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共中央东北局(1945-1954)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中共中央派驻东北地区的领导机关,东北局所领导的东北解放战争、新东北建设,都是事关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和新中国建立发展的重大事件!然而,在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发展史上如此重要的东北局,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无一部叙述东北局创建与发展的专著。

戴茂林、李波著的《中共中央东北局(1945-1954)》仅仅是开启东北局研究的一个尝试。透过战争的硝烟和历史的细节,认真考证详细梳理东北局的发展历程,仔细品蛛客观分析其中的经验教训,不仅要让今天的人们了解过去的东北局,更要让过去的东北局创造的永恒精神财富在今天继续发扬光大。

内容推荐

戴茂林、李波著的《中共中央东北局(1945-1954)》叙述了中共中央东北局从1945年成立到1954年撤销的历史全貌。全书分成“解放全东北”和“建设新东北”两个篇章来叙述。分别叙述了东北局从建立、发展壮大到为东北乃至全国的解放而发挥的巨大作用过程,及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局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率领东北人民在支援全国解放战争、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农业合作化和工业化、全力抗美援朝以及率先开展“三反”运动等方面,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就,并创造了一系列有长远影响的宝贵经验。

目录

引言

上篇:解放全东北

 一、东北局成立前东北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

1. 中共满洲省委建立前党组织的发展

2.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

3.中共满洲省委的撤销与接续组织的建立

4.东北抗联教导旅与中共东北委员会的成立

 二、东北局的组建

1.抗战胜利后的新形势与党中央战略方针的转变

2.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空降占领东北战略要地

3. 东北局应运而生

 三、控制东北战略方针的演变

1.中央正式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2.东北局迎接大军进东北

3.由“独占”到“分散”再到“独占”

 四、“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1.拒止蒋军进入东北

2.转变独占东北战略方针

3.《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五、政权建设

1.组建省市工委

2.成立临时政府

3.北满分局成立

4.《东北日报》创刊

 六、根据地建设

1.反奸清算运动

2.剿匪斗争

3.西满分局成立

4.东北各省代表联席会议召开

 七、《七七决议》统一思想

1.艰苦的保卫战

2.中央调整东北局主要领导

3.哈尔滨会议

4.到农村中去

 八、经济建设

1.打开经济工作局面

2.土改风暴

3.恢复工农业生产

4.确定财经工作方针

 九、党的建设

1.南满分局成立

2.积极发展党员

3.开展整党工作

4.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党代会召开

 十、准备战略反攻

1.《五五决议》

2.调整领导机构

3.锄奸斗争与开展敌区工作

4.加强城市工作

 十一、解放区建设深入发展

1.组建行政机构,建设基层政权

2.财经工作统一领导

3.纠正土改中“左”的偏向

4.新民主主义文教卫生的创建与发展

 十二、解放全东北

1.夏、秋、冬攻势的全面展开

2.辽沈战役

3.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4.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下篇:建设新东北

 十三、东北建设新时期

1.“经济建设任务压倒一切”

2.创造接管城市工作经验

3.开展新区土地改革

4.成立东北人民政府

 十四、加强党的建设

1.召开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

2.贯彻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3.加强干部培养与群团统战工作

4.开展整党整风

 十五、抗美援朝

1.应对严峻的战争考验

2.构建完善的战勤体系

3.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4.领导反细菌战

 十六、率先开展“三反”运动

1.反对贪污蜕化、反对官僚主义

2.由“二反”发展到“三反”

3.东北“三反”经验推向全国

4.“打虎”运动出现偏差

 十七、大力推行农业合作化

1.东北农村新变化

2.及时引导互助合作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

3.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

4.召开东北区农村工作会议

 十八、掀起工业化建设高潮

1.加强计划管理

2.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3.建设新型工业基地

 十九、东北局召开高干会议

1.周恩来亲赴沈阳领导会议

2.罗瑞卿发表重要讲话

3.张、张、郭、马、赵被撤销党内职务

 二十、东北局的撤销

1.中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政机构

2.东北省市建制合并

3.东北局撤销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十九 东北局召开高干会议

1952年底高岗奉调进京,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主任,但仍兼任东北局第一书记。

1954年2月6日至10日,中国共产党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七届四中全会结束后,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分别召开高岗问题座谈会和饶漱石问题座谈会,揭发批判高岗饶漱石的严重错误。在座谈会的最后一天,周恩来作了总结发言,列举了高岗分裂党及夺取党和国家权力的阴谋活动的主要错误,其中之一,就是“把自己所领导的地区看作个人资本和独立王国”。因此,高岗负责的东北局,自然成为“高饶事件”的重灾区,也必然成为揭发批判高岗“夺取党和国家领导权力的阴谋活动”的重点。

1.周恩来亲赴沈阳领导会议

为了肃清高岗在东北地区的错误影响,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东北地区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并且派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沈阳领导会议。

1954年3月25日凌晨,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与公安部长罗瑞卿以及马洪和安志文一道,乘火车离京赴沈阳参加东北地区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简称“东北高干会议”)。

周恩来在高岗问题座谈会之后,曾与参加了高岗问题座谈会的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副书记林枫和第二副书记张秀山、第三副书记张明远在北京进行了一次谈话,重点安排布置召开东北高干会议的有关事宜。

周恩来在与林枫、张秀山、张明远谈话时说:

东北局应从东北的角度,对高岗的本质,揭发应深些,揭发他“一贯正确”、“政治上对、组织上错”,以引起干部的愤慨,耻于与其为伍。

对高岗的错误要有集中的、历史的认识。主要要打破“政治上对、组织上错”、“东北正确、到北京不好”的观念;要批判“高岗对,刘少奇错”的观念。

高岗的错误与东北局每个人的错误要区别开,东北局过去与各大区一样,但高岗在东北局仅有一份,并且是搞阴谋活动,阴谋活动超过其功绩。

东北局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犯有原则性错误。个人检讨要深挖,陷下去的要拔出来,陷下去的不要有顾虑,不要计较有人责备。

会议的重点是揭发高岗,认清其罪恶,联系自己作检讨,分清东北局的责任,个人的责任,鼓舞大家,启发大家,增强团结。

高饶问题性质是分裂党,是党外性质,资产阶级代理人性质,反党的宗派活动,不是路线问题。

林枫、张秀山和张明远回来后,对召开东北高干会议作了布置。所以,周恩来一行到沈阳后,东北高干会议立即召开。

这次东北高干会议从3月26日召开到4月24日结束,历时近1个月。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中共七届四中全会的决议,检查东北地区党的工作。出席会议的有517人,列席的170人,会议由东北局代理书记林枫主持。

3月26日和27日,周恩来用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作了关于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决议和高岗、饶漱石问题以及初步结论的传达报告,详细介绍了高、饶进行反党分裂活动的主要事实,批判了高、饶的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并由此得出结论:

高岗的错误已经“不是普通的政治、思想、组织错误,也不是党内严重的路线错误”,他已走上分裂党、反对党的道路,变成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野心家。

周恩来作完报告后,于3月28日返回了北京,罗瑞卿则留下来继续指导会议。

2.罗瑞卿发表重要讲话

罗瑞卿在大会上的发言虽然是以个人名义讲的,但他的这个发言实际上是代表中央作的,因为罗瑞卿的这份发言稿是经中央书记处审核修改过的。

4月17日,毛泽东曾对罗瑞卿在东北地区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发言稿作如下批示:

此件可用。略有修改。

罗瑞卿在发言中首先重申了这次会议的任务,说:

这次东北地区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的任务,是传达党的四中全会的决议并依据党的四中全会的精神,来彻底揭露高岗反党、反人民、反国家的滔天罪行和肃清高岗在东北地区的恶劣影响。

罗瑞卿分析了高饶反党联盟出现的原因,认为“高饶联盟的出现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

同志们!我们党内出了一个反党反中央并企图爬上党和国家领导地位的阴谋野心分子高岗和一个实际上形成同高岗反党联盟的饶漱石,是不是一种什么特别奇怪而不可思议的事呢?不是的。这是更加尖锐的阶级斗争在我们党内的反映,这是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在我们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即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企图分裂和破坏我们党的一种反映。

罗瑞卿论述了揭发和制止“高饶反党联盟”的意义:

我们党揭发和坚决制止高岗反党、反人民、反国家的罪恶活动,揭发和坚决制止实际上同高岗形成反党联盟的饶漱石的反党行为,并及时来肃清他们在党内的某些方面某些环节上的恶劣影响,来肃清高岗在东北地区的恶劣影响,这正是说明了我们党的伟大、光明和正确,也正是说明了我们党的力量的坚强和巩固。我们党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三十几年来和党内外国内外的敌人作了极艰苦极复杂的斗争,依靠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依靠全党同志的团结一致,终于在一个伟大的国家中领导了伟大的人民革命的胜利。我们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是有充分的力量和充分的经验来清除那一切企图阻止我们党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障碍物的。我们党对高岗及其同盟者饶漱石的罪恶活动所进行的胜利斗争完全证明了这一点。显然,这个斗争的胜利已使我们党更加团结一致,更加健康,更加强大,因此,我们党就能够更坚强地领导中国人民获得新的胜利。

罗瑞卿提出,高岗的“反党活动”“是早就开始了的”“有计划的”:

高岗这个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野心家,他的反党、反国家、反人民的罪恶活动,就今天已被揭发的事实来看,是早就开始了的,这是一种有计划地在党内进行煽动和组织宗派,以便分裂党和夺取党和国家领导权力的阴谋活动。高岗在东北地区已经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反党反中央的宗派。他把自己领导的地区,当作独立王国和反党反中央的资本,并且着手按照他所代表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面貌来进行改造东北地区的党组织。我们东北地区的某些党组织首先是东北局,或者已经受着他的操纵或者在政治上、组织上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和腐蚀。

P375-378

序言

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讲领导问题。

领导问题自然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大课题,但毛泽东在这里集中讲的只是领导和预见的关系,而且结论也很干脆:“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为着领导,必须有预见”。

熟悉毛泽东领导风格的人都能预见到,他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的中共七大上大谈领导与预见,定非泛论,必有所指。果然,毛泽东在阐明所谓的预见,就是“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之后,紧接着就说:“我们这次大会上提出注意大城市,注意东北,注意工人运动,就属于这种预见。”

接下来,毛泽东更是作出了一个语惊四座的预见:

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也许当时有人并不能充分理解毛泽东的这个预见。共产党十几年历经千辛万苦打下来的“现有的根据地”,怎么到了今天,就没有东北重要了呢?要知道,毛泽东说此话时,共产党“现有的根据地”,那可是拥有九千多万人口的大地盘啊!但对于毛泽东而言,别人理解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预见是为着领导,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中,如何在如此重要但又基础薄弱的东北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让东北真正成为“我们的”,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科学的预见本身就是个伟大的发现,但再伟大的预见实现起来都必定是一场艰苦的征战。要想让东北这个中国版图上的“鸡头”真正成为“我们的”,注定将是一场血战。

站在黑土地上领导这场血战的,就是“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及党员的活动的”中共中央东北局(1945年9月成立时谓“东北中央局”,简称东北局)。

东北局存在于两个阶段:从1945年9月组建到1954年11月撤销,为第一阶段;从1960年9月重新成立到1967年8月停止办公,为第二阶段。

本书叙述的是第一阶段的东北局。这一阶段东北局的发展历程又可以划分为“解放全东北”和“建设新东北”两个篇章。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局领导下的东北解放区,具有与其他解放区不同的特点:一是东北民众长期处于沦陷状态,政权建立之初群众基础比较薄弱,能否发动群众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二是人民政权的建立过程“是在分割的状态下分散建立,然后逐步走到统一的”,政权建立的经过比较复杂;三是东北由解放战争初期的战争最前沿到东北解放后成为解放全国的战略大后方,党的工作重心转换较大。这些特点实际上也是工作中的难点,但东北局针对这些特点所开展的各项工作,被实践证明是正确并有创造性的。

人们都熟知毛泽东曾经用“两点”来评价西北根据地的重要: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但实际上毛泽东也曾经用“两点”来论述过东北解放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东北既是“决定全国解放战争命运的关键点”,还是“全国工业化的出发点”。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局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率领东北人民在支援全国解放战争、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农业合作化和工业化、全力抗美援朝以及率先开展“三反”运动等方面,都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就,并创造了一系列有长远影响的宝贵经验。

当然,东北局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工作中也有一系列的不足,自身建设中也有一些错误。

不过,这近十年间的东北局无论是其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走过的弯路,都已经成为我们今天以史为鉴的难得经验。让我们透过战争的硝烟和历史的细节,认真考证详细梳理东北局的发展历程,仔细品味客观分析其中的经验教训,不仅要让今天的人们了解过去的东北局,更要让过去的东北局创造的永恒精神财富在今天继续发扬光大。

后记

写一本《中共中央东北局》(1945—1954),是在写作《高岗传》的过程中产生的想法。

高岗人生49年,其中的后9年基本上是在东北局度过的。所以,我们是因研究高岗而转入研究东北局。

但是越深入研究东北局就越感到,写高岗是以一个人为线索而联系其他,犹如沿着一条路在穿行,虽然这条路也是在群山中。但东北局可不是一条线,一段路。它是一座布满沟壑的高山,是一群风云人物和各条战线的勇士们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一部史诗。作为中共中央派驻东北地区的领导机关,它所领导的东北解放战争、新东北建设,都是事关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和新中国建立发展的重大事件啊!

然而,非常遗憾,在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发展史上如此重要的东北局,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无一部叙述东北局创建与发展的专著。

没有就要开创,艰难自在其中。踏入这样一块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虽然谨小慎微但也一定会有失误。我们的这本书仅仅是开启东北局研究的一个尝试,不足之处一定很多,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辽宁人民出版社将此书列为“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谢谢为本书提供各种各样帮助的朋友们。

作者

2015年10月于沈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共中央东北局(1945-1954)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茂林//李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86411
开本 16开
页数 4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71
CIP核字 2016162921
中图分类号 D235.3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0
17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