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回眸/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回眸》是《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中的一本,作者邹元辉叙述了对于这个时代真实与虚构、欲望与伦理、乡土与城市、灵魂与肉身的观察与体谅。这不仅仅与作家本人的生存经历、生活经验和情感思维有关,而且与转型时期的乡土精神嬗变密不可分,同时,又和城市经验的破碎积累血脉相连。作家一方面打量金钱物质对于乡土中国与传统人性的侵害,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叙写着现代物质生存给人带来的希望、快感与沉沦。

内容推荐

邹元辉的《回眸》中篇小说集以宽广的视角,用大胆的艺术虚构,讲述了或荡气回肠,或风云变幻,或波澜壮阔的扣人心弦故事。让一个个人物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形象丰满,个性飞扬,呼之欲出。同时,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为全书的刚烈情节增添了温情与柔和的旋律,使作品更加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这部集艺术和现实色彩的主旋律作品,不但能激励读者的豪迈情怀,更能使其产生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实现人生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录

橄榄绿

集卡司机

烟消云散

圈套

误会

试读章节

橄榄绿

醒来尚未睁开眼睛,史宁便觉得全身酸痛。

自从毕业参加工作,这种感觉并不少见。为了多挣点钱,史宁往往酒店下夜班后,就从市场批些饮料和纪念品,再到景区门口招徕那川流不息来自各地的游客。像现在旅游旺季,生意好时,一天也能赚上五六十元。当然这种代价不仅仅是失去补觉机会,且一天站立叫卖后,不但嗓子沙哑,小腿肚子更是酸得像现在一样,常在疲惫的梦中惊醒。

史宁非常需要钱。这可不是觉得自己工资低,口袋干瘪想尽办法去赚钱,再像城里的女孩一样,在商场化妆品或服饰柜台前潇洒挥霍。她想给家多寄点钱,好让守寡多年的母亲不用过度操劳,病痛时能买得起药、打得起针;好让还在念初中的弟弟不会休学,更不用为吃饱穿暖发愁。她还暗暗发誓,不光让弟弟要吃饱穿暖,而且还要吃得好点,穿得体面。

史宁至今还对第一次去大学报到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是她第一次走出县城,第一次走出一望无际的沙地。通过火车车窗,她第一次看到了成片的绿洲,第一次看到了不再是光秃的山梁,新奇与惊喜沿着铁轨不断延伸。

火车终于在成都站停ff=了喘息,随着人流,史宁出了站。沿路她边打听边走,终于找到了学校的大门。

再次核对校门上那硕大又金灿灿的校名后,史宁反手理了理用塑料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行囊,摸了一下缝制在内衣的小口袋。嗯,鼓鼓囊囊的,没瘪,她终于放心地长长舒了口气,拢了拢秀发,迈步准备进校门。可一名身穿制服的保安却迎了上来,伸手拦住了去路,绷着脸呵斥:“站住,不许进去!”

史宁愣了,上学报到怎么不让进?但她马上给自己作了解答,可能学校规定新生报到得从其它门进吧?想到这里,她赶紧赔着笑脸打听:“大哥,那我应该从哪个门进?”

甜美叫声多少产生了效果,保安那张霸气脸立马温和了许多,只见他轻轻挥了挥手:“这是大学,不招工,回去吧。”

招工?史宁这下弄明白了,原来这个保安把她当成来揽活干的小工了。对于这样的误解,史宁一点也没生气,反而满脸堆笑地解释:“大哥,我是前来报到的新生,今年刚考进这所学校。”

保安一怔,开始认真打量起面前这个肩背旧棉被、手提编织袋的女孩子,怎么看都看不出天之骄子的模样,完全是标准打工族的行头。保安在此工作多年,见过前来报到的形形色色新生不计其数。有开名车来的,有全家七八个人前呼后拥来的,更有甚者还带着保姆一起来的,就算是条件再差,那也是两个大人提着大包小包陪同前来的,还真没有见只扛一床旧被子、提着编织袋前来报到的新生,更何况还是个女孩子。为了证实自己的辨别力,保安盯着对方问道:“你刚从火车站来?”

“对。”

保安忍不住笑了:“你一个女孩子还挺会蒙人的,可惜你们这种人我看多了。火车站有学校组织的接送新生的的校车,这么远,你不坐校车,难道还自己打的来的?”

史宁听出对方的嬉弄嘲讽之意,有点懊恼,不是因为对方的不信,而是她根本不知道车站有学校车辆在接新生,现在自己不但枉走了冤路,更麻烦的是人家现在不让她进校门。她搓着衣角红着脸辩解:“大哥,我第一次出门,不懂。”

看对方红了脸,保安开始为识破对方的小伎俩而得意,再次挥了挥手:“别在这里磨蹭了,回去吧,这里真的没有在招工。无论是食堂打杂的,还是各室保洁的,都不缺人,你还是到别的地方试试吧。” 在史宁看来,制服就是权力,穿制服的人就是代表权力说一不二的人。面对不让她进校的保安,她急得流下了眼泪,忍不住委屈地叫道:“我真的是这里的新生,为什么不让我进?” 保安有点不高兴了,瞟了一眼对方,没好气地说:“你这丫头还想继续蒙人?有本事把录取通知书拿出来,若你是学校的新生,那我以后每次见了你都给你鞠上三躬。如果拿不出通知书,马上给我离得远点。”保安话音还没落,右手食指已直直指向远方。

可没想到这句话一下子提醒了史宁。对呀,自己怎么就没想到用通知书来证明呢?情急之下,她也顾不得回避,弯腰放下编织袋,马上撩起外衣,从贴身口袋艰难地掏出塑料袋。塑料袋包着的正是老乡帮忙凑给的学费和大学录取通知书。

当通知书递到保安手中时,保安顿时傻眼了。他万万没想到面前这个虽然长得清秀,但着装土气的女孩真的是这所大学的新生。保安实在想不通,虽然自己家乡也穷,但也不可能让一个女孩子独自背着一床旧被子出远门去大学报到。他怔了片刻,赶紧讨好地为史宁指明办入学手续的地方。

就这样,史宁终于顺利地进了学校,开始融人这个社会,这个完全不同于家乡的城市社会。虽然这里和家乡是相邻省,但一切都是她曾经向往的,实现了从祖国西北迈向腹部的梦想,豆蔻年华的她憧憬起了未来,如花一样,渐次绽放开来。

……

P1-3

序言

生命在鲁院

李一鸣

鲁院,一个神奇的所在。一个小院,隐在十里堡;一座小楼,藏于芍药居。居于大都市,却没有豪华,缺乏轩敞。但在多少作家心里,她却是殿堂般神圣,故乡般温暖。为她而来,跋涉千里;从此而去,频频回眸。一根肠子拴牢思念与向往。时间万水,空间千山,更使她成为记忆虚化、情感美化、想象幻化中的心灵憩园。鲁院,意味着单纯、纯粹、青春、美好,意味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文学栖居的远方。从与她结缘那天起,“鲁院”便凝为一个永不消逝的“情结”。回望,相忆,引颈,怅惘,成为离去学员定格的精神形象。

在鲁院,他们经历着思想性引领,底蕴性打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研讨;他们坚守着明净的价值自觉,明晰的精神秉持,滚烫的心灵追求,深沉的文学担当;他们发愤着,孜孜不倦、兀兀穷年地阅读,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涵泳,博考经籍、摭华摘艳的覃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交心,且行且思、且珍且惜的实践,投身生活、扎根实际的体验,吟安一字、拈断数须的磨练;他们享受着,思与思的碰撞、诗与诗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诊断性研究与方向性发展的融通,拒绝知识性傲慢,呈现平等性亲和,力行研究性对话,达致成长性提高。

在鲁院,他们阅读先人著作,聆听音色清晰的经典,追远溯源,捕捉远古的回音;披览当下文丛,沉潜涵泳,如鱼在水,探寻未知的秘境;清夜独坐,一桌、一椅、一笔、一纸、一键盘、一屏幕、一腔心绪,一幅剪影……

在鲁院,他们步入精神世界,感受读书写作的灵性之美。

美在品位。一个人抛却物欲,远离浮躁,沉下心,稳住神,坐得住,学得进,写得沉,不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烈焰炽炽、热风难耐,潜心攻读,养性修身,自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一种品位。灯红酒绿,太醉;香车美女,太俗;追名逐利,太累;鸡毛蒜皮,太碎。只有读书写作,最好、最妙、最美!

美在享受。读书写作,拍案而起,击掌而坐,捧腹而笑,抚掌而哭,扪胸而问;为之歌、为之舞、为之泣、为之诉;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己;寻回真情、真意、真志、真理;使人生得其所、生活充实、生长快乐、生命美丽。书人默契,会心而悦,读书写作真好!

美在进向。书到用时方恨少,写到深处最有味。读自然,一朵花上见命运,蓬松白云有人生;读社会,红尘滚滚藏清明,关系交织蕴涵深;读人心,大海般喧腾,密根般纠结,一个针眼,穿过八级大风;读佳作,形象上入心,理论上入脑,全局上着眼,细微处体验,读出语言、读出情感,读出哲学,读出诗性。读书,可救急;写作,能救命!

于是,读书写作,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追求、生命状态。

有一种力量,叫文学;

有一种美好,叫回忆;

有一种感动,叫青春;

有一种生命,在鲁院!

(作者为现鲁院常务副院长)

后记

自出了鲁院丛书《恰同学芳华》第一辑后,许多学友便问我,何时也能帮他们出上诸册。但这只是一个同出版方沟通好可遇而不可求的愿望。现鲁院已办至了二十七期,学员也超过了千人,而这众多学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且有写诗的,有搞评论的,也有翻译班。很难集起精锐总体展示一番。这第二辑丛书主要是从鲁8届、15届、19届、21届及鲁22届、23届、24届及27届里爬罗剔抉出来的,还有一些是在鲁院办的地方班及旁听生中遴选加入的。当然亦有鲁2期上辑未能收入的王雁翎、温远辉等学友续作。与第一辑相比,有些零散。但这一辑也收入了葛水平、李浩、张楚等获鲁迅文学奖的作者。

这一辑比较集中的是由山哈同学组织的少教民族班的十多部作品,之前他多次寻问我丛书起承转合的情况。这些个风格迥异的出入文君,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其创作的举手投足。

编辑丛书时,在正常的流程中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许多学员因规定好的字数,常会有多退少补的状况。而那些缺阙的字数又要千催万促的才能迟迟补齐。有些学员虽上了鲁院,但因文字工作的历练未能到家,总要三番五次地才能修成正果。不过总体来看,这仍不失为鲁迅文学院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鲁院学员将学习成果浓缩成自己的作品,应是个水到渠成的展示。但这事具体规划起来却很繁琐,从编辑到出版每个流程都要事必躬亲,有时为一张图片一段文字,翻来覆去地推敲更换。这经常会同作者、美编、排版等人说话时不留情面,但事后,文图调整好了又如释重负。这都需要两方面去交涉。最后小到各位学友的地址电话都要一一核实。

大家知道,这几年的出版业很萧条,相应的紧缩政策也给出版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版文学书籍尤其难。现在这套丛书赶上了机遇,还算顺利。这套丛书共60本,比上一辑多了18本,也是尽其所能容纳一些同学,只是这种苦心不知可有人知?孰是孰非,孰好孰坏也就如此这般了。这套丛书小说集子50本,散文集10本,涵盖了同学们创作的方方面面。编辑丛书的过程中,因出版社的要求,中途有些同学的因涉及到种种原因要换稿、换书名,经交涉,有的保留,有的换掉,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编完上一辑丛书时,我曾说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这路又向前走了一步,不知以后还能走多远,抑或是就此止步了,也未可知。但身为主编班的一员,主编这样一套丛书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一届鲁院班都少不了各位老师苦心积虑、精心编排的课程,启发式的指点江山。郭燕、陈涛、孙吉民及诸多导师们的画龙点睛;王琁副院长等人的后勤工作保障。在此特感谢李一鸣常务副院长作序、邱华栋副院长的支持、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及敦煌文艺出版社再次出手鼎力相助。愿鲁院及其学友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文坛的梯田上。

丛书主编王童写于乙未年壬午月小暑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回眸/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邹元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09564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2015231211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9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