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蚕丝绸文化研究(2021年)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蚕丝绸文化的历史源流和发展现状、蚕丝绸业和蚕丝绸文化的国际性传播与影响,以及蚕丝绸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本书以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见长,旨在持续推进蚕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蚕丝绸产业做强做精。本书以讲好蚕丝绸文化的故事、向世界传播蚕丝绸文化为出发点,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深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通过蚕丝绸文化的抢救发掘、整理保护、传承创新、交流传播,推进蚕丝绸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传播蚕丝绸文化,弘扬优良传统。 作者简介 金佩华,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曾任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党工委书记兼副主任、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湖州市市长助理、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助理等职。主要研究领域:蚕业经济与文化、高等教育学。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级成果奖励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2011年主持完成的《中国蚕业史》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目录 新时代中国蚕丝绸文化的功能实现 从“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说起——漫谈古诗词中江南水乡的蚕区风光兼叙平原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 丝绸之路与蚕丝业的国际传播 创新蚕桑产业弘扬蚕桑丝绸文化一一谈江浙蚕桑产业振兴与蚕丝绸文化传承 关于丝绸发明及原始纺织技术的若干问题 德清蚕桑文化元素解码 桑:影响世界的十种中国植物之一 太湖流域的蚕神崇拜 脉动:江南运河丝绸之路与清末民初江南市镇社会变迁——以南浔为个案考察市场与道路交通的交互作用 湖州蚕桑神话的文本叙事性及本文开放性 论《湖蚕述》的乡土文献价值 环太湖区域民问蚕桑音乐保护与传承研究 近代以来湖丝兴衰过程与启示 海上丝绸之路物种交流研究三题 日本丝绵文化述略 蚕乡传统节气时序的重构与公共文化建设 绫绢织造技艺的生产性保护与活态传承——以国家级传承人周康明的生产实践为例 德清蚕桑业的产业历史和发展对策 含山轧蚕花及传承开发刍议 武康蚕桑业的发展演变 浅谈新市古镇在杭嘉湖蚕乡中的重要角色 打造“一带一路”丝绸文化交流枢纽的建议 13-14世纪域外纪行中的丝绸 长时段、全球化视野中江南城镇发展与蚕丝业的历史变迁——以南浔为核心的考察 附录:春蚕日记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蚕丝绸文化研究(2021年)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金佩华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22380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1 |
| 出版时间 | 2022-05-01 |
| 首版时间 | 2022-05-01 |
| 印刷时间 | 2022-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92 |
| CIP核字 | 2022036978 |
| 中图分类号 | S8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