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过程与实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怀特海创立过程哲学或有机哲学的代表作,是一本公认的哲学名著。事实上,随着当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宇宙论﹑进化论﹑系统论﹑自组织论等科学新研究所带来的新思想的传播,怀特海的哲学思想——被称为现代新形而上学——越来越为当代世界所重视,也包括宗教神学界人士和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人士的重视。该书学术价值难以估量,是研究怀特海思想的重要书籍。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思辨体系 第一章 思辨哲学 第一节 思辨哲学;融贯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的观念体系;对经验的说明 第二节 领悟和语言的缺陷;观察条件;严格的经验主义;想象,概括;融贯和非融贯;创造性,终极性 第三节 理性主义和独断主义;作为基式的体系架构,错误命题和真命题,基式的使用;试验性探险 第四节 哲学和科学,普遍性层次;数学的独断论的影响;哲学的进步 第五节 语言的缺陷;命题及其背景;形而上学的预设前提;对语言的过度信任;形而上学与实践;形而上学和语言表达 第六节 思辨哲学和过高的期望;过高期望,独断论和进步;说明和形而上学;更高级的经验要素,主体性和形而上学的修正;与哲学相联系的道德、宗教、科学;宗教与科学的对比;结论 第二章 范畴体系 第一节 四种观念,即现实实有,包容,结合体,本体论原则;笛卡尔和洛克;哲学解释抽象而不是解释具体 第二节 四组范畴;终极性范畴;合与分;创造性,新颖性原则,创造性进展;共在,合生;八种存在范畴;二十七种说明性范畴 第三节 九种范畴性要求 第四节 初步说明;自相矛盾的完全抽象;不息原则和相对性原则;现实实有永远不变;机缘的消逝及其客体的不朽性;终极因和动力因;多样性;实体 第三章 一些派生的概念 第一节 上帝的原初本性;关联,神道;上帝的后继本性;创造性及其获得属性;创造物,客体的不朽性,欲望,新颖性,关联,欲望和精神,概念性包容,纯粹包容和混合包容;同义词和类比,即概念性包容,欲望,直觉,物理性目的,洞察,想象 第二节 社群秩序,确定的特征,实体形式;个体秩序,连续承传,持续客体;粒子性社群 第三节 古典的时间概念,单一的连续性;生成的连续性,连续性的生成,芝诺;原子论和连续性;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第四节 意识,思想,感官一知觉是经验事例中非本质因素 第二部分 讨论和运用 第三部分 包容理论 第四部分 广延理论 第五部分 终极说明 索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过程与实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英)怀特海 |
| 译者 | 译者:李步楼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9491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54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2-11-01 |
| 首版时间 | 2012-11-01 |
| 印刷时间 | 2021-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08 |
| CIP核字 | 2012226183 |
| 中图分类号 | B08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875 |
| 印次 | 3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2 |
| 宽 | 140 |
| 高 | 22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