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远山的钟声/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侯健飞(1968~)笔名侯城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报告文学《荡匪大湘西》(合作),长篇纪实文学《寻找家园》,长篇随笔《兵外兵 长城长》等。《远山的钟声》是他的中短篇小说集,作品包括《五月的鲜花开遍草原》、《远山的钟声》、《老柜》等12篇作品,它是一部宁静而忧伤的心灵悦,再现了回鹿山这个地方的社会面相。

内容推荐

《远山的钟声》收录了军旅作家侯健飞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中短篇小说十二篇。好小说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收入集子的作品都具备这一点。好故事一定来源于生活。绝大部分小说直接取材于作者故乡,虽然有的主题并不能简单归类,但明显速带有个人风格:作者以哀婉动人的笔触,再现了回鹿山这个地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相,在某个悲剧故事里,依稀透露出作者一丝无奈,又乍现一个胸有大局作家的灵光。侯健飞的小说或可归类为心灵小说,宁静而忧伤。

目录

五月的鲜花开遍草原

远山的钟声

老柜

家事

排长老梁

走向枪口

春山夏山

秋 山

桂月

兵屋

转过身去是人

北去的列车

试读章节

五月的鲜花开遍草原

草原公路

大胡子黄昏时分下了车,破旧的长途客车在原地拼命哼了一会儿,最后喷起一股黑烟,载着几位疲惫的草原牧民和来此观光的游客向北驶去。

北边是更远的北方,更深的草原。

大胡子伸了个懒腰,“噗”的一声,一股浊气从大胡子身上飘向洁净旷达的草原。大胡子是那种胃口很好,体格健壮的汉子。这种汉子是在草原何时何地都能很响地放屁的人,他们曾走南闯北,在草原还没有公路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敢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大声放屁的男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五月的黄昏还很凉爽,微风从大胡子脸上拂过,他晃了晃硕大的脑袋,像是驱赶一天的劳顿。大胡子坐了整整一天的汽车,此时他已经忘了他的出发地,也就是说,他从哪里来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关键是他来干什么。对目的地和他此行的目的,大胡子一直在动脑筋,以便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其中。他的工作专业性很强,其结果属于绝密范畴。绝密结果的事情让人忘却过程,大胡子的生活常常这样,就如现在,他已经记不清是从哪里上了汽车。

这是草原深处,农民和牧民杂居的村庄就在不远的夕阳之中。大胡子眯起眼向汽车远去的方向眺望。

什么也不会看见,搅成一团的蚊虫迅速包围了这位风尘仆仆的汉子。大胡子一边很熟练地用手驱赶着蚊虫,一边看着公路。

没有任何人影。此时正是草原人吃晚饭的时候。牛羊还在回家的路上,牧民的狗正趴在主人门前。一群鸭子集结在池塘边,这是很多人家的鸭子,只有它们的主人来,它们才肯各自散去。

大胡子在公路上停顿了一下。寂静的公路像一条什么人随意甩出去的灰色飘带,在大胡子深不可测的目光中,变幻着、舞动着伸向天边。

这是一条可以使草原脱贫致富的公路,也是这片草原唯一的一条公路。显然,公路的质量出了问题,一些硬伤和粉质沙石很明显。也许有人说这条公路太老了,但明白人一看就知道这条公路还相当年轻。从基础上看,这条公路原本是要修成国家二级公路的。

大胡子弯下腰,很认真地系好旅游鞋的带子,这是一双很值钱的旅游鞋,从这双鞋上看,大胡子应该是个有些来历的外地人。但从他的行为举止看,草原人的特征又相当明显。大胡子现在不在乎人们怎样猜度他,系好鞋带,他站起来,把一双筋骨毕露的大手在黑色短裤上擦了擦,拐下公路。

太阳从西地平线上摇摇欲坠,显得巨大而无力,暗红的光晕映在大胡子蓬乱的头发上,使大胡子整个人散发着一种不可捉摸的雾气。

大胡子对这个地段是非常熟悉的。他拐下公路向东走了大约五十米远,而后沿着公路向北步行。

水獭草疯长起来,掩住了这个黄昏时分的独行者。一群归巢的鸟被惊动了,它们飞起来,在大胡子的头顶一圈又一圈地飞。

沿着公路的方向,大胡子很快便从一人深的草丛中看见了炊烟。他停下来,将一只挎包垫在头下,顺势躺下来。这时有一辆改装的手扶拖拉机开过来,拖拉机手大声地唱“提篮小卖拾煤渣……”京剧深受草原人喜爱,这里是满族人的集居地。驭手的好嗓子压住了机器的突突声,大胡子感到一阵莫名的亲切和放松。大胡子胸口像压着一块石板。大胡子毕竟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孤独是这种人的通病。

公路建成通车的日子在两年前,在大胡子的印象中,那的确是个大红大紫的日子。草原人舞起狮子,跑着旱船。野牛皮大鼓擂得山响,铜锣铜镲应和着,年老的阿叔一支唢呐年头古远,断断续续地吹出一种曲调……仰面朝天的大胡子想到这儿,干裂的嘴角闪过一丝微笑。

那天,他在一家草原饭馆喝醉了,烈酒壮阳,他乘着酒兴和饭店的女主人好一阵调情。那女人很有风韵,眼角荡着撩拨人的浅笑。大胡子想到这儿收住微笑,一个男人的脸孔浮现在他眼前。这个人是饭馆女人的男人,他生得很矮小,一只眼有点斜视。

村庄里传来一阵牛羊的喧闹声,狗的扑跳声和农牧民们的吆喝声。随后,公路再一次沉人寂寞。太阳完全隐没了。

马家营子

草原公路始于州地,深入草原。草原的深处有一个王朝的名字,叫做马家营子,是满族人打猎的地方。营子系满语,与屯兵有关,意即“哨鹿”——以木质长哨吹出雄鹿求偶之声,专引雌鹿出现而后猎杀之。这是满族人祖先的发明,哨声悠扬,但转眼就会鲜血四溅。葬身弓箭之下的多为年轻重情的母鹿。母鹿重情,被雄性召唤,迤逦而来,听见弓响,回身已晚,然后睁着美丽的大眼死去。 那时马家营子还没有公路。北部是海拔一千多米的坝上草原,南部是丘陵盆地。这里森林密布,河流纵横,茂草鲜花,万灵莘集。当年,满清的军机大臣是这里的主宰,百万大军曾威震北疆。然而当时没有公路,同时代文明的东西距此遥远,比如旅游,比如康拜因;还比如几百年后的电视和手机,以及模特和股票等等。总体来说,那时的草原无比洁净,空气中始终弥漫着牛粪和鸟粪的气息。

……

P1-3

序言

生命在鲁院

李一鸣

鲁院,一个神奇的所在。一个小院,隐在十里堡;一座小楼,藏于芍药居。居于大都市,却没有豪华,缺乏轩敞。但在多少作家心里,她却是殿堂般神圣,故乡般温暖。为她而来,跋涉千里;从此而去,频频回眸。一根肠子拴牢思念与向往。时间万水,空间千山,更使她成为记忆虚化、情感美化、想象幻化中的心灵憩园。鲁院,意味着单纯、纯粹、青春、美好,意味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文学栖居的远方。从与她结缘那天起,“鲁院”便凝为一个永不消逝的“情结”。回望,相忆,引颈,怅惘,成为离去学员定格的精神形象。

在鲁院,他们经历着思想性引领,底蕴性打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研讨;他们坚守着明净的价值自觉,明晰的精神秉持,滚烫的心灵追求,深沉的文学担当;他们发愤着,孜孜不倦、兀兀穷年地阅读,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涵泳,博考经籍、摭华摘艳的覃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交心,且行且思、且珍且惜的实践,投身生活、扎根实际的体验,吟安一字、拈断数须的磨练;他们享受着,思与思的碰撞、诗与诗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诊断性研究与方向性发展的融通,拒绝知识性傲慢,呈现平等性亲和,力行研究性对话,达致成长性提高。

在鲁院,他们阅读先人著作,聆听音色清晰的经典,追远溯源,捕捉远古的回音;披览当下文丛,沉潜涵泳,如鱼在水,探寻未知的秘境;清夜独坐,一桌、一椅、一笔、一纸、一键盘、一屏幕、一腔心绪,一幅剪影……

在鲁院,他们步入精神世界,感受读书写作的灵性之美。

美在品位。一个人抛却物欲,远离浮躁,沉下心,稳住神,坐得住,学得进,写得沉,不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烈焰炽炽、热风难耐,潜心攻读,养性修身,自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一种品位。灯红酒绿,太醉;香车美女,太俗;追名逐利,太累;鸡毛蒜皮,太碎。只有读书写作,最好、最妙、最美!

美在享受。读书写作,拍案而起,击掌而坐,捧腹而笑,抚掌而哭,扪胸而问;为之歌、为之舞、为之泣、为之诉;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己;寻回真情、真意、真志、真理;使人生得其所、生活充实、生长快乐、生命美丽。书人默契,会心而悦,读书写作真好!

美在进向。书到用时方恨少,写到深处最有味。读自然,一朵花上见命运,蓬松白云有人生;读社会,红尘滚滚藏清明,关系交织蕴涵深;读人心,大海般喧腾,密根般纠结,一个针眼,穿过八级大风;读佳作,形象上入心,理论上入脑,全局上着眼,细微处体验,读出语言、读出情感,读出哲学,读出诗性。读书,可救急;写作,能救命!

于是,读书写作,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追求、生命状态。

有一种力量,叫文学;

有一种美好,叫回忆;

有一种感动,叫青春;

有一种生命,在鲁院!

(作者为现鲁院常务副院长)

后记

自出了鲁院丛书《恰同学芳华》第一辑后,许多学友便问我,何时也能帮他们出上诸册。但这只是一个同出版方沟通好可遇而不可求的愿望。现鲁院已办至了二十七期,学员也超过了千人,而这众多学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且有写诗的,有搞评论的,也有翻译班。很难集起精锐总体展示一番。这第二辑丛书主要是从鲁8届、15届、19届、21届及鲁22届、23届、24届及27届里爬罗剔抉出来的,还有一些是在鲁院办的地方班及旁听生中遴选加入的。当然亦有鲁2期上辑未能收入的王雁翎、温远辉等学友续作。与第一辑相比,有些零散。但这一辑也收入了葛水平、李浩、张楚等获鲁迅文学奖的作者。

这一辑比较集中的是由山哈同学组织的少教民族班的十多部作品,之前他多次寻问我丛书起承转合的情况。这些个风格迥异的出入文君,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其创作的举手投足。

编辑丛书时,在正常的流程中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许多学员因规定好的字数,常会有多退少补的状况。而那些缺阙的字数又要千催万促的才能迟迟补齐。有些学员虽上了鲁院,但因文字工作的历练未能到家,总要三番五次地才能修成正果。不过总体来看,这仍不失为鲁迅文学院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鲁院学员将学习成果浓缩成自己的作品,应是个水到渠成的展示。但这事具体规划起来却很繁琐,从编辑到出版每个流程都要事必躬亲,有时为一张图片一段文字,翻来覆去地推敲更换。这经常会同作者、美编、排版等人说话时不留情面,但事后,文图调整好了又如释重负。这都需要两方面去交涉。最后小到各位学友的地址电话都要一一核实。

大家知道,这几年的出版业很萧条,相应的紧缩政策也给出版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版文学书籍尤其难。现在这套丛书赶上了机遇,还算顺利。这套丛书共60本,比上一辑多了18本,也是尽其所能容纳一些同学,只是这种苦心不知可有人知?孰是孰非,孰好孰坏也就如此这般了。这套丛书小说集子50本,散文集10本,涵盖了同学们创作的方方面面。编辑丛书的过程中,因出版社的要求,中途有些同学的因涉及到种种原因要换稿、换书名,经交涉,有的保留,有的换掉,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编完上一辑丛书时,我曾说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这路又向前走了一步,不知以后还能走多远,抑或是就此止步了,也未可知。但身为主编班的一员,主编这样一套丛书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一届鲁院班都少不了各位老师苦心积虑、精心编排的课程,启发式的指点江山。郭燕、陈涛、孙吉民及诸多导师们的画龙点睛;王琁副院长等人的后勤工作保障。在此特感谢李一鸣常务副院长作序、邱华栋副院长的支持、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及敦煌文艺出版社再次出手鼎力相助。愿鲁院及其学友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文坛的梯田上。

丛书主编王童写于乙未年壬午月小暑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远山的钟声/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健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10287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5244150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9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54:14