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种植宇宙/银河边缘
内容
内容推荐
“银河边缘”是一系列专为年轻群体、快节奏都市人群、科幻迷打造的科幻小说读本。本书采用方便阅读携带的文库本形式,汇聚中外优秀科幻作品,将遥远宇宙和灿烂星光融入每一位读者的生活场景。
《种植宇宙》是“银河边缘”系列之一,本辑以杨建东的作品《种植宇宙》命名,小说将我们所热爱的土地与宇宙探险相结合,层层递进,由小故事见证大宇宙时代的到来。
本书精选乔治·R.R.马丁、罗伯特·谢克里、杨建东等优秀作家的作品,中外作家同台竞技,脑洞大开的幻想故事与极具特色的本土科幻,为读者带来多面的情感震荡与别样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杨枫,资深科幻出版人,编审。2003年进入《科幻世界》杂志社,2005-2011年担任《科幻世界》和《科幻世界译文版》编辑部主任;2012-2016年任《科幻世界》杂志社编委、《科幻世界》副主编。获第2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金奖;第25、26届科幻银河奖最佳编辑奖。2016年离职,创办成都八光分文化,并出任CEO。
目录
烈日孤星
[美]埃里克·利夫·达文著 杨嵘译
种植宇宙/杨建东
暗博格
[美]乔治·R.R.马丁著 仇春卉译
岩城无波澜 (星云奖提名作品)
[美]杰克·麦克德威特著 吴垠译
机械僧/伊眯
拖拉机孤儿
[美]拉尔夫·罗伯茨著 付斌译
梦想的城市,泥足的巨人
[美]罗伯特·谢克里著 肖承捷译
死者留言/埋名
导语
“银河边缘”系列全新改版轻装上阵,当之无愧的当代科幻新阵地!
精致文库本×特选小说集,将宇宙和星光随身携带,打造科幻生活美学!
8篇脑洞大开的短篇故事带你漫游于亦真亦幻的奇异空间!
超凡绝伦的幻想,精彩动人的故事,唤醒我们蠢蠢欲动的好奇心!
中外顶级科幻创作队伍同台亮相,携手呈现创作生涯巅峰力作!
雨果奖、星云奖桂冠大师携手亮相!
多面作家展示别样中国科幻故事!
精彩页
烈日孤星
地狱降临。区区1700万英里之外的太阳看起来比地球上看到的大了30倍,好像炽热熔炉泼洒出的火焰横过天际。很快,超过500摄氏度的高温就会蔓延过来,把桑地亚哥·德·克鲁斯烤熟。看着变得越来越巨大的太阳,桑地亚哥保持着打坐的姿势,慢慢地呼吸,飘浮在伊卡洛斯那被太阳炙烤得焦黑的地面上空。地球在8000万英里之外,桑地亚哥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本来情况不会这么糟糕,都是因为那场事故。他在任务的最后阶段关掉了飞船的电脑,想着这最后一颗人类未“接触”的处女星球绝不能让机器率先着陆,应该由他迈出属于人类的一小步。
桑地亚哥驾驶着飞船进入伊卡洛斯背阳的扇形阴影中,慢慢靠近。他本打算把飞船停在这颗小行星的近距离轨道上,自己穿着宇航服滑行着陆,但计算出了偏差,先是警报大作,然后逆推火箭点火,接着飞船就慢慢撞上了小行星。
小行星嶙峋的表面刺入船体,把飞船撕出了一道长口子,舱中的氧气喷涌而出。这道横贯裂口虽然不至于让飞船彻底报废,但也让它丧失了所有的功能。它再也不可能飞回地球去了,只能飘浮在这颗小行星的引力场内,随着它围绕太阳做409天一年的公转。在飞船抛撒出去的、飘浮在小行星表面的碎片中,有一个身着宇航服的人,那就是桑地亚哥。
桑地亚哥是个老手了。他见识过火星腹地的壮观美景,漫步过木卫一那翻滚沸腾的地面。他监督过这两颗星球上的基地建设,还曾独自在冥王星上建造了深空观测站,那可是一项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正因为他算是老资历,所以他很能理解为什么人类会退出太空开发——为了省钱,而且也是大势所趋。
另外,因为有了VR技术,所有他去过的地方都可以在虚拟现实中重温。只要是被拍下来的地方——不管是机器人还是真人拍的,都可以轻易在虚拟现实中重现。只需要在设备中插入一张合适的光盘,你就可以故地重游,或者踏上新世界。你可以在火星上的沙尘暴中体验一把绝地求生,也可以在木星的幽暗大气层中急降,甚至是闯一闯木卫一上正在喷发的火山。当虚拟变得跟现实一般无二,谁还会去危机重重的现实中闯荡?但桑地亚哥却心有不甘,“可那并不真实。”他一直这样告诉自己。
在他周围,名为“宁静站”的月球基地就像一个忙碌的巨大蜂巢。而当桑地亚哥走进基地的时候,却没有看见一个人类,到处都是来来去去忙碌着的机器人,有些在进行天文观测,有些在建造生产氧气、氢气和其他原材料的工业设施。这些工厂不仅为月球基地生产物资,还为其他太空基地提供材料。地球上早就停止了大规模工业生产——太空生产既便宜又安全,这里有着丰富的原材料,运输还方便。产品由重力井源源不断地投送到地球上,地球母星则享受着整个太阳系的供给。
遍布太阳系的这些机器人到底提供了什么?桑地亚哥暗自腹诽。从水星到木星再到冥卫一,它们甚至挤到了太阳系外——智能探测器探索了太阳引力场的边缘地带,又继续向最近的恒星飞去。
从一开始就是这样,桑地亚哥对此不平久矣——是机器最先到这儿的,第一个上太空的不是苏联人,而是早在1957年苏联发射的人造卫星“伴侣号”。它在夜空中向地球上的所有人一闪一闪地宣告:是机器第一个上了太空。第一个到达地外星体的也是一台大机器——苏联的探测器“月神号”,它于1959年坠毁在月球上。1971年,又是苏联的无人飞船第一个到达火星。随后便是一个接着一个星体: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以及它们的卫星、哈雷彗星,乃至小行星带;一个接着一个的探测器:水手号、先锋号、麦哲伦号、维京号、探路者号、伽利略号、旅行者号。所有地方,都是机器最先到那儿。
“它们终将会来到这儿,”桑地亚哥思忖着,“人类在太空的出现终归只是短暂的打扰,把人类这些脆弱又昂贵的多细胞生物送上险恶的太空实在是没道理的事。这里不需要他们。在水星、金星、灶神星、火星、木卫一和土星上的机器人工作站可以很好地完成任何人类能完成的观测和实验任务,不仅不用花多少钱——所有昂贵的维生系统和设备都可以不要,那些流线型高效率机器的运行成本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还安全,至少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遥远的前哨站发生了巨大灾难,损失掉的也不过几台机器而已。”
联合国太空署早就发表过声明,宣布太空是人类的“禁区”。自那以后,从太阳系边缘开始,人类驻扎的设施一个接一个地关闭了,取而代之的是智能机器人。如此一来,人类的足迹一圈圈地缩回地球。月球基地“宁静站”,这个半埋于月球宁静海地下的设施,是人类最后一个撤离的地方。当最后一批工作人员结束工期返回地球之后,就轮到了桑地亚哥。他真的成了“月球上的最后一个人”,负责收尾工作。
桑地亚哥继续巡查,虽然绝大多数时候显得有点多此一举——智能系统管理并随时监控着所有的操作,但他还有职责在身,既然他还没走,就得负责。他进入了建造机棚,在那里面,“普罗米修斯计划”已接近完成,机器人工程师们忙前忙后地对飞船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种植宇宙/银河边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杨枫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49543
开本 32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22-06-01
首版时间 2022-06-01
印刷时间 202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图书小类
重量 238
CIP核字 2022090337
中图分类号 I14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6
125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