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在书中,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实际上这部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的经济学巨著,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论证和生动体现,所以说《资本论》也是具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著。
这本由恩斯特·温特曼编写的《资本论》(普及简读本)以通俗的语言解读了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讲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雇佣劳动与利润、前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经济转型等。
《资本论普及简读版》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是人类历史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这本由恩斯特·温特曼编写的《资本论》(普及简读本)以通俗的语言解读了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讲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雇佣劳动与利润、前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经济转型等。一般的解读通常只涉及《资本论》第一卷,而《资本论普及简读版》是对包括《资本论》三卷本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进行全面解读的经典书籍,可以帮助你轻松了解《资本论》的内容。
或者,再以德国经济学家威廉·罗雪尔为例。他曾被欧洲官方世界认为是这个问题的伟大权威,但他的资本家和亨利·乔治的资本家一样。甚至连削尖的棍子那点“资本”也不需要。
“试想那些没有地上私有财产也没有资本的渔夫,光着身子住在洞穴里,靠双手去抓退潮时留在水坑里的海鱼来为生。假设这里的劳动者是平等的。他们每人每天能抓到并吃掉三条鱼。现在某个谨慎的人降低了他的消耗,每天只吃两条鱼,一直坚持了100天,然后他就可以利用自己储存下来的100条鱼来吃50天。把这50天的劳动用来造船和结网。靠着这点资本的帮助;他现在每天能收获30条鱼。”
罗雪尔曾经抓过鱼并且把它们在人们光着身子居住的洞穴里储存过100天或者150天吗?任何一个美国乡村少年都能告诉过他这点“资本”要不了一个星期就会腐烂掉。罗雪尔曾经靠每天两条新鲜鱼生活过吗?他曾经尝试过赤手空拳造船并且在他造船期间靠每天两条臭鱼生存过吗?
当然,这些原始的“资本家”和一些现代资本家之间还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罗雪尔的野蛮人资本家从臭鱼中获得资本。一些现代的资本家从臭牛肉、有毒食品等假冒伪劣商品中获得资本。在这方面。罗雪尔确实对资本家的品质有深刻的洞察力。但罗雪尔的资本家至少还有一个推定特点,那就是他吃自己的臭鱼,做自己的事。
现代资本家并不粗野。他们已经接受了文明教育,真正讲究的资本家不会去吃腐烂的食品。他会给它们贴上花哨的标签以高价卖给那些不知情的人。文明的资本家也不会自己工作。他的身边笼罩着“万能的主”的代表发出的光环,说服工人们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为上司生产产品,
罗雪尔、亨利,乔治。以及其他被卡尔·马克思戏称为庸俗经济学家的人们。以十九世纪盎格鲁一萨克逊人的眼光看待原始的野蛮人。他们所看到的人实际上从来没有存在过。他们轻易地忽略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条件,以及不同人类发展阶段所存在的差异。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不同的社会条件只字未提。
在他们看来,资本家自亚当、夏娃被逐出天堂之日起就存在。而且直到黄金时代到来,不管工具、机器、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资本家一直都在建立一种人类的兄弟关系。
乔治、罗雪尔之流是如何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解释“资本家”从自给的野蛮人演变为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的呢?
节俭、经营能力,等等等等。他们用关于商业道德的可笑而冗长的废话来解释一切。一个人成为资本家是因为他想做资本家,其他那些人世代贫穷且没有自由,也都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错误造成的结果。如果你要问,是什么给了一个人想要节俭并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意志,而给了另一个人不想节俭和懒惰的意志呢,板上钉钉的答案就是“万能的主”让他们这样。
但这样就不是他们自己的错了,对吗?这个,呃,呃,你看,万能的主——
好。我明白了。我还想再问几个问题。
一个野蛮人发现一棵果树。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野蛮人,他发现的是一棵什么样的果树呢?就因为他发现了那棵树,那棵树就属于他了吗?其他野蛮人能认可他单独拥有那棵树的主张吗?如果他们认可的话,那他们用什么来交换他的果实;呢?他们何时以及怎样想到了交换这个主意?他们以什么为基础进行交换?
对于这些问题,你能得到的答案将会是更多的哼哼哈哈。
罗雪尔的野蛮人靠腐烂的鱼生活。他光着身子,仅有的工具就是自己赤裸的双手。
突然有一个灵感进人他的脑海。这灵感分明来自“万能的主”。他在自己脑袋上的眼睛前面看见了一条船和一张渔网。他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东西,对它们是什么样子也没有概念。现在他突然能够一下子得到一百条鱼,每天一条能吃一百天,然后再建造一条船并结一张网。
这是一个古怪的野蛮人。一个赤裸的野蛮人,除了自己的拳头外没有任何其他工具。他只吃生鱼,从来没有想到储存一百天的鱼。首先,他,凭经验知道鱼放不了多久。这里罗雪尔几乎不用靠任何经验就相信他会储存。第二,这样的野蛮人还数不到一百个数。这里罗雪尔凭自己太多的经验来相信他能数到,
而且,一个野蛮人生活在这样低水平的阶段,根本不知道船和网。这里罗雪尔凭借自己远超出这一阶段视野的预言才能相信他知道。
在这一阶段的野蛮人能够想到船的概念之前,他必须至少有火和尖利的石斧。如果他有了这些东西的话,就不用被迫吃生鱼或者赤裸着住在洞穴里了。
这一阶段的野蛮人也就不能一夜之间跃人船和渔网的历史阶段。船和渔网是非常复杂的发明。在野蛮人有了这个概念之前,野蛮时代已经过去千万年了。而如果我们尝试用高级阶段使用的手段来了解的话,就一定不能靠托儿所使用的那些童话故事,而是要潜心研究历史。
我们在这一研究中知道的第一点,不仅是看见了表面的相似性,或者总体的相似性,而且也知道如何区分相对的差异。尤其是我们知道摈弃那些自私自利的资本家的观点,或者那些阻碍我们进行不偏不倚的社会问题调查的遗传的和传统的偏见。我们在获得有形的材料之前不再建立投机的理论。我们先获得材料,按照我们了解到的事实来确立理论。我们要使理论符合实际,而不是要把实际情况硬塞到先人为主的理论框架之中。
我们使用所谓的归纳研究法。我们要从具体的事实推导出抽象的理论。然后,我们再把这些东西辩证地结合起来。这就意味着我们把世界和社会都看做不断变化的东西,而不是看做一成不变的死板的存在。我们持续地在时空中探寻实际情况的内在联系,发现它们总体的相似性和典型的差异性。并且从这些内在关系中得出总的结论,或者理论。我们又反过来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并像用除法来检验乘法一样,以此来不断检验其正确性。
典型的辩证法思想的标志是,它所反映的事物的形成就像为生存而斗争的过程一样。其中适应能力较强的事物战胜了适应能力较差的事物,并通过战胜和同化将它们推向更高的存在形式。
我们正是从这一观点来看待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的。
我们想了解资本的典型标志。但官方的经济学家们给了我们模糊的答案,什么也没解释清楚。这些人只是简单地重复现行的资本主义概念并以此来建立经济理论。
一个人告诉我们说,任何工具都是资本。这样,我们就知道第三纪用石头砸坚果的野蛮人就是资本家。但是为什么要停留在野蛮阶段呢?猴子也用石头砸坚果。事实上,人类从猴子那里继承了这一习惯。这样的话,猴子也是资本家。这类经济学最多只是猴子的经济学。P2-5
《资本论》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在书中,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实际上这部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的经济学巨著,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论证和生动体现,所以说《资本论》也是具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著。
在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及其后国际经济持续衰退的影响下,马克思的著作开始在全世界各地热销。金融危机看似一下子把资本主义世界的精神关注赶向了马克思,大有趋之若鹜的架势。而《资本论》则成为人们争相购买和阅读的一个经济学经典,看起来在我们这个时代马克思并没有过时,大家似乎是想从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中寻找到关于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以及探求一些解决之道。
很明显,弥漫全球的经济危机显现着资本主义这个制度的致命缺陷,从而使更多人去关注马克思理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有更多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绝对必要。“在华尔街就有很多炒股票的人都看过《资本论》,他们赚钱并不是通过《国富论》,而是通过《资本论》赚的,他们看《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危机爆发,只不过他们不说。这是因为西方经济学讲的资本主义是非常美妙的,没有危机的,但事实是如果资本主义没有危机,就像把钱存银行一样是无风险收益,那资本家根本发不了财。他们知道资本主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危机……他们依靠危机的波动来赚钱。马克思说:‘工人、资本家都看懂了我的《资本论》,但唯独经济学家看不懂。’所以我相信美国的一些金融大亨以及一些高层人士,实际上都看懂了《资本论》。”(见社科院研究员、经济学家余斌《透过<资本论>看今天的经济危机》的讲座)
但一部浩瀚的《资本论》并不是轻易可以读完读懂的,一般人在读马克思的这部经典名著时觉得它很“巨大”和“高不可攀”。尤其是在现代快节奏的今天更是觉得“恐怖”。
那么,怎样才能轻松准确读懂《资本论》,它真的能够提供人们所渴求的答案吗?
出版者选择了这本《资本论》普及简读本推荐给大家。
这本经典的简读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原理的书是由美国社会主义者恩斯特·温特曼所写的。他以通俗的语言准确解读了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原理——《资本论》。讲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雇佣劳动与利润、前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经济转型等。且一般的解读通常只涉及《资本论》第一卷,而恩斯特·温特曼则在这本小书中对包括《资本论》三卷本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可以帮助你不再“恐惧”面对这部辉煌巨著而轻松了解全部《资本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