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不谄媚的人生》是金正勋教授跨越亚、美、欧三大陆五大国的经历中提炼出的人生观和哲学观,更是风靡亚洲,触动并影响百万年轻人,连哈佛商学院教授都忍不住赞叹的“最后一课”,对于每个要走上社会的年轻人,《不谄媚的人生》就是最有功效的人生指南。 我们如何在面对现在,面对自己,面对社会,面对他人,面对工作,面对人生,面对未来的时候,保持清醒并做出正确的选择?生命没有多余的,经历过的都是生命的获得。《不谄媚的人生》指导我们如何在内心深处进行自我审视和反省,去思考要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采用怎样的思考方式。《不谄媚的人生》更是一本能让人马上努力奋进的书,书中隐藏着幸福快乐生存的秘诀。人生的某个时刻,会需要这样一本书来让内心变得强大。控制你的情感,改编你的思维,管理你的言语,加速你的行动力,不必一路跌跌撞撞,也能得到想要的风景。 内容推荐 《不谄媚的人生》是金正勋教授跨越亚、美、欧三大陆五大国的经历中提炼出的人生观和哲学观,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对未来充满不安和恐惧,他们不确定自己到底能做什么?每天究竟在穷忙些什么?他们不懂选择,也不知道该放弃还是坚持?《不谄媚的人生》作者金正勋老师用10年时间,以“不谄媚的人生”为理念,作为最后一堂公开课,传递给大学毕业生,鼓励每个人在内心发起“心理革命”,不再盲目地讨好他人,不再随波逐流地遵从既定规则,下定决心主宰自己的人生。哈佛商学院卡尔锡克·拉马纳教授在观摩完最后一课的内容都忍不住赞叹:“太棒了!丝毫不输哈佛MBA班的演讲。创意十足!” 目录 推荐序 为自己活才是最大的奢侈//IX 前言 审视自己,反省自己,并且永远相信自己//XIII 序言 只有“强大”才能独立//XXI 第一章 和现在面对面(强大到能够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 征服自己比征服世界更难//003 找回迷失的自己//005 所谓独立个体就是内心和表面一致的状态//009 确立幸福的标准//012 在自己身上寻找不满的原因//016 逞强是成长的动力//019 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021 学会换位思考//023 真正的权威人士反而不会大肆宣扬//025 宁做难驯的野猫,不做温顺的绵羊//027 第二章 和自己面对面(我的目标不是富士山,而是珠穆朗玛峰) 不屈服于对未来的恐惧//033 可耻的,是对无知的无知//036 制定异想天开的目标//039 生活不过是自我选择的结果//041 孤独,即审视自我的时间//042 给消极情绪一个容身之所//044 很快就出结果的事情,缺乏挑战性//047 对于已经造成的错误,要以肯定的态度面对//049 本着对结果完全负责的态度而做出的选择,往往是正确的//051 成长是一列没有终点的列车//054 第三章 和社会面对面(顺从不可抗力,集中精力应对可抗力) 顺从不可抗力//059 只有社会真相,没有绝对真相//061 以足够的信服力来制造社会真相//064 理解是批判的前提//066 说20%,听80%//068 不盲从众人——宣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而存在//071 怀疑常识,怀疑前提//073 不过分强调自我主张//075 创造多元看待事物的机会//077 看看不见的地方,听听不见的声音//079 重新描绘一份独一无二的地图//081 第四章 和他人面对面(培育自己拥有一个绝对不容侵犯的领域) 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不作过高的评价//085 做未经同意亦可行动的人//088 话不在多而在精//091 偶尔出于战略考虑可以被拉拢//093 离开群体//095 要有离开圈子的勇气//097 发现属于自己的“山头”//099 第五章 和工作面对面(做具有超强竞争力的稀有人才) 让自己活得无可替代//105 选择工作时我们并不了解社会//108 要有“一把手”意识//111 让自己做最后的决定者//114 要做想做的事,请先做好应该做的事//116 只展示结果,不展示过程//119 一时的想法99%不能实现//121 具有目的意识和行动志向//124 目标设定是抽象的,实现方法是灵活的//126 自己心中要有一杆秤//127 做超出世俗边界的异端分子//129 创新都是从疑惑中产生的//131 交叉思考和创新//133 第六章 和人生面对面(制订五年计划) 对人生的目的、方向和进度保持清醒的认识//139 以五年为一个人生阶段//141 有行动就有回报//144 要有主人翁意识//145 相信直觉,锻炼直觉//148 享受紧张//150 战略性地放弃//152 你能将整本书的内容整理到一张A4纸上吗?//156 一切从肯定开始//158 万事皆可为我“师”//160 向理想自我转变的方法//162 去旅行!搬家!//165 第七章 和未来面对面(创造高纯度的自己) 扩大日程表的空白处//171 居安思危//173 成功或失败都只是一种“状态”//176 Fail faster,succeed sooner//177 不要做成功的奴隶//180 阅读不能马上起作用的书//182 集中力是控制身心细胞的活动//184 找出光亮,并一直拥有它//186 不胆怯于未来,不束缚于过去//187 将每一个瞬间当成生命的最后一个瞬间//189 结语 任何情况下都将自我作为心中绝对不可侵犯的领域//193 试读章节 找回迷失的自己 和日本的大学生谈话,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在描述自身性格的时候,喜欢用“我是一个保守的人……”“我很内向……”来形容自己,尤其喜欢使用一些消极的词汇。但实际上,这样的描述通常都是错误的。他们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许有时候自己有过这样的表现,怀疑自己有这样的性格特征,某天被别人一说,马上就认定了这一点,然后武断地给自己的性格下了一个结论。 这样的情况在求职活动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由于对自我已经有了认定,这样真正的自我,本色的自己就无法表现出来。也许,就从来没有表现的机会。因此,大家经常能在自我评价一栏中看到“我在××做过负责人”这样毫无个性的表达。 而类似“我是一个保守的人……”这种说法,只会让面试官觉得你是一个缺乏魅力的人。这也是你没有在更本质的地方,找到更积极的自我、更出色的过去的最好证据。当然,造成这种情况也是有无可奈何的原因的。 当我们还是没有上学的幼儿时,没有任何社会意识,自然可以做到言行无忌,将自己最真实的感觉表现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某个阶段开始,当我们学会观察父母的态度,接受以熟知社会为目的的教育时,自然就会思考自己的位置。在周围人的评价和形容中,去塑造一个更容易为社会接纳的自我.我把这个定义为“人格”。 实际上,原本的自我,是还不具有社会性的幼儿型的自我不为任何事、任何人所束缚的自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中通过自我人格的塑造,不得不表演成另一个自我。而且,随着自己表演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候自己都难免会认为,也许这就是本来的自己。或者说,已经很难分清楚,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学生对自己的形容。实际上,对幼儿时的自己来说,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随着人格塑造过程中长时间的雕刻,最终自我的可能性被严格限定了。这种雕刻,在日本很普遍。 这在学生时代,并无太大不妥,但进入社会以后,很快就会发觉这种真实自我和塑造自我之间的差距,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而且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强烈,因为两者冲突的概率在不断增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现在的自己不是真实的自我。进入社会之后,社会环境与学生时代不同,在一个从未经历过的压抑环境下,当前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势必造成现在这样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找回迷失自我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认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活在自我塑造的人格中,扮演着带有社会色彩的角色。而现在,我们有必要将自己从中解放出来。 首要一点就是将自己从周围人的眼光中解放出来,审视“本来的自己”忽视一切外来因素,只问自己的内心,未来我想要怎样的人生?以此得出的结论,来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 换句话说,从现在开始要认识到自己其实一直忽略了内心真正自我的事实。当然,这个世上能够真正认识自我的人本来就不多。为了找回迷失的自我,从现在开始,认真反省自己吧! 幸运的是,我从小学五年级一个人生活的时候起,就开始认识自我,或者说,是不得不开始面对自我。但也正得益于此,我并没有迷失太多,这是我与内心巨大的不安斗争的结果。 实际上,当你属于某个组织,和周围保持一致时,你就可以得到安心.也正因如此,不曾发现自我的迷失。而我的情况,是我根本就没经历过这个过程。因此,我不得不从幼小时就开始面对自己。这是一个痛苦的经历。 然而,也正是这个经历,让我常常能按照自己的本心生活。换句话说,能够作为“独立个体”生活。这也算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吧。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体会到这种快乐。 P5-8 序言 为自己活才是最大的奢侈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觉得这句话之所以常常被人挂在嘴边不是因为这样做很容易,而恰恰说明对于大多数人,特别是东方趋同从众文化下长大的我们,常常需要这样的口号来给自己壮胆,因为不谄媚的人生意味着不再盲目地讨好他人,不再不经思考地遵从既定规则,即“为什么我一定要如何如何?”“为什么我不能如何如何?”不谄媚的人生就是下定决心做自己的人生,这样活的前提是先要了解自己是谁。正如作者所言,不谄媚的人生首先要把自己从别人的眼光中解放出来,审视“本来的自己”。这个问题没有人能替我们回答,而知道答案才只是刚刚开始。 从知道“你是谁?”到活出“你是谁?”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这样的人生因为常常看不清前方而让人惊惧犹疑。正像有人说过,“如果你看见路就在眼前——一步、两步、三步——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那不是你的路。你的路取决于你每一次的行动。如果你发现路就在眼前,可以肯定那是别人的路,所以你才能看得那么清楚。”在作者看来,这个并不容易的旅程才是人生最大意义所在。因为人生最终目标并非为了精致安稳地来到墓地,而是用尽自己所有天赋、力量和气息后,由衷地说一句,“哇,这是怎样的旅程!”无论成败,每一个生命成为自己的努力本身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人生的价值在于选择,没有选择的人生就是痛苦的牢狱,选择的自由既是我们天赋的权力同样它也可能是一种令人惊恐的焦虑。我究竟想去哪里?我该如何行动?我要不要妥协?我该不该坚持?每一种自由背后都暗藏着选择的焦虑,这焦虑说到底是为自己负责的重压以及对失败与不确定的恐惧。要想拥有不谄媚的人生,先要有一个强大的自我。因为限制我们往往不只是别人的眼光更有我们心中的懦弱和恐惧。作者用人生经验得出一个结论,“孤独的经历,痛苦的过往,能够让自己在未来变得更强大,更容易得到幸福。”因为如果我没有足够强大的自我,就无法得到想要的人生。看看那些成功的人就不难发现,他们的过人之处未必是胳膊上的肌肉,头脑里的智商,甚至出身或者机遇,他们的成功追溯起来多半要归因于那个强大的自我,特别是面对失败与挫折的时候。从这点上来说,这本书也堪称“强壮自我”的指南。 生活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最可怕的是不知不觉中已然放弃了对自己、对生活的警醒和觉察,任由别人灌输的信念和过去的惯性来支配自己的生活。人生最悲凉的笑话,莫过于用尽毕生努力成功地成为了别人。人只有一辈子,为自己而活才是最大的奢侈。这也是每个人最大的使命,因为你是唯一,也因为无人可以替你完成。所以,不要再谄媚地问别人需要什么,而要问什么才能让你充满生命力,因为这个世界需要有生命力的人!人生不是别人许可下的产物,你,还在等什么? 汪冰 北大精神卫生学博士 2013年12月31日 后记 任何情况下都将自我作为心中绝对不可侵犯的领域 和学生一对一面谈的时候,经常碰到学生在我面前啪嗒啪嗒地掉眼泪。前几天,面对下面这个问题,又有学生哭鼻子了。 “人都会死。死后,你想如何被人们记住?你如何证明你曾经来到过这个世界?” 也许是因为我的问题带有了一些诘问的语气,很多学生,先是语塞,然后开始啪嗒啪嗒地掉眼泪。 为什么会哭?因为大家都很努力地活着,都拼命地与眼前的事物抗争。可是,既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也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因此,内心被不安折磨。当前,我的奋斗方向正确吗?我的努力能为我带来光明的未来吗?越想越不安。正因为他们迷茫,没有答案,所以才会掉眼泪。 面对这类学生,我通常说两点。一是,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在日本,我感觉过于在意他人眼光的学生特别多。这也让学生自身很痛苦。 他们每天要承受来自家人、朋友、伙伴、社会、邻居等各种带着不同价值观的视线和压力。这本身成了让他们不安的最大原因。 我想告诉学生们:没有必要让大家都喜欢你。即使被讨厌,也不要假装笑脸或者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你自己很重要。周围的人越是为你着想,就越不会难为你。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牢记这一点:人生的全部权限和责任都在自己身上。 二是,犹豫、挣扎是正常现象。是正确的表现。在自我成长上,最严谨的做法莫过于审视自己的不足,反省自我能力欠缺之处。因此,流泪,是认真思考自我、思考人生的最好证明。请带着自豪,为这样的自己鼓掌。 细想起来,我自己也是如此。越纯洁,对人生的态度越积极,青春时代就会感到越痛苦。但是,当我意识到这是很重要的必经阶段时,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实际上,人生并不是解题,设有一个正确答案,只要你答出来、发现了或者选择对了就达到目的了。这一点,有人生阅历的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说出来。不是不想说,也不是没有人听,而是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实际上,选择公司或工作也是如此。很少有某个产业、企业或工作,能维持50年的安稳。这一点你只要稍微翻一下历史就能看出来。因此,追求唯一一个正解其实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因为会让你误以为人生仅仅如此就可以了。 但是,不管选择哪条路,只要认真去走,最终结果都可以是正确的。因此,与其现在怀疑自己选择的道路正确与否,不如思考我对这一选择是否承担得起责任,这对我个人的成长能带来怎样的帮助。对年轻人来说,在人生道路上只要注意了这两个问题,就已足够。为什么?因为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既可以促进成长,又可以让人生变得充实。这正是我想传达的人生的本质。 过去看来有无限可能性,在未来却收缩成了一条细线,可能性能够化为现实是可喜的,但可能性的消失也有一种萧索的美。 青春时代有无限的可能性,也正因为如此,青春是美丽的。 人生的价值,取决于对自己的信任程度。因此,无论发生什么,绝对不可丧失对自己的信任。任何情况下都要将自我作为心中绝对不可侵犯领域。 在每一个瞬间去证明自己的存在意义,不做他人能做之事,不说他人会说之话,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说别人说不出的话。 将眼前的这一刻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刻去燃烧,极尽灿烂之能事。将自己所有的梦想、欲望和爱都燃尽,最后在一无所有中死去。这才是最美丽的人生。 最后,谨对本书出版做出巨大贡献的东京钻石社书籍编辑局第三编辑部主编土江英明先生,以及在本书编审上付出巨大心力的上阪彻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对爱妻香里的支持也一并表示感谢。 希望本书能对年轻人有所帮助。 John Kim 2012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孤独的经历,痛苦的过往,能够让自己在未来变得更强大,更容易得到幸福。”生命没有多余的,经历过的都是生命的获得。《不谄媚的人生》是一本影响并引领正要步入社会,走向未来的年轻人的一本好书,很值得一读。 ——心理专家 李子勋 今年的TOP必读书!《不谄媚的人生》是金正勋老师声援年轻人“直面自己,任何时候都相信自己”的书。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日本新锐管理大师 本田直之 这本书与叔本华的幸福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内在才是人生的始发站,也是终点站。生活就是一个不断提升内在,变成熟的过程。 ——行为科学管理研究所所长 石田淳 作者说“阅读不能马上起作用的书”,他可能不好意思,我帮他补充一句——本书除外。它马上就能让人努力奋进。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贝小戎 一本非常棒的必读书,这本书里隐藏着幸福快乐生存的秘诀。 ——《南方人物周刊》资深编辑 薛芳 虽然已经到了对励志书免疫的年纪,但是回想大学时对未来感到迷茫而热衷于参加宣讲会的自己,便不得不承认,人生的某个时刻,会需要这样一本书来让内心变得强大一点。 ——《外滩画报》资深记者 韩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