融入阳明学的理论系统中,透过文本的深入解读,全面揭示了阳明学的义理架构及思想内涵,清晰展示了心学的哲学意义及其所蕴含的“问题”。
本书的重点,是对《传习录》进行文本梳理的同时,注重对文本中思想问题的发掘,扣紧心学义理脉络来重新解读王阳明的这部思想文本。本书的目标在于:为读者在文本与思想、释读与论证乃至传统与现实之间构筑一条理解的通道。
作者简介
吴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会长、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联理事暨学术委员会会员等。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宋明理学、东亚儒学等。主要著作有:《阳明后学研究》《泰州学派研究》《明末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儒学思想十论——吴震学术文集》《朱子思想再读》《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传习录》《孔教运动的观念想象》等。
目录
导论 前阳明学的思想
一 道统发现
二 心学前史
三 朱陆之辩
第一讲 《传习录》小史
一 成书经过
二 语录辑佚
三 方法途径
第二讲 思想遍历的轨迹
一 五溺三变
二 格竹事件
三 出入佛老
四 龙场悟道
第三讲 阳明心学的确立
一 心之含义
二 心之本体
三 心即是理
第四讲 格物学说的重释
一 心外无物
二 心意知物
三 格者正也
第五讲 知行合一的意义
一 知行本体
二 圣门之教
三 真知力行
第六讲 良知学说的提出
一 立言宗旨
二 是非之心
三 良知自知
四 良知独知
第七讲 良知当下呈现
一 见在与发用
二 无所不在
三 无知无不知
四 我的灵明
第八讲 良知存在的境界
一 浑然一体
二 精金喻圣
三 满街圣人
第九讲 万物一体的创建
一 问题由来
二 拔本塞源
三 秩序重建
四 一体之仁
五 仁爱问题
第十讲 四句教义的阐发
一 四句教公案
二 心体与善恶
三 心体与性体
四 心性与善恶
五 本体与工夫
结语 阳明心学的衡定
一 批判与创新
二 天理化问题
三 客观化问题
四 社会化问题
五 简短的评估
附录
论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
作为阳明良知学的“知行合一”论
王阳明年表
参考书目
“吴震著作集·阳明学系列”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传习录精读(精)/阳明学系列/吴震著作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79479
开本 16开
页数 41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23-01-01
首版时间 2023-01-01
印刷时间 202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708
CIP核字 2022184340
中图分类号 B248.25
丛书名 阳明学系列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7
155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3 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